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朝飛暮卷
-
2 # 紅山上的帆
三國時代周邊有許多少數民族,像羌族,匈奴,鮮卑,烏桓,南蠻,山越等等。這些少數民族或多或少的都參加了中原群雄爭霸的戰爭。馬超的父親馬騰就是羌族與漢族的混血兒,故馬超父子深得羌族民心,雄踞隴右。鮮卑族首領軻比能與曹魏的歷次戰爭:
1.代郡之戰
後代郡烏桓反,比能復助為寇害,太祖以鄢陵侯彰為驍騎將軍,北征,大破之。比能走出塞。
2.北方大戰
文帝初,北狄強盛,侵擾邊塞,乃使豫持節護烏丸校尉,牽招、解俊並護鮮卑。 自高柳以東,濊貊以西,鮮卑數十部,比能、彌加、素利割地統御,各有分界;乃共要誓,皆不得以馬與中國市。 豫以戎狄為一,非中國之利,乃先構離之,使自為讎敵,互相攻伐。素利違盟,出馬千匹與官,為比能所攻,求救於豫。 豫恐遂相兼併,為害滋深,宜救善討惡,示信眾狄。單將銳卒,深入虜庭,胡人眾多,鈔軍前後,斷截歸路。 豫乃進軍,去虜十餘裡結屯營,多聚牛馬糞然之,從他道引去。胡見煙火不絕,以為尚在,去,行數十里乃知之。 追豫到馬城,圍之十重,豫密嚴,使司馬建旌旗,鳴鼓吹,將步騎從南門出,胡人皆屬目往赴之。 豫將精銳自北門出,鼓譟而起,兩頭俱發,出虜不意,虜眾散亂,皆棄弓馬步走,追討二十餘裡,殭屍蔽地。 三國群英傳 軻比能
3.田豫瑣奴之戰
比能復擊素利,豫帥輕騎徑進掎其後。比能使別小帥瑣奴拒豫,豫進討,破走之,由是懷貳。
4.雲中之戰
是以招自出,率將歸泥等討比能於雲中故郡,大破之。招通河西鮮卑附頭等十餘萬家,繕治陘北故上館城,置屯戍以鎮內外,夷虜大小,莫不歸心,諸叛亡雖親戚不敢藏匿,鹹悉收送。
5.幷州之戰
幷州刺史梁習討軻比能,大破之。
6.馬城之戰
豫遣譯夏舍詣比能女婿鬱築鞬部舍為鞬所殺。其秋,豫將西部鮮卑蒲頭、洩歸泥出塞討鬱築鞬,大破之。 還至馬城,比能以三萬騎圍豫。
7.塞北之戰
比能復大合騎來,到故平州塞北。招潛行撲討,大斬首級。
8.徑北之戰
幷州刺史畢軌遣將軍董尚、蘇弼,比能遣子將騎與尚等會戰於樓煩,臨陣害尚、弼。
9.漠北之戰
明帝遣驍騎將軍秦朗將中軍討之,軻比能乃走漠北,洩歸泥將其部眾來降。 冬十月,步度根部落大人戴胡阿狼泥等詣幷州降,朗引軍還。
山越是在湖南一帶活動的少數民族,其民風尚武,驍勇善戰,孫權花了大力氣才平定。南蠻是雲南一帶以孟獲為首的少數民族,被諸葛亮平定。
烏桓的首領是蹋頓單于,曾歸附於袁紹,後被曹操平定。
-
3 # 中國人文歷史徽鑑
一、【氐】—隸屬藏族,壓迫蜀國的異族,主要分佈於中國西部(現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的異族,屬於藏系,以勇猛善戰聞名。東漢時代的異族,氐族居住於涼州與益州,風俗雖然與羌族相似,不過較善於農耕。公元二二一年,馬超舉兵叛亂對抗曹操之際,氐族中的興國氐與百頃氐等部族, 也加入了馬超的行列。三國時代後,由於氐族居住地介於魏蜀兩國邊界,因此時常被捲入兩國之間的戰火。到了公元三0四年時,氐族的酋長李雄便趁著西晉內亂之際,發兵攻打成都進而稱帝,建立了所謂成漢。李雄並以劉禪的曾孫劉玄為安樂公,繼任劉禪的爵位。
二、【山越】-擁有強大山越兵的山地民族 揚州山嶽地帶的異族。 主要居住於中國南(現湖南、江西、浙江、福建一帶)山嶽地帶的異族。他們平日耕植於谷地,並懂得以銅鐵製作武器與農具。 尤其大多分佈於丹陽、會稽、預章、鄱陽等郡。山越十分勇猛且善於山地作戰,他們也會利用由居住的山中出產的銅鐵,加以鑄造自給自足,並曾經屢屢襲擊漢人居 住的聚落。 因此陸遜便向孫權表示若不平定山越,東吳將難以經營北方,於是他親自率軍討平了山越,他並以強健者為兵士,以老弱者為農,如此共得數萬精兵。 此後吳國仍然時時征討山越,以便不斷地開發江南。
三、【匈奴】—北方遊牧民族之一,中國北方(現內蒙古、山西、陝西一帶)的異族。其強大勢力曾凌駕大漢帝國,分裂為南北二支後就勢微了。公元前兩世紀,匈奴曾經以壓倒西漢國力的武力而自豪,但後來卻因為內部紛爭而 相繼衰微。公元四十八年,匈奴曾經以南北兩大分支,南匈奴後來降服於東漢,並被移居至幷州、涼州等地,負責防禦北方。及至一八八年,趁著東漢末年戰亂之際,南奴於扶羅單于與白波賊等寇擾河東與河內,並從此定居於司隸部河東郡的平陽,日後消滅 西晉的就是其後代。不過在魏國時期,南匈奴還是被剝奪了自治權,隸屬於漢人的管轄下。
四、【南蠻】-武侯親自平定的雲南民族 分佈於中國西南方(現雲南、貴州一帶)的異族統稱,又叫西南夷。劉備死後,曾對蜀發動叛亂,後被諸葛亮平定。 所謂南蠻也就是指南方的異族,東漢時代則專指荊州南部的異族。 其中最大一支的稱為武陵蠻,此外尚有長沙蠻與零陵蠻等異族。三國中提到的南蠻則是位於益州,也就是歷史所稱的西南夷。 公元二二三年,劉備死後,益州南部諸郡相繼舉兵造反,當時越雋的夷王高定也參 加了叛亂的行動。 不過諸葛亮遠征雲南後,西南夷的叛亂事件並非就此平息,公元二三三年,南夷的首領劉雋就曾經再次叛亂。
五、【羌】-隸屬於藏系遊牧民族之一 主要分佈於中國西部(現甘肅、青海、四川一帶)的異族,或是以遊牧為主的藏系民族,曾經多次於東漢末年造反作亂。東漢以後,羌族趁著局勢大亂之際大舉侵入了涼州領域並定居下來,開始與漢人雜居。當時羌族與當地的豪族聯手,或是獨力舉兵發動叛亂,讓東漢政權頭痛不已。 到了公元一八四年,異族中有位叫做北宮伯玉的人聯合了漢人的邊章與韓遂,夥同先零羌發起了叛亂。 叛亂的領導分子不斷更替,最後以馬騰父子兩人為首。此後羌族更是經常與其聯手,共同叛亂。
六、【烏丸】-曹操親自平定的異族 北方的牧民族之一。 屬於中國北部(現河北、遼寧一帶)的異族,以騎兵為主力。東漢時經常作亂侵略,後來被曹操平定,納入自己軍團下。 東漢末年以幽州遼西、遼東屬國、右北平等三郡的烏丸族最為強大,他們甚至曾經 一度各自稱王。 公元一八七年,遼西烏丸首領丘力居與張純起兵叛亂,丘力居死後,由外甥的蹋頓率三郡的烏丸族,進而與袁紹結盟聯手,並獲得了單于的封號。 及至二五○年,袁尚與袁熙兄弟逃至蹋頓的領地尋求庇護。為了消滅袁氏餘孽,曹操便以張遼為先鋒遠赴烏丸展開徵討,並且於白狼山大破烏丸,斬殺了蹋頓。此後曹操將降服的烏丸移至內地定居,並做為曹氏軍團中騎兵精銳部隊擁有。
回覆列表
三國時期是中國的戰亂時期,民族爭端經常發生,這個是每個朝代變更時必然發生的,因為每個朝代變更都會伴隨著利益群體的遷移轉變,故而三國時期與周邊的民族關係可定位不和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