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老路書法

    我覺得學習行書比學習楷書要難上幾倍,學習書法主要是熟練把握毛筆的運用。

    筆的藏鋒,回鋒,凌空起筆,中鋒用筆,偏鋒用筆。用筆時的提和按,轉折頓挫等等等等。以上我所說的這些,如果你還沒有搞明白的話,那麼請不要進行行書的臨寫。

    學習書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建議還是從楷書開始,經過幾年的磨練之後,再深入下去。

    我的一個朋友,他的行書寫的不錯,可是拿起筆讓他寫楷書,什麼也不是,寫的一塌糊塗。

    有人覺得學習行書和學習草書,是件特別容易的事情,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 2 # 中州耕牛堂主

    如果有一點書法基礎,若要行書入門,建議先不要學習王羲之《蘭亭序》而先學《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我提出這個建議的根據有兩個:一個是清人書法家說的“學書法應以碑為上,帖為下。” 《懷仁集王羲之聖教序》是碑,王羲之《蘭亭序》是帖。二是當代行書大家張旭光說:“欲學行書,就臨王羲之《蘭亭序》。”

    關於題主提出的如果學習王羲之《蘭亭序》一百天能否入行書之門的問題,這個要看一個人的天賦、勤奮度及悟性。另外,還要看學書者是否能持之以恆的臨帖。如果能具備以上條件,一百天入行書門還是有可能的。

    學習書法又不是學習理科和工科,什麼時候把學習書法精確到“天”了,這個說法著實可笑。古人學習書法,近代人學習書法,從沒有這樣按多少天計算能否入門或能否成功的先例。

    學習書法是一個慢活,急不得,須循序漸進,即便是有天賦,有悟性,也是不能按“天”來計算成功與否的。說句題主不願意看到的話,學習書法,想速成,難!學習書法,是一個書法人一輩子的事,要想學出點名堂,須付出畢生的精力,時間短,按天算,那是不可能會有所成就的。

    如果題主真的喜歡王羲之《蘭亭序》,也是可以的。記住,什麼事情都不是絕對的。熱愛是最好的老師。“大師”們說的話,不可不信,也不可全信。他們的話,也只是經驗之談罷了。

    據瞭解,學習行書,從王羲之《蘭亭序》入門者多的是,且成功的有之。但是有一點,他們並不是按“天”來計算學習程序的,因為他們學習的是書法,不是學習數,理,化。學習書法,不可能按天計算進度的。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3 # 子衿書法

    古人說:“書無百日之工”。

    有點書法基礎,然後學習《蘭亭序》一百天,會不會入行書的門?

    我想先知道,你的書法基礎經歷了多少天?一年?三年?還是……?說句讓你不愛聽的話,十年的時間以內,都是在打基礎。一百天要入行書的門,門檻在哪裡都摸不到。

    你的意思其實是,透過練習《蘭亭序》一百天,初步的掌握一些行書的基本技法。我的一個書友,有十幾年的書法基礎。他也和你一樣想學習行書,選擇的也是《蘭亭序》。不過,他和你的學習方法稍有不同。你是想學習一百天入行書的門。他則是臨習了一百遍。而且是說做就做。他計劃的是一百遍,結果臨了三百遍。他都不能滿意。

    追求的目標不同,結果自然不同。他追求的是求法問道。你追求的,只是找到門檻跨進去。初學書法的愛好者,以為入門是件很容易的事。這是沒有把入門前學習和入門的關係弄清楚。入門前的學習,包括執筆、指法、運腕法,運肘法、筆法、結構法、章法、整體佈局法、墨法、紙張的紙性、還要有基本的理論知識。這些東西都是入門前的學習。把這些東西都掌握了,熟練了,才能算是入門了。而入門後的繼續深造,方能登堂。至於入室,就不是技能能夠解決的。

    學習書法,不要給自己制定時間表。“字無百日之工”,說的是寫字沒有百日能夠達到工書的人。不是“沒有百日寫不好的字”。整個書法史上,從古至今還沒有任何人能夠百日之內把字寫好的人。王羲之也不能。你制定了這個時間出來,如果不用一百天,便達到了你預期的結果,哪又怎麼樣?達不到怎麼辦?人的能力本來就不相同。

    王羲之七歲時便顯露出寫字的天賦。他寫《蘭亭序》時,是五十三歲。他集幾十年的修為寫成的天下第一行書,被你一百天便學到手,能有這麼容易,書法家還靠什麼吃飯!

  • 4 # 海之音zk

    楷書和行書各有難點。楷書筆法規範,相對變化較小,但結構要靠一點點的記,記憶內容很多。行書也有筆法,但筆法更靈活,變化更多。但行書是以組合形式出現的,結構往往被打亂,隨意性極強,結體不許刻意記憶。打個比方,楷書是一個個零件組裝在一起的;行書是以整合方式組裝在一起的。

    學了蘭亭序,能學會基本筆法,至於結體,只會學得九牛一毛!

  • 5 # 龍王敬酒

    非常榮幸能被受邀參與悟空問答!恕我直言,首先有這種題目所說的想法的趣向,就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書’作為古代學人六藝之一,其實就是學字認字寫字,說的通俗一點兒就是掃盲。但隨著中國漢字的演變,漢字的書寫也發生著變化。因為中國漢字獨有的起源和變化,以及文人士夫的個性文化的追求,‘書’也就有了愈來愈藝術化的表現,也就成為現在今人所說的書法藝術。縱覽古人‘書’的歷程,就不難明白,書法是一個人一生的探索和歷練,是人格最終的體現之一。

  • 6 # 臨池管窺

    學習書法既沒有什麼門檻,更沒有什麼標準,有的惟是不斷地積累。

    想學一一對行書有興趣!就是最好的敲門磚。

    相信你學《蘭亭》百天與臨《蘭亭》百遍後,自然在心中會有個答案。。。

    《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是每個人學書法的必修課。從《蘭亭》入手學行書,直追晉魏,可謂起點甚高,但也會因此進入到一種混亂,窘迫的境況中去,使人有雖過《蘭亭》百通,卻實難窺門徑之感。

    這種感覺,就是積累的過程。

    有的人臨《蘭亭》全出己意,有的是人亦步趨亦;而有的人從《蘭亭》中尋求平衡樸拙,又有的人去追求天真璀璨。。。人的學習感悟是隨著不斷深入積累而變化的。學書更是如此!每個階段都有收穫和滿足,同時也伴隨著缺憾與失落,有時候甚至是推倒從來。

    實踐出真知,只有自己去親自體會,才會找到正確答案,外人不能給出明確答案,更替你做不了主。。。

  • 7 # 祖顯忠

    愚以為,無論做什麼事情,追逐實現怎樣的夢想,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一是後天堅韌不拔的打拼博弈;二是與生俱來的天賦異秉。

    天賦與拼博是功成名就的黃金搭檔,二者同頻互動、相輔相成、相得益彰,從而取得事半功倍的收效。

    書法是藝術範疇,順利步入、走通藝術之路,天賦、靈感、悟性尤為重要,後天的努力、礪練.、博弈亦必須有先天素質做支撐方可成功!

    書法臨習中沒有千古不變的死規套路和戒律清規,只要恪守取法乎上的基本原則,選擇古聖先賢名家的已被歷代公認的名碑、帖堅持臨習和揣摩(摹),都會漸入佳境,收到良好的臨帖習字效果。誠言,必須經過一定的漫長的臨帖實踐過程,絕非立杆見影、一日之功便可奏效!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發條女孩故事梗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