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對聯做為一門文學藝術,自然很好的欣賞性,那麼它的實用性又是如何呢?
3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667715069

    對聯的實用性眾人皆知的是春節必貼,增添縷縷平和喜氣。平時欣賞,猶如午後喝一杯茉莉花茶,它那獨有的香氣從頭慢慢地滲到了腳趾頭,讓人舒適安逸與世無爭而又自我感覺高大上。對上一聯,從平仄,意境,順溜與否考慮思量,能啟用一些想要懶惰的腦細胞;讓腦子被這些文雅的音韻佔據而不去胡思亂想,能減少神經分岔的機率。所以 有空對對對聯女子處大大的!

  • 2 # 張斌鋒書法家

    書法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古有傳統文化。

    所以寫對聯也是傳統文化藝術美德,也是體現中國文化,文人的氣質,文人的素養,素質,不董文化的人,不會寫對聯。

    我老人給我講過對聯的故事,說人每逢過年三十晚上,閻王爺要來人間拉活人,他們來到這一家人家去,到大門前一看,帖了一幅紅對聯,他過八十大壽,本來就叫這老頭走呢,閻王爺一看他過壽別打拉了吧,等過完壽了再叫不遲,這樣閻王爺和小鬼就走了,這回去以後就把這老頭忘了,一忘六十年過去了。再來時,這老頭己過14O歲了。所以,人們傳出這個帖對聯的訊息了,從些以後人們不管有什麼事,都先寫一幅對聯。

    對聯就是這樣傳說的。

  • 3 # 柳翎舞

    對聯的實用性就是增添喜慶氣氛!!!我們在過春節和平時️什麼善慶的事情,一般都會透過張貼對聯來營造喜慶的氛圍,比如紅白喜事、喬遷之喜、開張志禧。。。。。。。。。。。。。。。。。。。。。

  • 4 # 一世清幽

    對聯的實用性在民間得以充分的體現。每逢各種喜事,都會貼對聯提升儀式感。統而言之,包括以下幾類:

    1.新春聯

    神州千古秀

    華夏四時春

    2.新婚聯

    鍾情成好偶

    合意結良緣

    3.新居聯

    勝地丁財旺

    新居福壽增

    4.壽誕聯

    松齡長歲月

    鶴語寄春秋

    5.喪事聯

    流水夕陽千古恨

    悽風苦雨百年愁

    6.開業聯

    生意興隆通四海

    財源茂盛達三江

    7.升學

    黨恩深似海

    師德重如山

    才疏學淺,僅僅上述,未及之處甚廣。

  • 5 # 藝術傳播者

    首先來了解一下對聯的定義,然後才能更好的瞭解其實用性“對聯”,俗稱對子,雅稱楹聯(因多用於張貼、懸掛、雕刻在廳堂門柱上).當代聯人 陸偉廉將它定義為:"對聯是由兩組文義相關的對句所組成的聯合體".其中,第一組稱上聯,第二組稱下聯.與駢文、格律詩詞一樣,對聯也是中國漢文學所特有的一種文學 形式。

    其實用性為:對聯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文學形式,不管是典雅的、通俗的還是雅俗共賞的對聯, 將其張貼、懸掛、雕刻在門柱廳堂,都能營造出一種祥和、喜慶,或者高雅、莊嚴的氣 氛與格調。

    因此,自從對聯產生時起,它就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逐漸融入了 華人的民間習俗之中,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也是春節家家戶戶貼對聯的一種“年俗”

    以下提供幾張圖片供大家賞析

  • 6 # 西一阿霞

    1.時間短,時效快而短暫;

    2.是對載體的要求可低可高,一般不高。

    實用性對聯都是用在人際關係方面的,現在尚在社會上通用的主要有喜聯、壽聯、輓聯三大類。

  • 7 # 江湖小船

    對聯體現了作者對漢字,文學,韻律以及民俗等多方面的素養水平。對仗巧妙,平仄押韻,意境生動的對聯能鍛鍊積累藝術修養。

  • 8 # 超人城堡

    實用性對聯

    可以歸入實用性對聯範疇的對聯,應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張掛的時間短,時效快而短暫;二是對載體的要求可低可高,一般不高。實用性對聯都是用在人際關係方面的,現在尚在社會上通用的主要有喜聯、壽聯、輓聯三大類。

  • 9 # 陳克斌書畫

    對聯的實用性。對聯,俗稱對子、聯語,雅稱楹聯。因古時多懸掛於樓堂宅殿的楹柱而得名,有偶語、儷辭、聯語、門對等通稱,以“對聯”稱之,則開始於明代。 它是一種對偶文學,起源於桃符,是利用漢字特徵撰寫的一種民族文體,它與書法的美妙結合,又成為中華民族絢爛多彩的藝術獨創。

            實用性對聯範疇的對聯,應具有兩大特點:一是張掛的時間短,時效快而短暫;二是對載體的要求可低可高,一般不高。實用性對聯都是用在人際關係方面的,現在尚在社會上通用的主要有春聯,喜聯、壽聯、輓聯等等。

    對聯是中國特有的文學樣式,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它上承對立、平衡的自然大道,下依漢字的方塊字形及其豐富內涵,不斷髮展,歷經各朝各代,至清代達到巔峰。真可謂:地不分東南西親,從宮殿廟堂到村屋茅舍,處處可見對聯;人不分男女老少,從帝王將相到漁樵耕讀,人人喜愛對聯。對聯已成為中國的象徵,成為中華民族最普及、最受歡迎的文學藝術形式。它的滲透力、實用性以及覆蓋面,是現今其它文學樣式所無法比擬的。

    按不同的方法,對聯可分成若干種類。按所用之處分,有門聯、楹聯、廳堂聯、勝蹟聯等。按內容分,有春聯、壽聯、婚聯、輓聯等。按技巧分,有迷聯、隱聯、巧趣聯等。按字數分,有短聯、中聯、長聯、特長聯。按句數分,有單句聯、多分句聯。下面我們以春聯為例,進行介紹。

    春聯,辭舊歲、迎新春而作的對聯叫春聯。它由古代的“桃符”演化而來。所謂桃符,就是懸掛門兩邊的兩塊木板,上畫驅鬼懾怪的“門神”,如最先的“神茶、鬱壘”,到後來的“秦叔寶、尉遲恭”。之後,“門神”逐漸被書寫的“吉語”所代替。又後來,“吉語”成為對偶的“駢語”。最後發展成了兩句對伏的句子,這就是春聯。多數人認為,春聯最晚始於五代後蜀時期,代表作是後蜀君主孟昶的桃符題詞:“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

      毛筆書法,是對聯最重要的表現形式。所以人們歷來推崇聯墨合壁,要求作對聯者,最好自己能把對聯書寫出來。當然,書寫對聯自有一定的格式規矩,不能想當然地隨心所欲。一般應注意以下幾點:自上而下豎寫;先寫上聯(右聯),再寫下聯(左聯);春聯的橫批,從右到左書寫。由於對聯一般都是豎寫的,所以貼掛對聯時,必須上聯貼掛在右邊,下聯貼掛在左邊。

  • 10 # 墨海星緣

    對聯是中國的傳統文化,除了觀賞性,其實用性也是相當廣的。

    最早三國時期就有寫對聯的文字記載,而春聯相傳起於五代,後蜀之主孟昶在過春節時於門板桃符上寫“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見《蜀檮杌》)

    對聯,對於弘揚中華民族文化有著重大價值。2005年,中國國務院把對聯習俗列為第一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記得懂事的時候起,家鄉就有貼對聯的習俗。一到春節家家門上貼上了祝福喜慶的對聯,而哪家結婚生子,接客辦宴席的,門上更應貼上喜聯 ,以示隆重。而哪家有人過世,就用白紙寫相應的對聯貼在門上。另外,家家戶戶的中堂都有對聯的。

    可見對聯跟我們的生活是息息相關的。

  • 11 # 問書齋

    我認為對聯在民族文化中具有廣泛的群眾特色。在漢文字的歷史長河中,對聯作為一種精練、小巧的漢字民俗文藝,放射著無比璀璨的光彩。漢文化的精華,首先在於漢文字中國的漢字,具有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它不但有深邃潛在的內在美,最重要的是它本身具有著東方文化的外觀之美,無論是漢字之音,還是漢字之形,都有很高的藝術表現力和藝術感染力。對聯藝術的精工奇巧是這種藝術魅力和藝術感染力的關鍵所在。它具有體裁精練、內容豐富、種類繁多、可俗可雅、使用方便等特點,深受人們所喜愛。幹百年來,它成為人們以聯會友和鬥智賽藝的娛樂形式,已成為人們圈活中不可缺少的藝術品奏千百年來對聯深受人們喜愛。

    就對聯的實用性而言,主要有八個方面:一是裝飾環境;二是啟迪世人;三是傳遞感情;四是宣傳廣告;五是祈祝吉祥;六是陶冶情操;七是鞭撻邪惡;八是社會徵聯。

    一、裝飾環境

    應該說,裝飾環境是楹聯的自身特徵,是先人對對聯的最初理解。這在於對聯本身包藏著一種對稱之美,正應和了華人的審美觀點。不管是過去的桃符,還是現在的紙聯,雖有不同內容,但它首先透過裝飾這一過程達到目的。貼對聯的目的是給人看,所以它必須以美的形象出現於不同場合就起到了裝飾的作用。

    二、啟迪世人

    對聯也是進行思想教育的最佳形式。中國古代文化是凝鍊文學和哲學為一體的一門學問,它融入了中國古老的辯證理論,具有一定的說理性和教育性。對聯也是如此,一篇好的對聯往往使人頓開茅塞,令人從中領略人生的哲理和真諦。許多名人志士都以聯警世,教誨和鞭策同仁、同輩和親朋好友,給人以鼓舞和勉勵,傳為美談。請看下面這副對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孫中山

    這副婦孺皆知的名聯,其實是孫中山先生說過的一句話,孫中山逝世以後,這句話被後人以對聯的形式在重要場合廣泛張貼、宣傳,旨在號召人們繼承孫中山的遺志,完成其未竟之事業,起到了教育世人的作用。

    三、傳遞感情

    對聯不但具有諸多社會作用,它還是人們傳遞感情,增進友誼的最好媒介。綜觀楹壇,許多高手、名人留下了許許多多的題贈佳品,或互相勉勵,或寄託情思,或抒發心志,或言明事理,或表不對對方的景仰、思慕、寄託之情。請看魯迅為瞿秋白贈的一副聯

    “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魯迅與瞿秋白的友誼是相當深厚的,瞿曾為魯迅的雜文寫過序,魯迅在瞿犧牲後為瞿編了《亂彈》、《海上述林》以表紀念。從瞿為魯迅寫的雜文序中,我們不難看出,魯迅稱瞿為知己確實傾注了不少真情。

    四、宣傳廣告

    對聯可以進行廣告宣傳,招徠生意,婦孺皆知,其實在過去人們就知道用對聯做廣告宣傳了,只是未冠"廣告"之名罷了。當今山東魚臺孔府宴酒的一副對聯,透過電視媒體傳遍神州大地,婦孺皆知,聯曰:“喝孔府宴酒,做天下文章”。聯句聲韻平穩,卻氣勢恢弘,很有感染力。想到當年孔夫子一定喝過此酒,要不怎麼能寫出《論語》那樣的宏篇鉅著暱。

    五、祈祝吉祥

    祈祝吉祥,是對聯以及桃符這一文體的核心。《後漢書·禮儀志》就有過古人以桃符驅逐鬼邪的記載。

    王安石畫像

    從王安石的《春日》一詩中,我們不難看出,在爆竹聲聲的喜慶中,千家萬戶把舊符換成新桃,那種祈兆幸福掃除邪氣的感覺即刻躍然紙上。

    六、陶冶情操

    陶冶情操,修身養性,乃古今文人修身之法門。歷代文人,多借用詩歌散文等一些手段,或直抒胸襟,或隱寓文心,或借古喻今,或託物抒懷,以發天地人之感慨,真善美之心聲。自從楹聯出世,中國的文人們慶幸找到了一種簡捷精練的文學形式。從此,寫出了大量修身、養性、詠物、言志、治學的佳作詩對。通常,我們把這類充滿閒情逸致的楹聯列入此類。這方面的對聯內容較廣,在楹壇中佔據較大的位置,綜觀楹聯古籍,以聯抒懷者不勝列舉,可謂多矣!

    七、鞭撻邪惡

    以聯語鞭撻邪惡,痛擊時弊,古今有之,此類聯語多采用詼諧、嘲諷、戲謔的手法,或直來直去,或以物喻人,或以典喻今,或一語雙關,或嵌字拆字,或諧音隱語,或嘲諷當朝,或鞭笞時風,不一而足。如:“明月有情常照我,清風無事亂翻書”。聯句採用嵌字和雙關手段,以物喻事。此聯乍看只在寫景,其實不然,“清風”、“明月”各有所指,“清風”暗指清朝,“明月”隱喻明朝,作者是一位明朝遺老,舊國不在,但鍾情不死,對聯飽含強烈的政治傾向,雖用意工妙,不免鋒芒外露。明朝大文學家解縉性情不凡,語言潑辣,其寫的嘲諷聯也與眾不同,如:“牆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聯語借物喻人,生動地諷刺了那些不學無術,肚內空空的人。

    毛澤東在《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中引用此聯諷刺革命隊伍中那些不實事求是,不講科學,徒有虛名的人,可謂辛辣幽默,入木三分。

    八、社會徵聯

    徵聯作為楹聯領域裡一種獨特的應對形式,自古有之。它與詩歌答對一樣,啟發許多文人墨客的高度興趣。歷史上也留下了許多徵聯美談。不過,古時候懸賞徵聯並不是很多,但實際上一些即興應答,文人巧對,實際上也屬於徵聯範疇。我們不妨將孫中山妙對張之洞聯看作是一副徵對。清光緒年間,孫中山留學歸來,途經武漢張之洞總督府,想面見張之洞,當門官遞進孫中山的名片,張之洞看後,便寫了一行字轉遞孫中山:“持三字帖,見一品官,儒生妄敢稱兄弟’’。孫微然一笑,心想這分明是一副對聯的出句,便從容答出:“行幹里路,讀萬卷書,布衣亦可傲王侯”。張之洞看過,不覺暗自吃驚,知道是一位博學之士,急令警衛開門,熱情相見。此事一時傳為美談。

    現在的廣州觀音山森林公園出價70萬徵集對聯引起關注和熱議,其上聯稱“觀音山上觀山水”。下聯徵集活動,歷時5年,至今未有理想的下聯!2015年,廣東楹聯學會、廣東東莞觀音山國家森林公園聯合主辦"觀音山上觀山水”。全國徵集下聯賽事,獎金從7萬元一路飆升到如今的70萬元,一個字10萬元,但仍然未能徵合格作品。但起到了很好的廣告效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想買個華為手機,價位在3000到4000,有什麼好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