稻蝦田的水位管理,涉及到種蝦的提前性成熟,產卵和孵化,涉及到肥水的效果,以及青苔的及時防控,還涉及到越冬的安全水位?到底該在什麼時間保持什麼樣的水位,具體要做哪些工作?請大神給予指教!
回覆列表
-
1 # 養龍蝦的小哥哥
-
2 # 壞男人的農村觀
稻蝦田水稻收割後直至冬天這段時間內,水位應該在什麼時間保持什麼水位最好?這個問題我來說說自己的一些看法。
稻蝦田水稻收割後直至冬天這段時間內,個人認為(這個只針對稻蝦田,還有較多蝦時),水位應該保持在蝦溝1米~1.2米左右,稻田水深18~20釐米左右(和種水稻時差不多),因為這段時間,天氣剛轉涼一些,小龍蝦胃口也好。正是小龍蝦的活躍期間,如果強行將水放幹,逼迫小龍蝦進洞或回蝦溝生活的話,小龍蝦的活動空間會非常狹小,甚至還會互相殘殺,對生長還是很不利的。
我們必須充分利用這段黃金時間,爭取將稻田中的小蝦養大,上市才是最理想的方法,必竟在這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小龍蝦如果能順利上市,那麼小龍蝦的價格還是會非常理想的,對於養殖戶來說,好價格才是最主要的。如果我們這時將水位,人為的放低(留種蝦當另說),小龍蝦會開始積極交配並打洞,我們在捕撈時,就會有許多蝦會抓不到。
當然,稻田的蝦,如果捕撈的差不多了,我們還是可以將水位降低至40~50釐米左右,因為低水位,利於提升水溫,同時也利於水草生長。必竟,蝦少,蝦溝裡的空間也足夠剩餘的蝦生長了。
總之,我們需要根據稻田中小龍蝦的數量,來判定水深的標準。小龍蝦數量大,肯定需要加深水位,讓小龍蝦有大的活動空間。如果只是少量的存塘,我們後面該做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影響不會太大。
收割之前:
其實說到水位的控制,稻蝦田通常於六七月份左右計劃種植水稻時,就要著手排水落溝了。小龍蝦落溝後,水位的深淺很多人的理解也不一樣。
比如有的養殖戶習慣讓蝦溝水位與稻田持平,而蝦溝的深度透過一米到一米五左右。
有的養殖戶習慣讓蝦溝水位保持在30-50公分左右。
二者有什麼區別呢?
我們知道,排水落溝前,小龍蝦的存塘量基本捕撈的差不多了。相對整個蝦塘面積來說,最後剩的那點小龍蝦不算多,但如果全部集中在蝦溝,很可能密度過高,超過環境承載能力。我們在改造蝦溝時,蝦溝的面積佔比通常為整體面積的十分之一左右,如果是20畝的稻蝦田,蝦溝面積約為2畝左右,假如蝦溝的存蝦量達到每畝100斤以上,在高溫天氣下,這個密度即可算是高密度。更有甚者,存蝦量大的,蝦溝密度能達到200斤以上。由於蝦溝面積有限,水體自淨和恢復能力較差,小龍蝦極易因水質不穩定出現缺氧、病害而導致死亡。
很多養殖戶應該有過體驗,當蝦落溝以後,蝦溝的水長時期都是渾濁的,改底調水持效期也不長久,最終出現死蝦,而且一直死到蝦溝裡沒什麼蝦了才止住。
這個時候不同水位的控制就開始體現差別。
如果蝦溝水位保持1-1.5米深,由於小龍蝦缺乏游泳能力,當缺氧的時候,深水位更容易加重小龍蝦缺氧的症狀,如果不經心維護環境,一不小心就是一場死亡狂歡。
假如自水位落溝始,將水位慢慢降低,以每天10-15公分左右的速度將水位降至30-40公分。這樣小龍蝦因為難以忍受白天極度的高溫,被迫在田梗上打洞避暑,減少活動量,到了晚上,小龍蝦還可以在僅存的水裡覓食。長期惡劣的高溫天氣,還有助於促進小龍蝦性腺發育,提前性成熟。
及至8月-9月,稻田已經可以進行保水,此時再慢慢增加蝦溝水位,隨水稻生長需要與稻田平臺持平或與稻田水位持平。水位與稻田水位一致時,小龍蝦可於夜間上田,增加了活動範圍;水位與稻田平臺持平時,小龍蝦可落溝或進洞。
總體來說,在收稻收割以前,對水位進行控制的目的,是逼迫小龍蝦離開蝦溝上岸打洞。這段時間內小龍蝦的活動範圍和環境是受制約的,這種情況下有利於小龍蝦提前性成熟,並提前交配抱卵孵化。
水稻收割以後:
大概9月底至10月初。
小龍蝦經過了長達兩三個月的煎熬,大部分在洞內蓄勢待發。此時應做的是儘早做好上水前準備。
1:曬田至少一週,減少塘內細菌,減少秸稈內水分,降低浸水後腐爛速度。
2:曬田的同時,可在稻田平臺上用生石灰化漿後進行潑撒殺菌(注意:一定是化漿趁熱潑撒,而不是幹撒,幹撒的效果會大打折扣),同時還可能殺滅部分青苔孢子,降低後期青苔爆發的機率。
10月初至中旬左右
稻田上水20公分,種植伊樂藻。等水草活根以後,可將提前準備好的經生物菌充分發酵的有機糞肥(羊肥、雞糞為佳)按每畝用量300斤左右進行裝袋,每袋30-40斤,分佈放置於稻田四處,進行預前肥水,為後續肥水打基礎。
經過有機發酵糞肥打底的稻蝦田,後續肥水成本更底,更容易,肥效也更好。
此時,大量於洞中蜇伏的小龍蝦都被淹出洞,由於有了更好的環境,小龍蝦進入秋季生長高峰期,提前抱卵的種蝦在秋季餘熱中孵化的時間也會提前。稻草腐爛生長的小蟲和有機肥培育的浮游微生物都可以成為龍蝦幼苗的餌料。
此處應注意一個問題:稻草經過一段時間浸泡後開始腐爛產生紅水,如不及時處理水色便由紅變黑,加上有機糞肥的肥效,整個水體會出現富營養化,且稻草腐爛的紅黑水對小龍蝦有較大的危害。面對這個問題一定要提前進行預防,在秸稈被浸泡的七至十天左右或有機肥下水後,馬上用EM菌+芽孢桿菌+藻種混合後於晴天上午進行全池潑撒,定期十天左右一次。一經發現稻草有腐爛水色略微發紅的現象,可稍微加大劑量,利用生物菌進行分解,降低紅黑水毒水,促進肥效釋放。
如稻田水色過於清徹,應在有機糞肥的基礎上,適量補充商品有機肥如肥水膏等進行配合肥水,以保證水體營養均衡,促進菌藻及浮游微生物生長,對青苔形成競爭作用,將青苔危機扼殺於萌芽狀態。
十一月初至中旬左右:
隨著水草的生長,水位要逐漸加深,以使水面淹沒水草15-20公分。此時稻蝦田水位應保持在40公分左右。有了有機肥打底,加上前期肥水,青苔基本都能得到有效控制。
如果前期放任不管的塘口,或者長時間保持淺水位,或滴水不肥,此時塘底基本都已經佈滿了青苔。如不及時有效控制,必然爆塘。
進入十二月:
氣溫逐漸下降,甚至出現冰雪天氣。按照正常的進度,在這之前水位至少應該保持在50-60公分甚至更深的水位了。有了足夠的水位,且水體保持良好的肥度,避免了小龍蝦在淺水低溫下進行越冬期,而且青苔也得到了控制。此時應該保持水位的穩定,不宜頻繁升降。
至來年三月氣溫回升以後,可先將水位在原先的基礎上加深20-30公分,淹出洞內小龍蝦,然後逐步將水位降至30-40公分,以提高水溫。
隨著氣溫的升高,小龍蝦密度的增加,再逐漸加深水位,以應對即將到來的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