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馬齋雜談
-
2 # 史家十三少
王昭君,號稱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提到王昭君,很多人腦海裡會浮現出這樣一個畫面:大漠戈壁,大雪紛飛,大美女王昭君身披斗篷,懷抱琵琶,我見猶憐。
歷史文獻沒有王昭君懷抱琵琶的實證。只是在琵琶的十大名曲中,有兩首都是和王昭君有關的,一首是《塞上曲》,一首是《昭君出塞》。杜甫說“千載琵琶作胡語,分明怨恨曲中論”,說的就是王昭君。而說王昭君出塞懷抱琵琶,來源於晉人石崇《王明君辭》的猜測。昭君懷抱琵琶雖然於史無稽,卻流傳千載,得到廣大群眾的認可,究其原因,乃在於昭君是和平使者,人民願意把美好的事物都附會到她身上,並隨著歷史的積澱其文化內涵不斷豐富,逐漸累積為“真實”。並且把這種“真實”推廣開來。
-
3 # 小濤說天下
中國傳統樂器中極富魅力,它美觀、輕便,音質特佳。當然美人加琵琶就更為人們所欣賞了,典型的就是王昭君懷抱琵琶。不過,王昭君懷抱的究竟是不是琵琶?這其實是學術界滿有趣味的一場爭論,今天就來看看史學家們的分析。
一、王昭君懷抱琵琶是世人共識
民間傳說,王昭君入宮數載,不得見皇帝一面,聞匈奴單于請婚,於是自請嫁匈奴。臨別時,漢元帝方見楚楚動人的王昭君,但悔之晚矣。為表眷戀之情,元帝特賜琵琶於昭君。據此,自古以來,尤其是唐宋以後,無論是繪畫、小說、雕塑還是戲劇,包括今天的各種“王昭君”戲劇,著胡帽,披斗篷的王昭君都和琵琶形影不離,彷彿王昭君成了琵琶的形象代言人。王昭君也因此被人視為琵琶演奏家,竟至後代一些善彈琵琶的伶人也被譽為“王昭君”。
懷抱琵琶的王昭君也被許多詩人所歌吟,如唐朝杜甫的“千載琵琶做胡語”、李商隱的“馬上琵琶行萬里”,宋朝王安石的“傳與琵琶心自知”。
二、有人對王昭君懷抱琵琶提出異議
可是,在上世紀末,有人卻對上述共識提出反對。認為當年西漢與北韓和匈奴以及與西域各族交往頻繁,統治者之間互贈禮品甚多,亦不乏珍玩樂器,卻唯獨沒有琵琶之物。侯廣峰先生提出漢代沒有琵琶的見解,在公元前33年王昭君出塞之時,尚不存在琵琶這種樂器。
王昭君懷抱琵琶的反對之聲出來後,引起一些人的共鳴和支援。認為西漢時中原是否有琵琶尚難定論,昭君出塞時是否手拿琵琶就更難說。人們之所以認為昭君懷抱的是琵琶,是以訛傳訛造成的。
他們為此做了如下推論一昭君懷抱琵琶之說是晉代石崇給她加上的。石崇在《王昭君辭》序文中說:“昔公主(細君)嫁烏孫,令琵琶馬上作樂,以慰其道之思,其送昭君亦必爾也。”可見,琵琶與和親公主發生關係是細君出塞時的事。而石崇本人對王昭君懷抱琵琶也只是推測,語氣是“亦必爾也”。
細君公主嫁烏孫並沒有彈琵琶啊!顯然,這只是一個試製品,最多說是箏築的新型產品,在漢時還不是什麼琵琶,但也許把這列為琵琶的雛形,或者說,這種維形對以後琵琶誕生有重要影響,還算比較恰當。昭君捧箏築顯不出美來。我們都知道戰國時期的高漸離“擊築而歌,客無不流涕而去”。昭君懷抱這笨重的東西又唱又跳,哪裡能顯出美來呢?所以,只有讓昭君懷抱琵琶才是最美的。
三,王昭君懷抱琵琶並沒有錯
雖然琵琶要區分中國傳統的“直項圓形”與外來的“曲項梨形”,但是,外來的“曲項梨形”的琵琶也不能說就與中國沒有關係。
據《漢書·西域傳》記載,細君公主出嫁時,漢武帝“賜乘輿服御物,為備官屬宦官侍御數百人,贈送甚盛”。總之,當年細君公主出嫁烏孫時,漢武帝為了減少她在旅途上的寂寞,特地命令樂師兼採箏、築、籃筷等中原古典樂器的優點,改制成一隻能在馬上彈奏的直項琵琶。此“琵琶”為後人所謂的“漢琵琶”,後世稱作“阮”。
這是在西漢中葉由中原最先傳入烏孫的。她帶到西域去的“盤圓柄直”的直項琵琶還是中國音樂史上的第一隻琵琶,它對西域遊牧民族的馬上彈撥樂器的發展有很大促進作用。烏孫也曾送王室女嫁到南鄰的龜茲和親。
這種“裁琴、箏、築、筷之屬”的樂器,後來被魏晉的音樂家們所欣賞,名士阮咸就曾一面改進,一面試奏,終使其以“善彈琵琶”而聞名遐邇。大約到了唐代,琵琶始有定型產品,故《通典》說:“舊彈琵琶均用木撥之,唐貞觀時始有手彈之法。”唐人顏師古說得更明白:“今築形似瑟而細頸也。”使人看清了琵琶問世的胎記。至此以後,中唐琵琶成為重要的樂器,白居易的《琵琶行》則是對這一情況的真實反映。
回覆列表
此時,馮昭儀對漢武帝說:宮殿的後宮裡有成千上萬的女人,通常想寵幸這些女人。所有這些都是根據肖像選擇的。在這種情況下,為什麼不選擇一個樣貌平平替代公主?
在當上皇帝之後,宮中的許多女人都長相奇醜,命令全天下的美女入宮,讓宮裡的畫家給這些女人畫像,這樣他們就可以每晚根據肖像選擇。後來,漢朝皇帝命令人將後宮女人的畫像呈現出來,但由於畫中女性太多,皇帝沒有時間一個一個地看它,他選擇了一個名叫王牆的女人。她被任命為公主,命令為她提供嫁妝。
第二天,漢元帝專門設立宴請韓邪。在宴會的中途,漢元皇帝下令召喚公主,皇帝忍不住驚呆了。原來,這個女人的外表是一種罕見的美。皇帝不禁懷疑,這個美麗的女人是如此美麗,為什麼他以前沒見過呢?如今,真的不願意把這樣一個無雙女人嫁給匈奴。她離開後,漢元皇帝心中仍有許多失望。後來,漢代皇帝明白這是藝術家在宮殿裡作弊。經過調查,這個人就是毛延壽,毛延壽天生貪婪。他曾多次要求宮廷女士賄賂。那些沒有錢賄賂他的人,他會故意把他們描繪得醜陋。王昭君原本是一個貧窮的家庭,無力支付賄賂所以就拒絕賄賂毛延壽所以毛延壽故意畫王昭君平庸。因此,幾年後,她仍然只是皇帝召喚的宮廷女士。如今,事情已經確定,毛延壽欺負,立即斬殺公眾,可憐的王昭君只能帶著她的束縛,去了匈奴塞外。
有人甚至說,王昭君之所以出塞,是因為毛延壽設定了拯救國家的政策。據傳說,王昭君入選宮後,宮廷畫家毛延壽看到了她的美麗和非凡,並擔心曾經痴迷於美女的皇帝。因此,當他為王昭君的肖像時,他刻意將她畫醜陋。如果王昭君沒有被送走,那麼她將來會受到青睞,說不定會當誤皇帝治理國家。
在去的路上,王昭君很傷心,但沒有人聽她抱怨。他抱著琵琶。演了一首《出塞曲》。為了表達自己內心怨恨。
王昭君到達匈奴後,呼韓邪對她很好。之後,王昭君生下了一個兒子。後來呼韓邪因病去世,而長子則繼承王位。當他看到王昭君之後就將她娶了。
王昭君到達匈奴時也有很長時間。他知道根據當地習俗,父親在去世後孩子可以娶繼母的。她所有的待遇都他父親在世上的相同。後來,王昭君生了兩個女兒。十多年後,王昭君因病去世。它被埋在大黑河南岸。墓地現在還在那裡。據說塞外的草在進入秋天時有點黃。只有王昭君墓上的草一年四季都是綠色的。因為她離家很遠,後人也為她做了一首特別的曲,名為《昭君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