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李沐茗
-
2 # 故紙匯
魏延都不用加入曹魏,他本來就是曹魏陣營的。
然而,曹操手下名將如雲,大才如魏延,只能在長沙太守手下當個小軍官。
長沙太守都不是什麼大人物,何況手下的小軍官。
要不是加入人才匱乏的劉備一方,魏延一輩子恐怕都無出頭之日。
-
3 # 蕭武
如果魏延加入曹魏陣營,他能夠取得的成就也不會很大,地位也不會太高。
曹魏的武將分為三種,第一種是外圍宗室,比如曹仁曹洪,夏侯惇夏侯淵夏侯尚這些人,第二種是比較早就追隨曹操,而且是帶資入股的,比如許褚典韋李典,這些人都是地方豪強,投奔曹操的時候都是帶著一些人馬的,第三種是降將,也就是曹操在歷次消滅其他人的過程中招降納叛收羅來的,比如張遼徐晃張郃這些人。
這三種類型所能夠得到的信任也是依次下降的,外圍宗室去最受信任的,獨自領兵獨當方面的基本上都是這些人,其次是比較早就帶資入股投靠曹操的,最後才是那些降將。至於從普通士兵升上來的將領,幾乎不存在。像王平姜維黃忠魏延這種人,在曹魏陣營基本上得不到什麼機會。
當迫不得已需要用降將來獨當方面的時候,曹魏採用的辦法一般有兩個,第一個是用文官監軍,進行牽制,要麼是提前給他安排一個更值得信任的人打下手。比如張遼在鎮守合肥的時候,他手下的兩個副將李典和樂進一直和他關係不和,但是卻仍然安排在一起,這就是明顯的防範張遼的意思。
第二個辦法則是儘可能的讓外圍宗室的大將們充當戰區最高負責人,比如夏侯淵在關中的時候,張郃就是他的手下。夏侯淵被黃忠斬殺後,張郃也不是自己站出來接替,而是當時還是文官的郭淮站出來說服其他人,擁戴張郃暫時領軍的。而且,很快曹操自己就來了,張郃也不獨立領兵了,後來又是曹真個司馬懿先後充當張郃的上司。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在關中和淮南,荊州三個方向上領兵的大將分別是曹真,夏侯尚和曹休,張遼張郃徐晃他們依然沒有什麼機會獨當方面,也還是外宗室大將的手下幹活。甚至見蔣濟逗得到了護諸將的機會,久經考驗的降將們依然沒有得到信任。
曹睿時期,由於曹魏宗室個二代們中間出現了一個短期的人才斷層,曹真曹休又死的太早,所以曹睿迫不得已才啟用了司馬懿開領兵。但在曹睿臨死時安排後事的時候,考慮的第一個輔政大臣名單就是一個典型的二代共和的局面,其中除了曹爽,還有秦朗等人,但都是外圍宗室二代。到曹爽專權時期,更是二代們集體上位,其他的普通人劉很少能有什麼機會了。
鄧艾算是曹魏晚期唯一一個出身比較低微而後來成長為高階將領的例外,是在司馬懿司馬師和司馬昭父子三人的親自關懷下逐步成長起來的,加上他長期外西線無姜維作戰,功勳卓著,才上升到徵西將軍。但即便如此,在滅蜀之戰中,司馬昭仍然安排了地位在鄧艾之下的鐘會為統帥,而不是鄧艾掛帥。
雖然曹操發過求賢令,但是在實際操作中,曹操並沒有真心實意的相信過那些降將們,也並沒有聰底層提拔多少人,到他死的時候,整個曹魏的高階將領基本上都是外圍宗室和早先就已經帶資入股的元從功臣們。而到曹操死後,曹魏就在小圈子化的道路上一路狂奔,其他人基本上就沒有什麼機會了。
這也是王平姜維魏延這些人之所以投降劉備的原因,因為他們在曹操手下看不到什麼前途,打仗的時候送死是這些人,打輸了仗或者需要借人頭的時候,也還是這些人,而功勞和好處永遠都是那些外圍宗室和各種非官即富的二代們的。只有連一個親兄弟都沒有的劉備的蜀漢政權才會吧這些人當成寶貝疙瘩,重點培養。
魏延出場的時候是在江夏,當時劉琮已經投降了曹操,而魏延此時的地位還非常低,之後長期擔任曹魏這邊的江夏太守的是當地豪強文聘,雖然也給過一些其他的待遇,但是總的來說仍然是不高的,還是隻是個太守。魏延如果留在曹魏陣營,他的上限就是文聘,根本不會有劉備直接任命他為漢中太守的機會,也不會像諸葛亮那樣將他提升到徵西大將軍的地位的機會。
回覆列表
魏延如果加如曹魏陣營,他的前途並不會更好,首先,魏延在蜀漢的職位與地位已經很高了,其次,性格決定命運,魏延在曹魏陣營的下場說不定會更慘。
魏延在蜀漢的地位魏延在劉備入川時,隨劉備一起征戰,數有戰功,在劉備稱漢中王時,出人意料的成為漢中太守。
漢中是三國曆史上著名的戰略要地,既是益州的屏障,更是蜀漢進取關中的跳板。時人都以為漢中太守的位置非張飛莫屬,但是劉備卻選用了魏延,使魏延同荊州的關羽一樣,成為獨擋一方的大將。
魏延豪言壯語:
若曹操舉天下而來,請為大王拒之;偏將十萬之眾至,請為大王吞之。我們再來看看,之前漢中在曹操手中的時候,曹操是委派誰來鎮守這個戰略要地的,這個人就是“虎步關右”的——夏侯淵。
夏侯淵是曹操宗室,隨曹操一起起兵,戰功累累,深受曹操器重,鎮守漢中時,五子良將之一的張郃就是在其手下打工。
再來看看同時期曹魏其他兩個戰略要地都是誰在鎮守。襄陽——同是宗室的名將曹仁;合肥——五子良將之首張遼。
所以魏延在劉備時期的地位已經很高了,等同於曹魏陣營的宗室和一線名將了,即使把他放在曹魏陣營,也不會有更高的地位。
性格決定命運我們都知道,諸葛亮死後,魏延死於同楊儀的政治鬥爭中,下場可謂悲慘,那麼如果魏延在曹魏陣營,下場會不會好點。
都說性格決定命運,我們先來分析一下魏延的性格。魏延為人,孤傲冷僻,自視甚高,同關羽一樣,體恤士卒而驕於士大夫。這種人很容易得罪他人,從而被孤立。
而要說到政治鬥爭,曹魏遠比蜀漢嚴重的多。首先在曹操時代,以夏侯氏和曹氏為主的宗親與降將派(張遼、張郃等人)就暗中較勁兒,曹操後期,更是出現二子奪嫡的場面,曹操死後,老士族與曹氏的鬥爭更是一直不斷,最終以老士族的代表——陰謀家司馬懿的全面勝利而告終。
魏延這個性格,再加上他如果在曹魏陣營只能是降將派,即使躲過了同宗室的較勁兒,還要選擇曹丕或者曹植站隊,萬一站錯就完蛋,即使他聰明選擇了曹丕,後面還要在老士族和宗親中再站隊,魏延是絕對不會支援他一直討厭計程車族的,所以他大機率會和張郃一樣,被司馬懿玩兒死。所以,即使魏延在曹魏陣營,以他的性格,下場也好不到哪兒去,也許會死的更早。
還是那句話,性格決定命運,如果魏延懂得收斂,懂得變通,以他的能力,在哪個陣營都能封官進爵,得以善終,但是那樣就不是我們所欣賞的魏延了。
總結假如魏延在曹魏陣營,也不會超過在蜀漢的地位,而且性格決定命運,在政治鬥爭激烈的曹魏,說不定下場更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