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揹包長鬍子叔叔

    每一件事物都有他的歷史存在和使命,相對應的就是他的消亡,露天電影院也不能例外。

    我記得我們這一代,剛開放的年代,每家每戶都還在為一日三餐日夜操勞,哪有時間說享受,再說那個時代科技也還沒這麼發達,娛樂節目奇少,但是動手能力卻很強(題外話),電影絕對是奢侈品,只要聽說那裡有電影(黑白那種),不論好看不好看,不論男女老少,笑嘻嘻的來回走十幾二十公里去看,看得有說有笑,津津有味。那時候有這個氣氛。

    但是,到現在沒以前那個氣氛了,物質生活極大豐滿了,精神生活也五光十色了,娛樂場所多了,娛樂節目多的是,電影大片隨時都可以看,在家也弄個電影院,要怎麼精彩都行,露天電影無論環境、技術都過時了,現在看露天電影,更多的是體驗一種懷舊情感。

  • 2 # 什言

    但凡到了一定的年紀的人,都不免對過去的事情有點懷念尤其是對兒時的經歷念念不忘。當時不經意的一瞥或者無意而為的事情經過歲月的浸釀,在今天都會變得醇香無比,更不用說那些斧刻於心的經歷了。經過了懵懂而清亮的童年和青澀而燦爛的少年,歲月之沙正一層一層鋪蓋在我們的生活之中,時間的風霜在我們的心頭日益積澱。沉穩、內斂是成長帶來的附屬物,那時的花兒已經不再開放,但那時的歌曲我們仍在吟唱;思索、勤勞是生活對我們的要求,兒時的遊戲已經無法重演,但是兒時的笑聲仍在心頭縈繞。懷舊就是隔著時間和歲月對過去的事情徐徐回望,就象一部老電影,雖然影像斑駁,聲音咿呀,但是總是在不經意間泛上我們的記憶,清晰而明亮。有鄉村生活經歷而現蝸居城市甚至是小縣城的人多都不希望鄉村生活在現實中繼續,當然那些曾經食不果腹而今養尊處優的人的另類矯情就是另外一回事了,但是誰都無法拒絕對那些鄉村往事的回憶,卻是事實。很多鄉村圖景已經從我們的記憶中漸漸淡去,就象鄉村裡放的電影,已經不可以重來,但是它留在我們成長歲月中的痕跡卻不是時間能夠抹去的。

    許多文藝作品都把鄉村的生活描繪得無比詩情畫意,其實大多鄉村除了老天賜予的自然風光看上去很很美外,貧瘠、荒涼甚至苦難是那時鄉村生活的代名詞,相信沒有任何人能夠提著空癟的肚子對著眼前的美景發出什麼詩意的感嘆。沒有人會渴望苦難降臨在自己身上,所謂“苦難是最好的老師”不過是那些衣食無虞的夫子的無病呻吟。當然物質的缺失並不能夠阻止我們身體的成長,相反還可以成為我們教育下一代的資本,貧瘠的鄉村也可以產生豐富的記憶,一本簡單的連環畫,一段口口相傳了幾百年的老故事都成為珍貴的記憶,那時鄉村的電影雖然畫面已經模糊,但是成為了幾多被俗事纏繞的成年人最為溫暖的記憶片段。

    記憶中的電影往事定格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家在一個地圖上看不到的小山村,老人所說的成片成片的參天古樹到了那時候只殘存幾棵風水樹孤獨地站在村口回憶它們光輝的過去,只有河水清澈,河灘翠綠。小山村的人文化水平都不高,除了過年時會舞一下“香火龍”,表演一下“沙和尚逗獅”外,幾乎沒有什麼集體的娛樂活動,難得的一場電影就成為了小山村最為熱鬧的節目了。電影一般是較富人家做喜事時放,或者是公社的放映隊巡迴放映時放,很是難得,所以一旦有放影的訊息,沒有海報,更不用說現在常用的藉助明星的緋聞推波助瀾,提前幾個月狂轟濫炸的宣傳手段了,全村的老老少少幾乎是奔走相告,訊息很快傳遍十屋八村。

    傍晚時分,通往放映地——曬穀坪的路上都綿延著長龍似的人群,有的是步行了幾十裡的山路匆匆趕來,得知訊息的人們早早都收了工,他們都無一例外地端著小凳子,趕緊看電影去。最為快樂的是象我們這樣的兒童,太陽還沒有落山,草草吃幾口拌著紅薯絲的冷飯就不約而同來到放影地,這裡成了兒童的樂園,除了看電影外,更為重要的是,我們還可以交流更多的遊戲,結識更多的朋友。其實大人也把看電影當作一次老朋友聚會的難得機會,由於經濟還不太好,大家難得趕集,即使趕集也不一定能夠打上照面,而這裡卻可以很容易見上好朋友。在放映之前,男的坐在一起,抽抽菸,暗暗打探一下有沒有可以改善生活的路子,女的則圍在一起一邊納著鞋底或做著女紅,你一句,我一句,張家長李家短。可以說,大家對電影的內容並不怎麼關注,他們更看中的是這裡濃濃的和諧氛圍,這樣夕陽下油畫一樣的場景你無法不把它記在你成長的記事簿上。

    電影的裝置幾乎是壓縮到最為精簡的地步了,一張幕布,就地取材用兩根樹幹兩邊一支將幕布往上一掛就可以了,或者就乾脆找一堵稍微白一點的牆當作幕布,一個機頭,一個發電機,放映員及他的徒弟,這就是最受歡迎的鄉村電影隊的人員及其裝備。那時候還沒有通電,放映就是靠燒汽油的發電機,為了節省汽油,往往發電機一拉“突突突”響起來的時候,電影就開幕了。記得放映員常常叫村裡一個有點障智的遠房叔叔來拉電機,那是他最為驕傲的時候,只見他在小孩的眾目期待之下,嫻熟地將發動線一拉,接著放映燈一亮,在瀰漫著汽油味、汗味和清涼地氣的曬穀場,一場精神的盛宴就開始了。

    電影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是科教片或者是《新聞簡報》,這幾乎是鄉下人瞭解外面世界和獲取知識的唯一視窗,我們稱之為“加片”,小孩對這些自然沒有什麼興趣,還在繼續著未完的遊戲。第二部分才是正式的故事片,我們稱之為“正片”。那時一般播放的是“八一”廠的戰鬥片,每當熟悉的前奏響起來,喧鬧的曬穀場才真正的靜了下來,大家知道,此前的所有都是附帶的,只有接下來的節目才是我們真正的期待。一張張或蒼桑或清秀或幼稚的臉都仰起來,與銀幕上的人物一同或喜或悲或怒或哀,看到壞人受到了懲罰,可以聽到長長的舒氣聲;看到好人被害,可以看到緊鎖的眉頭;看到壞人落魄,鬨堂大笑;看到好人快樂,喜上眉梢,生活的苦,此時可以忘記,一天的累,在笑聲中消失,一起與銀幕上的人物和故事同喜同悲。

    或許物質貧瘠的時代更需要精神的安慰,一點的精神食糧就足以使我淳樸的上輩無比滿足,有些人一輩子也沒有走出過大山,他們的生活甚至沒有被希望和電燈點亮過,一輩子就日出而作,日落而棲,是電影讓他們悽苦的生活有了一絲喜悅的回憶,是電影讓他們蒼白的一生有了閃亮的光芒,是電影讓延續了多少年的古老生活方式沾上了現代化的痕跡。對我們這些山裡的小孩而言,是電影讓我們知道世界上除了捉迷藏、霸城、搜魚打蝦之外,還有積木、遊樂場、公園等更好玩的方式,是電影讓我們知道除了軍裝、軍帽之外,還有更為漂亮的裙子和絲襪,是電影讓我們知道山外的世界是如此的精彩,是電影點燃了我們對未來的憧憬和期待。

    天下沒有不散的宴席,電影再精彩自然也不可能沒有結局。當銀幕上打出“劇終”時候,發電機也停止了“突突”響聲,幾多期待在此時結束,幾多期待又在此時醞釀。幾乎將全部興奮點釋放的小孩已經在睡夢中回憶精彩的情節了,點點火把引著村民沿著露水盈盈的田埂回家了,稍微的欣喜與放鬆過後,明天又是辛勞的一天。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油漆塗裝前為什麼要刮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