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御史大夫001

    什麼是軍事天才,韓信就是最好的例子。

    韓信在嫂子家混不去了,也都怪自己太懶。自己不會幹農活,也不會做生意,這麼大一個人,沒有經濟收入,也沒辦法養活自己。

    那麼韓信的軍事才能從哪裡來的呢?很多人都覺的很納悶。其實問題也沒有那麼複雜。

    有的人當兵當了一輩子最後還是個兵,或者混個連級幹部,也是靠資歷當上的。

    這個就是個人差異了,這就是在戰鬥中學習戰鬥,通過每一次的戰鬥去思考,這一仗該怎麼打?為什麼這麼打,為什麼失敗,為什麼成功。韓信就是一個愛學習,愛思考,愛分析的人。

    要說韓信的才能哪裡來的,就是在戰爭中不斷的學來的,在加上自己的天賦,自己有想法,凡事自己有想法的人往往都是容易成功的人。

    在解放戰爭中,我軍農民出身的將領有很多,但是他們俘虜的國民黨黃甫軍校出身的將領也很多。要問他們的軍事才能是從哪裡來的?還是那句話就是在不斷的戰鬥中學來的

  • 2 # 文史學徒夢九霄

    韓信的成功來源於天才的自信,經驗是在成長中積累的,而天賦不是每個人生來就有的,而韓信恰恰有,如果說韓信像乞丐一樣落魄,不妨看看劉邦得天下用的人,樊噲是個殺狗的屠夫,周勃是個辦喪事的吹鼓手,曹參是個獄卒,劉邦不過是個亭長,最牛的蕭何放現在也就是個縣政府辦公室主任罷了,至於韓信能夠戰無不勝的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強大的自信心

    但凡天才人物都有極其強大的自信心,這是韓信成功的第一項要素,自信這件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

    韓信連肚子都填不飽的時候,到河邊釣魚連泥鰍都釣不到,要靠洗衣服的老太太接濟的時候,你還能有男兒之志,有做萬戶侯的信心?反正韓信有,還表示一定要報答漂母之恩。

    韓信老媽去世的時候,連厚葬的錢都沒有,卻依然挑選一塊最開闊的墳地,說將來要讓著周圍住上萬戶人家,對自己沒有自信的人能說出這樣的話?

    二、能屈能伸

    韓信能成功的另一個原因就是能屈能伸,韓信胯下之辱的事情,千古流傳,但是韓信後來卻從屠夫胯下鑽過,沒有承匹夫之勇,以劍刺之。

    這個跨估計是歷史上最貴的跨了,因為堂堂一代戰神就是從這個胯下鑽過,所有人都以為韓信是個膽小鬼,但在韓信眼裡如果不鑽,刀劍相向那就是匹夫之勇,韓信不是匹夫,不會逞匹夫之勇。

    韓信在考量機會成本,你的命和我的命不是一個價位,我殺你,不划算。小不忍則亂大謀,韓信是有大謀之人,不會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憤然拔刀的。

    三、廣積人脈

    韓信在劉邦軍中和夏侯嬰,蕭何,張良都建立了良好的關係,尤其是夏侯嬰和蕭何,如果沒有這兩人,韓信要麼命喪黃泉,要麼一輩子也就默默無聞了。

    韓信犯了軍法,都要被處斬了,被夏侯嬰救下,提升為軍中中級軍官,從此開始了自己的軍旅成長生涯。

    韓信不能帶兵,一生氣跑了,蕭何趕緊去追,劉邦一聽,跑,都跑吧,跑了就別回來了,結果蕭何過幾天回來了,還讓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這才成就了劉邦的霸業。

    良好的人脈關係,必須經過平時的鋪墊,而平時的苦心經營關鍵時刻能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

    總結:韓信如果是個沒有骨氣的無賴,那絕對是歷史上最出名的無賴了,強大的自信,能屈能伸的考量機會成本,苦心經營的人脈,才成就了他戰無不勝的神話,至於經驗,對於天才來說就是個機會一到水到渠成積累的過程罷了。

  • 3 # 易學點悟

    按《 史記卷九十二 淮陰侯列傳第三十二》中記載,韓信首次以“遊俠”形象出現於世人面前,吃百家、令人厭、遭指責、受侮辱。及至投項梁時也只是一個普通士兵。至於他師從何人,軍事指揮才能源於何處,史書沒有記載。

    他之所以戰無不勝,是因為:

    1、忍辱負重的性格。

    韓信是一個高大魁梧的人,整天佩戴一把寶劍。受到侮辱時,他完全可以一劍把人殺了,但他沒有這麼做。直到軍權在握時,他仍然對他侮辱過的人以禮相待。

    在韓信伐趙時,李左車曾獻計於趙軍統帥陳餘,讓他以主力拖住韓信之軍,同時派出奇兵,斷其糧道,令韓信之軍進退不能,困厄而亡。而逃過一劫抓住李左車之後,韓信沒有讓人殺掉他,而是問策於他,“解其縛,東鄉坐,西鄉對,師事之”。以致於以少勝多,大破趙軍。

    “上不欲就天下乎?何為斬壯士!”是這句話救了韓信自己一命。從這句話中可以看出韓信對時勢瞭然於胸。當劉邦問他計策時,他對項羽進行了透徹的分析,“匹夫之勇”、“婦人之仁”、“失天下心”,讓劉邦“舉而東,三秦可傳檄而定也”。

    正是他對時勢的準確把握,使他的軍事才能得以淋漓盡致的發揮。

    有人認為,韓信師從於尉繚。

    也有人認為李左車是韓信的老師,他教會韓信很多的軍事知識。李左車被俘後是韓信的一個謀士,謀士軍前出謀劃策,那是職責所在,談不上老師。

    既然史書沒有記載,後人也就無法考究。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韓信是一個軍事天才,他應該受鬼谷子、孫子等人的軍事思想的影響,尤其得益於張良的幫助。

  • 4 # 歷史檔案館

    項羽和韓信都是秦末漢初著名的軍事將領,然而他們在垓下之戰以前從來沒有直接交戰過,也正是在這一戰中,韓信與劉邦、英布合力圍剿了項羽。

    當然,項羽也不是簡單的一介武夫,儘管現在關於項羽的資料很多,歷史卻對項羽有兩大誤解,第一個是,以往很多人認為項羽是“力能扛鼎”,是有勇無謀之輩,其實項羽是天生的軍事戰略家,在秦末一系列的軍事行動中,都可以看出項羽的軍事實力;第二個誤解是,有人認為項羽前期能夠取得勝利是因為運氣,是瞎貓撞到死耗子,打仗這個東西很難保沒有運氣的成分,但是將所有的勝仗都歸結於運氣,這就扯淡了。

    項羽帶兵打仗最大的特點就是喜歡鼓舞士兵士氣,然後以精銳兵力直接跟敵人硬碰硬,比如在鉅鹿之戰中,項羽就採用了“破釜沉舟”這樣的套路,激發了士兵的士氣,取得了鉅鹿之戰這樣歷史上少有的以少勝多的巨大勝利。

    韓信雖然最後和劉邦聯合擊敗項羽,那也是項羽窮途末路,韓信取得的軍事成績雖然突出,取得了一口氣滅掉好幾個諸侯國的成績,但是真正如項羽那樣的鉅鹿之戰、彭城之戰的戰績卻少有。

    其實,韓信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應該算作是項羽的學生,韓信在攻打趙國的時候,採取了背水一戰的策略,其實跟破釜沉舟有諸多相似之處。

    當然,這個世界並非是後浪不如前浪,從來都是後浪把前浪拍在沙灘上,韓信對項羽是有著深入的瞭解的,韓信之前就是項羽的部下,見證過項羽創造的傳奇,在被劉邦拜入為將之前,韓信曾經直接問劉邦“你自己估計一下,論兵力的英勇、強悍、精良,同項羽比誰高誰下?”

    但是韓信對項羽不止有崇拜,他深入的研究過項羽,認為項羽的缺點有“匹夫之勇”“婦人之仁”“背信棄義”“殺戮過重”。

    首先是匹夫之勇,項羽的個人實力毋庸置疑,但是卻不能發掘部下中優秀的人才,比如錯過了韓信這樣的將才。

    其次是婦人之仁,項羽雖然表面跟將士關係處理得很好,只不過在應該分封爵位的時候,卻不捨得給,這就跟女人愛珠寶一樣,捨不得。

    再次是背信棄義,項羽當初是打著楚懷王的旗號起兵的,然而最後卻把楚懷王給驅逐了,還違背了當初楚懷王定下的“先入關中者為王”的約定,最終導致人們都認為項羽這個人不靠譜。

    最後是殺戮過重,項羽在推翻秦朝暴政的過程中,採取的是以暴制暴,只要是項羽打過的地方,那就是一場災難,也正因為如此,項羽已經失去民心。

    通過這些原因,韓信總結出,項羽缺乏大局觀,最終無法立足關中,可以說,項羽雖然能打仗,但是在缺乏巨集觀戰略分析,在這一點上,韓信似乎更勝一籌。

    這一點表現在“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上,通過迷惑對手,達到從側面迂迴的戰術目的。

    這也體現了韓信軍事思想最大的特點,那就是在作戰時喜歡“出奇制勝”,尤其喜歡“誘敵深入,然後進行包抄”,這種圍殲戰法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以多包少,“多多益善”就是這麼來的。

    項羽與韓信代表了中國古代軍事的兩種發展方向,項羽更像是推崇硬碰硬的打法,以勇武來取勝,而韓信則更多地使用陰謀詭計,出奇制勝。

    最後的結局是顯而易見的,中國軍事史上更推崇韓信,而摒棄項羽,結果就是韓信在軍事上的造詣被捧為神話,而項羽卻被當作有勇無謀這樣的反面教材。

    軍事領域的內容我也寫得不少,我一直有一個想法就是,也許韓信的軍事思維更適合農業文明,比如東漢末年的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都是藉助天險,然後一把火就打敗了對方。東漢末期的戰爭,應該是將“出奇制勝”這種軍事思想發揮到了巔峰水平。

    但是為何在三國之後,中原王朝很少能夠抵擋來自北方遊牧民族的衝擊呢?是不是過分強調這種“出奇制勝”思想,不喜歡硬剛,結果導致我們在打仗的時候缺乏勇武的精神呢?

    其實,出奇制勝的思維可以有,但是絕對不能抱有僥倖的心理,而是應該踏踏實實,做好兩手準備,不止會打奇仗,也要敢打硬仗,敢於跟敵人硬碰硬。

  • 5 # 上班族聊歷史

    韓信,漢初三傑之一。

    下面我們具體分析。

    胯下之辱的故事大家都聽說過,但是這裡有一個細節,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注意。

    《史記》淮陰侯列傳記載:淮陰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雖長大,好帶刀劍,中情怯耳。”眾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於是信孰視之,俛出袴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為怯。

    這裡指出韓信“好帶刀劍”。

    大家會說古代帶個刀劍不是很正常嗎?

    其實不然,韓信布衣一個又不是士兵,他憑什麼可以佩戴刀劍。

    現在社會你可以隨便配槍嗎?一個道理。

    根據史記的記載秦始皇統一六國後,收天下之兵,鑄十二銅人。

    那麼為什麼秦始皇會收天下之兵呢?

    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

    時刻都在關注六國貴族的動靜,為了防止六國貴族復辟,秦始皇把六國貴族遷移到咸陽、巴蜀、南陽、三川、趙地,並且沒收兵器加以銷燬,鑄十二銅人。

    韓信很可能是荊楚的破落貴族。

    因為韓信所在地為淮陰地區也就是現在的江蘇,在古代這裡就是荊楚的地方。

    那麼又有人會問不是秦始皇把刀劍都鑄為銅人了嗎?

    那麼為什麼韓信可以佩戴刀劍呢?

    這就涉及到一個時間差的問題

    而秦朝存亡時間為公元前221至公元前207年。

    所以很可能是韓信“佩戴刀劍”之時秦朝還沒有統一六國,或者還沒有頒佈“收天下之兵”這條法令。

    說了這麼多就是為了證明韓信應該是在破落的貴族家族之中學到的兵法。

    我猜想韓信通過一場場戰役磨練出了帶兵之道,雖然他學習了兵法,但是沒有實戰。

    所以急於求戰和獻策。

    假如他沒有靈活用兵進而取勝,那麼他也就成為了第二個紙上談兵的趙括。

    大家試想一下假如趙括取得了長平之戰的勝利,那麼歷史會不會留下趙括的謀略呢?

    至於韓信戰無不勝,其實不然背水一戰假如趙國君主能夠聽從李左車的計謀,那麼韓信也就成了階下囚。

    並且韓信後來正是聽從了李左車的建議才能夠兵不血刃的拿下燕、齊之地。

    我的上一篇問答介紹了此內容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翻閱。

  • 6 # 歷史與文化縱橫

    最早韓信是跟從項梁,項梁死後隨項羽,為項羽執戟郎中,看軍帳,史載他曾經向項羽多次提過建議,未被接受,一直未被重用,轉投到劉邦麾下。

    綜上,韓信軍事才能那裡來,既有自學,又有實踐,而根本點則是靈活運用,出奇兵制勝。。例如,韓信打敗趙軍時,即傳令不準殺害李左車。得李左車後即問計於李左車如何收服燕國。李左車告之,不必強攻,也不必進軍,只需就地休整,燕國聽聞漢軍威勢,自然來降。結果如李左車所料。

  • 7 # 塘廈盛夏的獵戶座

    同樣的問題,也適用於清朝的大平天國起義,一幫原來的走夫販卒,破落農戶,亳無軍事經驗,半年間就成了領兵攻掠一方的將領,能將清朝正規軍打得節節失利了。我想兵法的關鍵就是人員的組織排程能力,在平常生活中,也有訓練人組織能力的機會,比如操辦紅白事,組織廟祭社火等,漢初的陳平,少年時就因組織祭儀,分發祭品公平合理,被鄉老們誇譽有宰相之才

  • 8 # 單眼皮的男孩壹十三

    說到這個得先說明一下,就是有的人天生有一種天賦要高於常人。

    至於韓信能成功不外乎以下幾點,

    一,有一定的知識,就像我們現在,可能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有的肯定有一門學科格外出 色。

    二,有一定的膽略,有勇氣,不莽撞,分析問題,頭腦清晰,只選適合利於自己的。

    三,目標明確,有方向,就要揚名立萬,意志堅定。

    四,時勢造英雄,每個時代的英雄都會具備那個年代的特點,機遇一定要抓住。

    最後說一下,加上個人的一些天賦,就像汽車上了高速路,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走了合適的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誰聽過老年人講過或自己經歷過一些不可思議嚇人的真實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