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生活不堪
-
2 # 人者仁義也
我用很膚淺的比喻來形容春秋時代的周天子和諸侯的關係,那就是一個家庭姬家,姬家裡有一個父親和一群孩子還有一大片土地,在這個家庭外面還有一些外來人十分想要這片土地。在姬家這個家庭裡的父親可以看作周天子,孩子們可以看作周朝的諸侯們,土地就是周朝的天下。在西周時期,可以看成父親年輕強壯的時期,家裡的土地很多,一個人是管不過來的,於是就給分給了姬家的孩子們還有姬家的親戚姜姓,以及一些聖王后裔,比如大禹之後的陳國。
但是此後西周被犬戎滅亡,周天子到了洛邑成周,於是變成了一箇中等諸侯國大小的國家,無法有效的控制諸侯,這個過程可以看成姬家的父親周天子老了,孩子們長大成人,也就是年邁的父親管不了長大成人的兒子,兒子為了土地和財富大打出手,這就是春秋時期的諸侯混戰,但是別忘了還有外人在惦記著周朝的天下,在當時就是北方的狄人和南方的楚國。
北方的狄人一度攻破老牌諸侯國衛國,滅亡刑國,而南方的楚國陸續消滅在江漢流域一代的姬姓諸侯國,華夏大地一片狼煙,這個時候周天子不足以領導諸侯抵禦外敵,那麼就需要強大諸侯站出來領導各個小國和中等強國抵抗楚國和北狄,這個過程可以看成姬家家主周天子老了,打不過外人,兒子也不聽話,管不了兒子們,怎麼辦?就有一個大點的兒子站出來,帶著年幼的小兒子們去打這些外人,奪回姬家的土地,我們通常說的春秋五霸齊桓公,晉文公這兩個人就可以這麼看,霸本來是伯,讀音是霸,伯者,諸侯之長也,原意是諸侯的兄長,注意不是諸侯之父,諸侯之父是周天子,在齊桓公和晉文公的帶領下,華夏開始逐漸擴張,開始讓更多的諸侯想當霸主,楚莊王,吳王夫差,越王勾踐都是這樣上臺的。
春秋時期的霸主可看成諸侯的長兄,那麼就不會存在長兄跑到房間裡面把老父親殺了的場面,相反他還要藉助大家都是父親孩子的名義和親屬感,聚集小兒子們的力量,大家先趕走外人,然後大兒子悄悄的利用老父親的名義再獲取身為長兄的利益,所謂名正言順。如果長兄把父親殺了,誰還聽你的,大兒子都不敢殺周天子這個老父親,小兒子們敢嗎?鄭莊公時期打周天子,就可以看作大兒子打父親偷點父親的錢,你叫他去殺了父親,他也不敢呀。春秋時期霸主們的尊王攘夷就是這樣。為什麼到了戰國這套體系就垮了呢?
這是因為支撐周天子的兩個重大的支柱沒有了,春秋時期周天子享有天下靠的是姜姓齊國和姬姓的晉國,晉國作為周成王弟弟開創的國家,在春秋時期長時間擔任霸主,並且數次擊敗楚國,晉國確保了周天子的地位,但是戰國開始的標誌就是三家分晉,趙韓魏三家瓜分了晉國,晉國國君都自身難保,何況是周天子。而作為老牌諸侯強國姜姓齊國作為周天子的重要擁護者,結果戰國開始發生了田氏代齊。而作為周天子藩籬的姬姓諸侯,什麼魯國,衛國,鄭國這些姬姓國家,鄭國被滅,魯國最後也被滅,衛國苟延殘喘。燕國遠在北方。所以周天子就沒了。
這就好比兩個大兒子被自己的奴僕幹掉了,剩下的小兒子也是死的死,傷的傷,剩下一個躺在床上的老父親還能夠怎麼辦,只能夠數著日子等待死神來臨。
做一點說明:
之所以這麼比喻,其實在史籍中也可以看到《荀子·儒效篇》載:“(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國,姬姓獨居五十三人。”另外一些土地分封給了功臣姜太公和聖王后裔以及原來的土著首領,當時講究同姓不婚,一般都是姜姓和姬姓通婚很常見,周天子尊稱姜姓齊國一般為母舅或者伯舅,而對待同姓的諸侯,周天子一般稱伯父和叔父,春秋的諸侯其實都是一家人,所以他們打仗還是有一點禮儀規範。戰國時期這種親屬感就沒有了,開始進行滅國戰。
-
3 # 我叫楊小胖
夏商與西周,東周分兩段,春秋和戰國。也就是說,春秋和戰國是包含於東周的兩個階段。
春秋時,周天子東遷,其勢已不及西周,但仍然是天下之共主,且各諸侯皆為西周時期名正言順的分封,還沒有人想冒天下之大不韙去廢除周天子(參考三國時期,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仍不敢輕易廢除,官員認命,政令下達仍需借天子之口,以達到名正言順的目的);再者,諸侯可以高舉周天子這面大旗,鞏固自己的勢力。
隨著各諸侯的不斷壯大,典型的事件是鄭莊公時期箭射周王后,周天子的威信進一步變差。隨後晉國客卿三家分晉後,歷史的車輪進入了戰國,弱肉強食,諸侯混戰的時代來臨。
戰國時期,周天子的地盤更小,威信更低,各諸侯仍不願廢除周天子,一是,廢除與否對於時局沒什麼影響,二是誰也不願先做此事,落把柄與其他諸侯,惹火上身。
-
4 # 記錄怪咖
我是老爹,一個喜歡研究歷史文化的普通人。老爹最近在讀西周、春秋、戰國時期等方面的書籍,對於這個問題,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想和大家一起探討。
老爹認為,諸侯們沒有廢了周天子的原因,可能有兩個:
1.諸侯們和周天子之間,是有血緣、姻親關係的,要是廢了周天子,諸侯們的內心會有負罪感。雖然說這種理由,聽著不太靠譜,但也是存在這種可能性的。
首先,西周在建立的時候,實行的是分封制。把國家都分封給了那些沒有王位繼承資格的子嗣、功臣、商朝遺民、歸附周朝的小部族等等。所以,春秋戰國時期的諸侯們,都和周天子之間,存在著血緣、姻親關係的。
其次,周朝是一個崇尚禮制的國家。禮制的理念深入人心,諸侯們都以禮來治理諸侯國。如果諸侯們廢了周天子,這種行為就是以下克上,是與禮不合的。
所以,諸侯們要是廢了周天子,諸侯們的內心會有負罪感。
2.諸侯們的心裡,都有自己的小算盤,誰也不想背上“以下犯上”的謀逆罪名。春秋戰國時期,有的諸侯們,無論是在實力,還是威望上,都遠勝於周天子。但即使這樣,誰也不願意第一個站出來說“我要廢了天子,自己做天子。”
因為槍打出頭鳥,你如果真這麼做了,你就成了以下犯上的謀逆之徒,你的諸侯國,就成了眾矢之的。其他那些大的諸侯國,就會藉著“剿滅叛賊”的理由,來攻打你了。
那些勢力比較大的諸侯們,雖然大多數名義上還是諸侯,但享受的卻是周天子的禮制。這樣多好,不用背上謀逆罪名,又能享受周天子的待遇。這也是那時候的諸侯們,普遍存在的心理。
所以,諸侯們都不想背上“以下犯上”的謀逆罪名。
綜上所述,就是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們沒有廢了周天子的原因。
回覆列表
那個時候諸侯國和周朝的關係就和現在聯合國和各成員國之間的關係很相似但是又不完全一致。
聯合國秘書長就像周朝一樣其實沒什麼實權,什麼事情都要看常任理事國的面子。但是聯合國也有存在的價值。比如美國打伊拉克什麼的,掛著聯合國的名義,就可以師出有名了,名正言順的打別人。以前諸侯國也是,打著天子旗好辦事呢。
不一致的地方就是,周超是一個王朝,這些諸侯國都是周朝分封的,誰都不願意先跳出來推翻周朝,弄一個造反的名聲,槍打出頭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