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0
回覆列表
  • 1 # 橘子7954

    呂雉相較於戚夫人,更能被大眾接受,原因應該有以下幾點:

    一、呂雉是劉邦原配,婚後勤儉持家,養育孝惠、魯元,當時劉邦並未發跡;

    二、呂雉陪伴劉邦走過楚漢之爭的艱難歲月,彭城之戰被項羽虜去做了兩年人質,心無怨言;

    三、呂雉為人剛毅,西漢政權建立後,輔佐劉邦掃清潛在危險,誅大臣。(從漢政權角度看,此舉有助於穩定,但從道德層面講,是“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四、高祖駕崩,呂后稱制,對外應付無賴匈奴,對內休養生息,也算是有貢獻。

    戚夫人讓人生厭的原因在於:

    她企圖利用美色說服高祖廢嫡立幼,攪亂秩序。彼時呂后年長色弛,本就被高祖日益疏遠,戚夫人落井下石,妄想廢太子劉盈,立自己的兒子劉如意,雖說“父母愛子,則為之計深遠”,但戚夫人的做法不符規矩。

    呂后在張良的計策下請四位高人出山,為太子站臺,高祖知太子羽翼已長成,不再提廢嫡立幼之事。呂后與戚夫人結下深仇,在高祖駕崩後,殺死劉如意,將戚夫人做成“人彘”。雖說手段很殘忍,但愛恨有因。

  • 2 # 曹城少年

    如果只是把呂雉和戚夫人兩個人進行比較,敬佩呂雉討厭戚夫人是正常的價值觀念。

    呂雉是公元前241年,劉邦比她大十多歲,那時候的劉邦,是要錢沒錢,要車沒車,而且還好色,在這種情況下,不得不佩服呂公的遠見卓識啊。在下嫁給劉邦的時候,呂雉也是想著做個賢妻良母,上孝父母,下愛兒女。作為一個家庭主婦應該做的事情。後來,劉邦因沒有按時交差,按照秦律要殺頭,劉邦很無奈,只能跑到深山躲藏起來。這時候呂雉是一個人獨自支撐著整個家庭,還要跑大老遠的路,給劉邦送飯。患難見真情啊,呂雉也是一個非常合格的妻子了。

    楚漢爭天下的時候,項羽把包括呂雉在內的劉氏一族給囚禁起來了。劉邦很無奈,沒有項羽強,只能眼睜睜的看著自己的家人在那裡受苦。劉邦這時候打仗也是屢戰屢敗,有一次失敗,逃跑的路上,嫌馬車跑的太慢,把呂雉的兩個孩子直接扔下車了。大家可以想一想,呂雉聽到這樣的訊息,會是什麼樣的神情,肯定是痛恨劉邦的無情。呂雉在楚營關押了三年之後才被放出,這時候他回到劉邦的身邊,發現已經有個比她更漂亮、更嫵媚的女子在身邊了,這個女子就是戚夫人。在楚營的時候,呂雉想著能活著就已經是奢望了,不敢想著能回到劉邦身邊。現在看到劉邦身邊那麼多的女子,也是會有女子的妒忌的,只不過劉邦的女人太多了,戚夫人啊,薄姬啊,曹氏啊等等。呂雉作為劉邦的正室夫人,自然要表現的大度一點。呂雉現在已經不再年輕了,將近四十歲了,所謂“色衰而愛馳”,在眾多女人面前,呂雉已經不具備爭寵的基本條件了,她有的只是和劉邦患難的真情回憶。呂雉從最初的少女心,慢慢的變的剛強,這都是生活經歷磨礪出來的。

    戚夫人,公元前224年生,尤其善舞蹈,放在現在也是個舞蹈藝術家了。她和劉邦在一起的時候,劉邦基本上是否極泰來,可以說是創業路上越走越好。和劉邦有了個兒子叫趙如意。劉邦也是越看越喜歡,感覺趙如意更像自己,而劉盈不像自己。戚夫人常常陪伴在劉邦身邊,慢慢的野心也就大了,說要立自己的兒子趙如意為太子。

    呂雉聽到訊息,已經出離憤怒了,面對劉邦的無情和戚夫人的囂張,她需要從憤怒中,脫離開來,思考自己和兒子的出路。把商山四皓請出來輔佐太子劉盈,讓劉邦不能隨意廢棄。

    呂雉已經不是當年的呂雉,她變得更為剛強,堅決果敢。而戚夫人任然是不懂的韜光養晦。在劉邦死後,呂雉把戚夫人給做成“人彘”也是戚夫人自找的。

    呂雉也是為了自己和兒子的前程,做出的最好的選擇,只不過是手段毒辣了些。在男人為尊的時代,軟弱就會被淘汰,是時代賦予呂雉的剛強。

  • 3 # 侯叔說歷史

    漢朝開國皇后呂雉,是中國第一位皇后,也是第一位皇太后。她奠定了影響後世數千年的中國皇后、皇太后制度;確定了華夏王朝體系下的隆高母權地位。單單此項成就,就堪稱中國歷史上甚至世界歷史上最偉大的女性之一。

    呂后作為皇太后的臨朝執政期間,作為西漢王朝的實際君主,繼承劉邦以蕭規曹隨的“無為之治”休養生息,積蓄國力,為後來的“文景之治”和漢武霸業,打下良好基礎。然而,她對中國歷史的巨大貢獻和意義,遠不止於此。

    秦始皇雖然首創皇帝制度,但為保證自己的絕對權力不被任何人分享,終身不立皇后。

    當秦朝滅亡,漢朝建立,漢高祖劉邦稱帝后,才給自己共歷艱辛、勞苦功高的正妻呂雉以皇后封號。呂雉不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任皇后,並在劉邦死後,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任皇太后,太皇太后。而中國曆朝歷代沿襲的皇后、皇太后的制度和權力,皆為臨朝稱制的呂雉量身打造。

    在世界歷史的其他國家,典型代表如歐洲和日本,一個宮廷貴婦的權力地位,完全依賴於其丈夫是誰,因此太后的權力和地位,一向都在皇后、王后之下。因為太后的丈夫是死去的前任君主,而皇后、王后的丈夫才是掌握實權的現任君主。

    所以,在歐洲和日本的宮廷,君主至高無上,太后同樣也是君主的臣民,地位次序居於下位和臣位,要對自己的兒子使用敬語。

    如果太后並非前任君主的正妻,也就是沒有當過皇后、王后,本身出身和地位不夠高的話,那麼她的地位甚至不及現任君主的正妻,婆婆反過來向兒媳使用敬語,行臣下之禮。

    而這樣的制度,在從漢朝起,便“以孝治天下”的歷代中國古代王朝,則完全不可想象。

    中國古代各王朝,即使是皇帝,對自己的嫡母生母,也必須禮敬跪拜,行臣下之禮,自稱為“臣”,更勿論他的后妃。

    華夏王朝體系的母權如此隆高,遠超古代歐洲和日本,正是呂雉這個傑出女性,一手奠定其基礎。

    在呂雉之前,戰國時期的秦國宣太后(羋八子、影視劇中的“羋月”)、秦國趙太后、趙國惠文太后、齊國君王后等,雖然也趁著兒子幼小,一度得以掌握國家大權,然並沒有真正形成制度化的“後權”,而是依靠自己的親屬掌握軍權和政權,或是朝中大臣的推舉才得以攝政。

    因此,即使是宣太后羋八子這樣,依靠她的弟弟魏冉是掌握軍權的國家重臣,得以執政數十年的太后,一旦她的兒子秦昭襄王贏得了多數大臣的支援,便可以一紙詔命便輕易驅逐魏冉,收回權力,將她軟禁至死。

    而呂雉在劉邦死後,趁機獨攬朝堂和後宮大權,以嚴刑峻法對待敵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極限挑戰》第四季馬上要開播了,大家是期待極挑還是期待跑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