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TonyDeng
-
2 # 墨淡西樓
一千人眼中有一千個諸葛亮。諸葛武侯最大的特點是忠。一個忠字貫穿後半生。但是此忠卻絕非僅忠於蜀劉,而是忠於大漢!縱觀諸葛武侯一生一直以匡扶漢室為己任一這就是本人曾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的一文人氣節,明知不可為而為之。
武侯父叔皆是漢吏,受漢恩養。青少年時天下大亂,巔沛流離,見民之疾苦,思漢室之恩,所以躬耕南陽,博覽群書,以待雄主。
劉備,世之梟雄,漢室正胄,兼有愛民之心。三顧之後,武侯隨之驅馳。從無立錐之地到富有兩州,鼎盛時脅宛洛,出漢中可兩路北伐,大業幾可成就,然關羽過於剛愎自用,麻弊大意,身死地失,成千古恨!失去了北伐基礎。設若劉備自鎮成都,武侯助關羽守荊州,守漢中,撫巴蜀,兵出宛洛,和東吳,恐天下事難料。
可惜歷史沒有如果,今人也不過事後諸葛。荊州失守後,北伐只能從漢中寶雞一帶出,山高路險,糧草運輸成了極大問題。關鍵是無人能在後方足糧足兵了!
三國演義中對武候能力,功績皆有誇大之處。不過奇門遁甲,諸葛連弩,排兵佈陣已是當世無人能及,可惜,武侯遇到了棋逢對手的敵人一司馬懿。雖然能力遜於武侯,但武侯謀略均被其看透,嚴防死守,閉城不戰,生生熬死了武侯。並憑著活的久這個優勢,成功政變篡權,後代終問鼎。武侯地下有知,也要狂捧他了!
縱觀中國歷史,改朝換代的大多是大咖遇菜鳥,不然兩大高手對陣,如白起對廉頗,拚的只是消耗。如高手奕棋,其實無趣的很。不要說赤壁之戰,曹操雖是公認的軍事家,但他是合格的統帥,卻不是謀主。謀略在戰爭中起決定性作用。
武侯即是治世之才,又是合格統帥,還是頂尖謀主,可惜遇到了有自知之明的縮頭司馬,出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淚滿襟!
那些說諸葛武侯兵戎見短,奇謀見弱的可以歇歇了一以一偏州舉幾萬弱旅常使控六州之地,人口天下十之六七,兵多如雨,將多如雲的大魏舉國震慄,堅守不出,唯武侯一人耳!
然天不佑漢,即生亮,何生懿!
-
3 # 赤子丹心16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是中華民族智慧的化身。不出茅廬便知三分天下,有經天緯地之才,神鬼莫測之計。有吞吐八荒之志。有呼風喚雨之能,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策略。但是最重要的是他對光復漢室鞠躬盡瘁死而後已。諸葛亮有一個非常完美的人生。
-
4 # 玉溪散人
魯迅曾經說過:“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這句話點名要害,說明了羅貫中在刻畫諸葛亮這一人物時,過於理想化,把他當做智慧的化身來描述,而看不到一點凡人之氣。
諸葛亮從未出山之前就有“臥龍”之譽,要知道在古代龍這樣的字可不是隨便誰都能擔當的起,而且引得劉備三顧茅廬,這就已經讓諸葛亮的出現帶上了一絲神秘色彩。
諸葛亮出山後的一系列謀劃,從火燒博望坡,到後來的草船借箭,借東風,三氣周瑜;以至於到後來的空城計,慢死王朗,死諸葛嚇退活司馬等等,無不帶有傳奇色彩。
這樣具有智慧而又不太合常理的謀劃,被《三國演義》的作者安在了諸葛亮的頭上,以至於讓數百年來的人物在看待諸葛亮輔佐下的劉備集團時從不“以成敗論英雄”。
總之,羅貫中刻畫的諸葛亮這一人物,只要我們在閱讀小說時稍加推敲,就會發現是那麼的接近於完美人物而不真實。
但是,我們從羅貫中的創作背景來看就不難理解這件事情了。羅貫中可不是奔著“我要寫一部四大名著”這樣高尚的目的而來創作《三國演義》的。他創作《三國演義》就好像民國初年的鴛鴦蝴蝶派作品、幾十年前的武俠小說和現在風行網路的各種“爽文”。這些作品主要面向的是文化水平不高的城鄉大眾,他們對於故事的主人公是有期待的,他們期待諸葛亮這樣的完人,他們的心理就像現在的那些所謂屌絲期待一夜暴富,走向人生巔峰而看那些爽文一樣。這也是一種自我麻木和意淫吧!
-
5 # 智者無疆風清揚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就如神人一樣的存在。
諸葛亮在草屋就有“隆中對”的高深理論,足不出戶就知天下大事。被劉備請出草屋的諸葛亮更是如虎添翼,在新野第一把火就把曹阿滿派來討伐劉備的夏侯惇燒得七竅生煙。赤壁之戰前的“草船借箭”玩得曹操懷疑人生。如果沒有諸葛亮借來的東風燒了曹操的戰船,“赤壁之戰”鹿死誰手還不好說。
華容道上義釋曹阿瞞,表面上看是關羽放走了曹操,其實是諸葛亮的神機妙算,知道天下還不能少了曹阿瞞。想想也是,沒有了曹阿瞞的三國一定沒有了趣味,也沒有人陪諸葛亮玩了,諸葛亮該是多麼得寂寞。
等到曹阿瞞、劉備都死了,諸葛亮在後三國時代更是成為了不可缺少的人物。
諸葛亮六出祁山,什麼“空城計”“八陣圖”“木牛流馬”更是玩出了新境界新花樣,《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六出祁山,除了“失街亭”是諸葛亮用人不當導致了失敗,其餘幾次撤軍失利和諸葛亮本人好像沒有什麼關係,也就是說,諸葛亮就沒有失敗過。
多年的北伐,沒有佔領曹魏的一寸土地,也似乎和諸葛亮沒有關係,誰叫什麼李嚴寫一封假信騙諸葛亮撤軍,或總是有什麼亂七八糟的原因來打擾諸葛亮北伐,要不是這些原因,諸葛亮或許早就打到了長安。
諸葛亮死了都玩了一回司馬懿,來了一個“死諸葛嚇走活仲達”。
《三國演義》中的諸葛亮被羅貫中神話了,還是魯迅先生說的好“狀諸葛亮多智而近妖”可謂是一語中的。
諸葛亮也是凡人,陳壽的《三國志》《蜀書五·諸葛亮傳》中曰“然亮才,於治戎為長,奇謀為短,理民之幹,優於將略。而所與對敵,或值人傑加眾寡不侔,攻守異體,救雖連年動眾,未能有克。”也就是說諸葛亮善於管理軍隊,但在運用奇謀妙計方面卻有所不足,他治理百姓的才幹,優於當統帥的謀略,隨機應變不是諸葛亮擅長的,而他遇到的對手,又碰上了人中英傑,再加上人力的多寡不相等,攻方和守方所處的差異,雖然連年出兵,卻沒有什麼成就和戰果。
最後陳壽總結諸葛亮,和漢高祖劉邦手下蕭何的才能差不多,言下之意,諸葛亮並不是韓信那樣一戰定乾坤的帥才。
所以,羅貫中的《三國演義》神話了諸葛亮,諸葛亮缺少隨機應變的缺點,恰恰在《三國演義》中被羅貫中寫成了神機妙算的神仙級人物。
《三國志》中記載“亮之素志,進欲龍驤虎視,苞括四海,退欲跨陵邊疆,震盪宇內。又自以為無身之日,則未有能蹈涉中孬、抗衡上國者。”意思就是說,他的志向是統一天下,又認為自己一旦去世,蜀國就沒有和進攻中原、與魏國相抗衡的人了。
無論如何,諸葛亮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他真實的寫照,在蜀國羸弱先天不足的情況下,為了蜀國的復興,諸葛亮用畢生的精力,明知不可為而為之,這可能才是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竭力神話諸葛亮的重要原因吧。
回覆列表
應該是羅貫中描寫的自己,據說他曾是張士誠的軍事,張是與朱元璋爭霸輸了的,小說中蜀漢與諸葛亮的形象塑造,難說與此無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