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40後17
-
2 # 青鳥生活館
農曆五月初五端午節,是中國最大的傳統節日之一。端午亦稱端五,“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稱“端五”也就如稱“初五”;端五的“五”字又與“午”相通,按地支順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時為“陽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陽”。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稱重五,也稱重午。
端午節由來關於端午節,說法甚多,諸如:紀念屈原說;紀念伍子胥說;紀念曹娥說;起於三代夏至節說;惡月惡日驅避說,吳月民族圖騰祭說等等。以上各說,各本其源。據學者聞一多先生的《端午考》和《端午的歷史教育》列舉的百餘條古籍記載及專家考古考證,端午的起源,是中國古代南方吳越民族舉行圖騰祭的節日,比屈原更早。但千百年來,屈原的愛國精神和感人詩辭,已廣泛深入人心,故人們“惜而哀之,世論其辭,以相傳焉”,因此,紀念屈原之說,影響最廣。
關於香包據傳佩戴香包香袋可以防“五毒”(蜘蛛,蛇,蜈公,蠍子,螞蟻),闢“五煞”(天煞、地煞、水煞、火煞,風煞)、驅“五鬼”(陰鬼,陽鬼,野鬼,山鬼,餓鬼)。人們認為,佩戴香包香袋可以驅除瘟疫,祈佑平安,有著“護身符”的作用。
香包由來追溯香包的起源,早在先秦時代,女子用五線製成的飾物戴在頭上,到了南北朝時期,就發展為香袋,到了唐代,出現了裝有香料的香球。香包的主要原料是雄黃、艾葉、燻草等,其作用在古代被神化了,《封神榜》中的小哪吒的紅兜肚,有鬥邪必勝的效果。人們熟悉《白蛇傳》的白娘子,就是因為經不起許仙的勸誘,喝了雄黃酒才顯露了原形的。
香包種類香包香袋款式繁多,千姿百態,造型各異。佩戴香包因人而異,小孩戴的香包,大多為一生肖等動物的造型。如屬相為羊者,宜佩戴“小綿羊”香包;屬相為雞者,佩戴“雞公仔”香包。
香包作用香包以藥物之味,經口鼻吸入,使經脈大通,祛邪扶正,以達到祛病強身之功效。況雄黃、艾葉、燻草都揮發一種奇異的香味,而蛇蟲聞之遠遁,既減少了傳染源,又可起到殺除病菌,消除汗臭,清爽神志的作用。
記得小時候,我們會把心愛的香包視為珍寶,白天佩戴在胸前與夥伴們一道玩賞妣美,晚上藏在枕頭下“陪伴”。有些少婦還把精緻的香包作為饋贈禮物,送與友伴。
婚嫁喜慶之時,在洞房的床帳門窗等處也掛上精緻鮮豔的各種香包香袋。如“蓮花”香包,象徵花好月賀;“棗仔”香包,象徵早生貴子;“鴛鴦”香包,象徵美滿良緣,夫妻偕老。
這些各色各樣,五彩紛呈的香包,古往今來,倍受人們喜愛,體現了中國民間的樸素、真誠嚮往的審美情趣和對生活美的追求,具有濃厚的生活氣息和地方風采。
青鳥君個人覺得,為弘揚傳統文化,國家應該大力推廣端午民俗活動,比如扒龍舟、掛艾草與菖蒲、端午食粽、放紙鳶、草藥水、拴五色絲線、打午時水等,以此慶祝傳統端午佳節的到來。
-
3 # 佈施
端午節到了,除了紀念屈原吃粽子外,還有個習俗,佩戴香包。香包是民間大人、小孩端午節時所佩戴的飾品,是用來求吉祈福,驅惡辟邪的。
香包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在《詩經》裡就有描述。它是用綢緞布和青、赤、黃、白、黑五色絲線刺繡而成,色彩亮麗,裡面裝有雄黃、燻草、艾葉等特殊的中藥材,在每年的端午節時佩戴,具有辟邪,除菌,提神和防蚊蟲叮咬的效果。
香包的種類很多,有兩性相愛的雙魚,雙碟,蛟龍。女性用的蓮花,荷花,牡丹,梅花。男性用的喜鵲登梅,採花的蜂蜜。新婚夫婦的早生貴子。長壽老人的貓和蝴蝶戲牡丹。用蝙蝠、桃子組成的福壽娃娃,佩戴在小孩子身上,寓意此孩今生多福多壽。還有松鶴象徵長壽。石榴象徵多子等。
香包是真正的民族文化、民俗文化、大眾文化、人性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遺產和再生。是古代勞動婦女創造的一種民間刺繡的工藝品。每年我都自己做幾個香包給孩子們佩戴,以求孩子們平安幸福,快樂成長。
-
4 # 是龍就上天
帝高陽之苖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攝提貞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
一首巜離騷》,述盡詩人屈原憂國憂民的愛國情懷。
楚懷王時期,屈原受到充信任,對外聯齊抗秦,對內實施變法。貴族的利益被削弱,同時也遭受到舊貴族的報復。他們排擠、並在楚懷王面前大肆誹謗屈原,最終楚懷王聽信了讒言。屈原逐出郢都,被流放......
秦將白起,率大軍攻破楚國郢都,屈原痛徹心菲,國破家亡使他陷入了悲傷絕望,投入了汩羅江……
人們也十分愛戴這位愛國詩人,並以端午節吃粽子、划龍舟來紀念屈原,這樣的傳統節日,中華民族世代永傳。
-
5 # 戈壁灘駝鈴
香包,也叫香囊,就是將芳香開竅的中草藥,如蒼朮、藿香、吳茱萸、艾葉、肉桂、砂仁、雄黃、冰片、樟腦等研成粉末,裝在特製的布袋中,外包絲布,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按著個人的喜好做成各種不同形狀,形形色色,玲瓏可愛,佩戴在胸前、腰後、或者肚臍前等處,有清香、驅蟲、避瘟、防病等功效。
佩戴香囊,雖然是一種民間習俗,但也是一種預防瘟疫的方法。端午節後,天氣越來越熱,一些傳染病開始蔓延,古人為了孩子們能健康成長,用中藥製成香袋拴在孩子們的衣襟上,這樣可以驅邪、防病,又芳香四溢,美觀大方,不失為一種好方法。
端午節,人們除了吃粽子、插艾葉,還要給孩子們帶上香囊,作為傳統文化習俗一直流傳至今,可以說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應該發揚光大,以豐富人們的節日生活,增強幸福感。
可惜的是,現在一些好的文化傳統,正逐漸淡出人們的生活,本地除了掛葫蘆,吃粽子,很少看到孩子們帶香包,門上插艾葉了。我小的時候各種習俗還很興盛。例如,端午節天沒亮的時候,孩子們就起來,採艾蒿、用麥草上的露水洗臉,吃雞蛋、粽子,野外踏青等,覺得很有意思。現在已經沒有那種節日氣氛了!
回覆列表
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很快又要到了。這是中國歷史上,人們為悼念偉大的詩人屈原為保全楚國的獨立,奮身投入汩羅江而尋難的一個紀念日。屈原是中國最早詩詞發掘人之一。他著有《離騷》《九章》《九歌》《天河》等愛國主義名著。
人們為了紀念屈原,用了很多方式。先以將米投入江中餵魚,以免魚侵犯屈原。後改為家家戶戶:吃粽子用以悼念。還有賽龍舟。端午節期間南方都要舉行龍舟賽,以顯示齊心協力,眾志成城的愛國情懷。兒童的手腕和腳腕上扎紅絲帶,以及脖子上掛香包,以圖安全,吉利。北方多以家家門口掛艾草,艾草是一種中草藥,能驅蚊辟邪。
端午節是中國四大節日之一,她充分地顯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