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小靜嘚吧嘚
-
2 # 都散人
《長安十二時辰》風靡整個暑期,不僅讓我們領略了一場視覺盛宴,更讓我們看到了隱藏在盛唐之下的社會危機!
汪郎以為,此劇能夠火爆,也和劇中人物角色的成功塑造離不開的,無論主角李必、張小敬,還是配角姚汝能、崔器等,無一不是性格鮮明、豐滿,很契合他們在劇中所處的官職、地位。
如果說一襲道袍,心高氣傲的少年郎,在《十二時辰》中是一位心智受到連續打擊後,對破案過程已顯疲憊而無力全盤掌控,同時對朝堂權謀也缺乏必要敏感度的政壇呆瓜,那麼歷史上的李泌絕對是神童出身,深得唐玄宗李隆基(劇中的聖人)的喜愛。
泌即答曰:“方若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說因賀帝得奇童。帝大悅曰:“是子精神,要大於身。”賜束帛。---《新唐書》
少年的李泌如此多智,而成年後的他更是受到大唐三代帝王的青睞,和皇室的關係非常深厚。
初,肅宗在靈武,上為奉節王,學文於李泌;代宗之世,泌居蓬萊書院;上為太子,亦與之遊。---《資治通鑑》
有了這層關係,李泌憑著對大唐時局的清晰認識,以及自己的果敢作風,在藩鎮割據,混戰的中唐時期,極力維護著大唐朝廷的赫赫威嚴。
安史之亂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轉折點,此後的大唐中央和地方藩鎮的矛盾日益嚴重,兵戎相見是一種政治、軍事常態。
而最嚴重的時候,國都長安都會被藩鎮攻破。發生在唐德宗建中四年(公元783年)的“涇原兵變”就是藩鎮和中央相抗衡後產生的連鎖反應。
在這場兵變中,唐德宗李適不僅從長安逃到奉天(今陝西乾縣),還被叛軍圍在奉天長達月餘,可謂是狼狽至極。
四年十月,涇原兵叛,鑾駕幸奉天……十日,泚自領兵侵逼奉天,竊威儀輦輅,闐溢道途,蟻聚之眾,軍勢頗盛。---《舊唐書》
在這樣的困局中,李適是驚恐的。他急需一位能對眼前的局勢進行分析,並給出解決方案的智囊,從而度過眼前的難關。
為此,遠在千里之外的杭州擔任刺史的李泌,就成了大唐皇帝李適內心深處最想依賴的文臣謀士,這樣的人必須留在身邊大用,不能再外放地方了。
德宗在奉天,召赴行在,授左散騎常侍。---《新唐書》
唐德宗
事實上也是如此。
當權者只有在危難之時,才會發現誰才是值得自己託付國事的人;而有些時候,當自己對某件事情猶豫不決時,身邊也需要有人為自己下最後的決心。
實際上,李適也是一個倒黴的皇帝。
涇原兵變雖然不是他直接逼反的,但和他的削藩策略有關。而涇原兵變帶來的後果卻是一系列的藩鎮連鎖軍事反應,讓很多擁有兵權的野心家有心去挑戰大唐中央的權威,比如塑方節度使李懷光。
李唐皇室對李懷光其實是很不錯的,在涇原兵變不久,李懷光就升為中書令、朔方邠寧同華陝虢河中晉絳慈隰行營兵馬副元帥、太尉等職。
但人心是貪婪的。
涇原兵變的最大得利者,是被李適扣押在長安的原鳳翔隴右節度,以太尉爵位兼任中書令的朱泚。他竟然在叛軍的擁護下登基稱帝,和逃到奉天的李唐中央分庭抗禮。
(建中四年十月)八日,源休、姚令言、李忠臣、張光晟等八人導泚自白華入宣政殿,僣即偽位,自稱大秦皇帝,號應天元年。---《舊唐書》
這一幕,讓李懷光心生異樣。
此時離安史之亂才過去20年,安祿山、史思明等反叛大唐的事蹟歷歷在目;而朱泚稱帝又近在眼前。
當年平定安之之亂的郭子儀、李光弼都已經作古,這就讓李懷光生出了一股豪氣,朱泚沒有嫡系兵將都可以稱帝,何況自己手中有兵。
看來造大唐的反,弄個皇帝噹噹,除了軍力外,更多的還是勢。如今大唐皇帝都逃出了長安,這個勢有了,那不如反了吧!
李懷光這一反,讓李適更為艱難。
他此時不僅要面對遍地的兵禍,還要應對因為旱情、蝗蟲等帶來的天災,這種痛苦讓大唐君臣一個頭兩個大。
在這種內外交困的情況下,如何處置李懷光,成了當時大唐君臣最為激烈的朝議。
妥協,肯定有損大唐中央威嚴;不妥協,就必須有一個剿滅叛亂的方案。
李適在兩種意見之中搖擺不定,抉擇是很令人痛苦的。在關鍵時刻,李泌的一番話堅定了李適不向李懷光妥協的決心。
回覆列表
我是冠軍侯!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題主問的《長安十二時辰》不容忽視的細節,李必簪子,為何從後往前插!下面我來說說我的觀點:
最近在熱播的電視劇《長安十二時辰》受到了大家的關注,該劇是改編自作家馬伯庸的同名小說,具體劇情咱們不去敘述了,筆者最近也在朋友推薦下在追這部劇,並有打算拜讀一下這本小說。作者以盛唐的長安為背景,以國家政權內外的矛盾為基點,以故事中重點人物的塑造為脈絡,又以十二時辰為框架,將這些元素巧妙而有邏輯的壓縮在了十二個時辰的框架裡,扣人心絃又耐人尋味。
感慨完了,說說今天的話題吧,很多朋友都對易烊千璽在影片中扮演的“李必”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哪非常醒目的豎插的髮簪。感慨完了,說說今天的話題吧,很多朋友都對易烊千璽在影片中扮演的“李必”十分感興趣,尤其是哪非常醒目的豎插的髮簪。
其實看過其影片相關介紹的朋友不難發現,“李必”的形象,官方是有介紹的,說的是這一形象是按照唐朝的道士的形象進行設計的。 李必內著道袍,腰圍道裙,外穿鶴氅,頭戴蓮冠,手拿拂塵,這儼然就是一位唐朝的道家高人的打扮。
關鍵來看頭頂的蓮冠,道家的冠是很講究的,還有“九巾三冠”的說法,至於“李必”所戴的蓮花冠,有說法是蓮花冠又稱“上清冠”,是有高功的人才能佩戴的。
這樣看來倒是符合易烊千璽所扮演的“李必”的劇情人設,劇中多次說到他是十年修道,後被呼叫靖安司,因十年修道而不被猜疑,才可為太子所用。隨年紀輕輕,但其道教中的功德似乎已經不小,並可以佩戴蓮花冠。
重點來了,他的髮簪豎著插是什麼意思呢?劇組的介紹中說是在唐代很多畫作中的道家形象是這樣的,所以劇組這樣的設計是貼近當時的事實。 哪麼道家對於這樣的簪子插法有什麼說法嗎?道教的說法是有的,在道教中,像“李必”這樣豎插簪子的是“清道”是不結婚不生子的哪種,一心只求道法。而橫插髮簪的是“混道”是可以結婚生子的。這有點像是在道教中的全真教和正一教之間的區別。
由此可見“長安十二時辰”中易烊千璽扮演的“李必”作為道士的裝扮是很符合當時的清修道士,而且是位“高功”的 形象,髮簪是代表其是清道的身份,另外從外觀上來看,這樣的裝束,尖銳的髮簪指向前方,似乎也給了易烊千璽這個人設上又平添了幾分的銳氣,可以說是裝束上細微之處都見真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