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5
回覆列表
  • 1 # 醫號講堂

    這個問題問的有問題!什麼叫客觀唯物?一切必須看得到摸得著才叫客觀唯物的話,那中醫肯定不是,比如中醫說的“氣”,什麼叫“氣”?是鼻子裡面呼吸的那個嗎,當然不是,照客觀唯物的標準,就沒有“氣”這個東西了,那請問?氣虛的症狀從何而來?為什麼吃了補氣的中藥就好了?再說“穴位",學過醫的都知道,人體解剖根本沒有“穴位”這個東西,你根本找不到,但是又怎麼解釋針灸和穴位按摩的作用?

    所以說文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中醫,不是唯物的,是唯心的,是從人本身對自身、對天地,對宇宙的認識而來的,中醫說陰陽調和,天人合一,都是從自身意識出發的,所以中醫的理論根本就是唯心,你和中醫談唯物,呵呵!

  • 2 # 福蜓

    中醫是騙人,西醫是救人。中醫是華人古代的“醫學”暫且稱之為醫學,西醫雖然稱之為西醫,但其也有中國人的心血在裡面。

    中醫真假之分,明明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我不明白為什麼很多人就是沒有看明白!國家好像還很支援中醫的樣子,這讓我很是不解。中醫到底是不是騙人的,為什麼不出來做出一個“終審判決”呢?我也還在努力,努力讓自己站的更高,才能看的更清楚。

    總之,這個世界有意思。

  • 3 # 康文草堂

    我直接亮明自己的觀點:中醫屬於客觀唯物,而西醫是機械唯物。中西醫的兩種認知的差別是如何產生的?有什麼影響呢?

    先從西醫的困惑說起。隨著醫學技術的進步,接受器官移植的人越來越多,其中有一部分人性格發生了改變,與捐獻者性格相近,為什麼會這樣?

    據健康時報報道,哈爾濱人楊孟勇,2000年在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成功換心。後來,他性格大變,自我感覺越來越年輕;他遠赴南京大學醫學院附屬鼓樓醫院尋找心情改變的原因。該院心臟外科主任王東進教授給楊孟勇進行全面檢查,老楊心臟功能與同齡人相比,心臟收縮能力強,心臟跳動有力,而且心跳還能達到每分鐘70多次,和一般的年輕人相當。王東進教授指出,目前國內醫學界普遍認為心臟只是負責全身血壓迴圈的泵器官,“換心人”的種種性格變化,其根本原因源於心臟機能的增強,而不是供體本身心臟攜帶遺傳資訊和記憶。換心人在術後性格、行為習慣、思維方式等方面確實會發生重大變化,目前國內比較認同心理暗示說,而國外則認為是移植的心臟帶有記憶功能。美國亞利桑那州大學心理學教授蓋裡·希瓦茲歷經20多年研究調查發現:至少1/10的器官移植患者都性格大變,“繼承”了器官捐贈者的性格。希瓦茲教授解釋稱,這是因為人體的所有主要器官都擁有某種“細胞記憶”。當它們被移植到其他人身上後,器官攜帶的記憶就從一個人身上轉移到另一個人身上。

    從上面的一則報道看出,國內學者認為器官移植不會攜帶供體本身心臟遺傳資訊和記憶;而國外學者雖然認識到器官移植後,該器官的“細胞記憶”也會移植,究竟為什麼,也說不清。中醫看待這個問題幾乎是一致的,而且很簡單。《靈樞·本神》說:“肝藏血,血舍魂;脾藏營,營舍意;心藏脈,脈舍神;肺藏氣,氣舍魄;腎藏精,精舍志。”五臟藏有神魂魄意志,神魂魄意志就是人的精神意識性格。五臟中任何一髒移植後,都可能發生性格的改變,不僅是心臟移植,肝臟、腎臟、肺臟、脾臟都會如此,事實上,已經證明了。

    神、魂、魄、意、志都是由心所主,稱為五神,簡稱為神。那麼神(意識)與髒(物質)存在怎樣的關係。又得從世界的本原說開。

    世界是物質組成的,這是沒有任何人懷疑的。物質存在的形式有兩種:有形物質和無形物質。意識、精神、語言、電磁波、靈魂屬於無形物質的範疇。《道德經》曰:“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無,指無形物質,肉眼看不清的;有,指有形物質,肉眼看得見的。無,不是不存在,如同空氣不空一樣。無與有,相當於佛經中所指的空與色。《心經》曰:“色不異空,空不異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空與色都是物質的兩種存在形式,物質只有存在形式發生變化,但不會消滅,物理學上講,物質是不滅的。《心經》上說法是“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

    佛教認為,一切法由心想生。就是萬事萬物,都是由心想生的。事物不是由什麼別的事物構成,而是由想法、概念、資訊這些東西所構成的。這並不表明佛家是唯心的。用中醫來認識這句話,《靈樞·邪客》雲:“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素問·靈蘭秘典論》雲:“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由此可知,心是統帥人的精神意識,而精神意識屬於無形物質,以氣的形式存在。氣聚為形(有形物質),形散為氣,也就是有生於無。各種疾病也是氣化運動而成,故《素問·舉痛論》雲:“餘知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喜則氣緩,悲則氣消,恐則氣下,寒則氣收,炅則氣洩,驚則氣亂,勞則氣耗,思則氣結。”因此,一切法由心想生,心不僅是指精神意識之類的無形物質,還包括其它的各種氣(如分子、原子、量子等)之類的無形物質。中醫把一切無形物質稱作氣,氣中最靈動的精神,由心臟所主管,佛家把氣稱為心,道家把氣稱為無,所以才有“一切法由心想生”之說,與老子的說法“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實無二致,異曲同工。

    中醫認為氣是構成人體的最基本物質。《素問·寶命全形論》說:“人以天地之氣生,四時之法成。”人生為氣之聚,人死為氣之散。故《醫門法律》說:“氣聚則形成,氣散則形亡。”生命活動的過程稱為氣的運動。氣的升降出入運動,是人體生命活動的根本;氣的升降出入運動一旦停止,也就意味著生命的終結,故《素問·六微旨大論》說:“故非出入,則無以生長壯老已;非升降,則無以生長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無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則分之,生化息矣。”

    氣,其大無外,其小無內。人身是一團氣,天地是一團氣,人與自然形成一個整體,這就是我們常說的天人合一。五臟六腑是氣化而成,皮肉筋骨脈是氣化而成,神魂魄意志也是氣的存在形式。因此,中醫是完完全全的客觀唯物論。

    西醫對人體的認識是建立在解剖學基礎上,認為人體一系列的組織結構就如同一臺機器,機器上的各種組成密切聯絡結合在一起,共同行使某些特定的生理活動,如此構成了人體的系統。西醫解剖,剖而視之,眼見為實,注重肉體等有形方面,對精神等無形方面就無能為力。由於把人體當成機械,可以拆開、可以更換零部件,往往重視區域性而忽略整體,這就是造成當今西醫分科過細,存在一些弊端。被稱為外科之父的裘法祖於2008年6月參加一個學術研討會,分析地震傷員救治情況,指出現代外科分科過細,很多專科醫生不具備全面救治常識,普外科醫生必須懂得心肺復甦、顱腦外傷救治等全面知識,才能更有效救治傷病員。同時,西醫重視肉體,而忽略精神,對器官移植出現的性格改變,缺乏合理的解釋。因此,西醫是典型的機械唯物論。

    (繫個人的一管之見,請大家各抒己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被蜜蜂蟄了紅腫還發燒怎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