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15
回覆列表
  • 1 # 程式碼1號爺爺

    說武俠小說不入流,是某些人自居清高的說法。無論何種型別作品都良莠不齊,金庸小說是精品,既是武俠中的精品,也是文學的精品。至於金庸的文筆,可以用返璞歸真形容。不事雕琢,卻引人入勝,令人愛不釋手欲罷不能。幾乎達到獨孤求敗“摘葉飛花皆可傷人”的境界了。

  • 2 # 青評之末

    金庸先生的文筆,只能用“高山仰止”形容。

     上世紀八十年代,物質遠未及如今這般繁盛。金庸先生的文筆,滿足了多少人對一個無限精彩江湖的嚮往,更成了物質匱乏時代,普羅大眾的精神食糧,有井水處歌柳詞,有江湖處閱金庸。又有多少人,仰賴於金庸先生的如椽巨筆,完成了對自我精神偶像的描摹。

    自君別後,思過崖崖高難越,絕情谷空谷無音,桃花島潭深千尺,光明頂誰領光明?放眼江湖瓦礫場,世間難覓金古梁。

  • 3 # 孫三常

    去年金庸先生仙逝,我曾寫詩一首紀念,這首詩最能表達我對金先生的感懷和評價:

    仗筆執劍傲江湖,

    千載血雨廿年書。

    文武星暗魂遠去,

    拭淚更待奇俠出。

  • 4 # 週三有話講

    黃沙大漠,碧海萬里,縹緲崑崙,大俠揮手自茲去

    風陵渡口,少室山頭,神龍島上,先生當現逍遙遊

    ——這是聽聞金庸先生仙去時我寫的一個小對聯。

    剛開始讀金庸的時候,就常有一個疑惑:憑什麼要說香港是文化沙漠啊?最早讀到的金庸小說是《笑傲江湖》。那都不能算是一本書了,只能說是殘卷,沒頭沒尾的繁體豎排版,從祖千秋在船上與病蔫蔫的令狐沖談酒論杯開始,到令狐沖昏死過去醒來時已經身在少林結束。那一年我還沒滿10歲,已經讀過一些書了,算是頗見過些世面的,但這一部分殘卷讀下來依然讓我渾身是一種電擊雷劈般的戰慄感:居然有這樣的故事,居然有這樣的人!這個故事的開頭在哪裡,這個故事又將怎樣結束?我著了魔一樣在小夥伴中間到處找尋,隔壁毛大那裡看到一部分殘卷,樓上阮二那裡也有一部分殘卷。

    原來這書是院子裡某個復員兵大哥搞來的,傳看的人實在太多了,大哥分配不過來,乾脆就把一套書哧啦咔嚓的分成了若干部分,才勉強滿足了院子裡大大小小的小夥伴們趨之若鶩的閱讀慾望。為了完整地讀完它,我可是煞費苦心,用玩具賄賂過跟我同齡的小夥伴,也偷了父親的香菸進貢給比我歲數大的小夥子,歷時大約一個半月,總算是把《笑傲江湖》給從頭到尾讀了一遍。

    閱讀過程中,我和大部分小夥伴對那個“揮刀自宮”的情景大惑不解,有兩個歲數大我們很多的哥們很認真地解釋給我們聽,聽完之後我產生了好幾天的不適感。尤為傳奇的是,有個小夥伴差點在自己家裡計劃實施揮刀自宮,幸好他老媽及時看到,劈頭蓋臉一頓打,以為自己兒子中了邪。若干年後,每次聚會這小夥伴都會在酒後自稱僥倖,引得大傢伙一通爆笑。

    金庸是集大成者,文字功底的韻味堪比英語世界的莎士比亞。我也一向用漢語世界的莎士比亞來推崇先生,在作品流傳面影響力等各個方面,金庸確實可以比肩莎士比亞了

    不少朋友都沒法相信,像我這樣熟讀金庸的人,居然沒有看過金庸的武俠劇。我之所以排斥武俠劇,是因為我堅定地認為,比起連續劇的畫面來,文字能帶給人的想象空間更大,也更愉快。第一次產生這種念頭,就是在小夥伴家裡看到了後來被金庸迷們奉為不可超越之經典的83版射鵰。我看到的畫面裡,少年郭靖騎著小紅馬的景象,實在是沒有辦法跟小說裡進行融合。在小說裡,氣勢要宏大得多,奔騰的馬群在蒼茫的草原上,被一匹自由自在的火紅Mustang給攪得亂了陣腳……成年以後我也看一些連續劇,但針對武俠尤其是金庸這一塊,我是刻意地拒絕連續劇的。

    現在連我的孩子都開始讀《射鵰》了。三十年前有幸得到先生大作點撥啟蒙,想象力的壁壘被生生撞開一個窟窿,使我窺見了壁壘之外那無垠的世界。我很清楚正是這樣的啟蒙,讓我內心那點靈性僥倖得以存活。三十年後,晚生莊重地把先生之作交給孩子,相信他們同樣會有滿滿的收穫。

    (圖一是為金庸先生寫的一篇公號紀念文做的圖,輓聯自擬;圖二是抄錄先生《天龍八部》第三冊十回的回目詞牌破陣子)

  • 5 # 飛向木衛二

    要說金庸先生的文筆,這個問題確實說來話長,這裡只略談一二:

    何謂文筆,淺了說就是文字功夫,金庸創作的小說情節既精采,人物形象也豐滿,吸引無數讀者,文字功夫端得十分了得,從這個角度講金庸文筆很棒。

    不過,金庸引以出名的是武俠小說,武俠作品囿於題材文字以傳統寫法為主,讀多了千篇一律,沒多少營養,武俠小說也不可能寫成世界名著,所以從這個角度講金庸照比真正的文學大家還是遜色一些

  • 6 # 九月的征途

    第一個跳出來抨擊金庸的文筆並造成巨大影響的,當是王朔。

    其評曰:“老金大約也是無奈,無論是浙江話還是廣東話都入不了文字,只好使死文字做文章,這就限制了他的語言資源,說是白話文,其實等同於文言文。”

    金庸則回道:“至於王先生說我的文字太老式,不夠新潮前衛,不夠洋化歐化,這一項我絕對不改,那是我所堅持的,是經過大量刻苦鍛鍊而長期用功操練出來的風格。”

    就我這個金庸的老讀者的角度來看,金庸的文字與他的武俠小說是最為契合的。

    金庸小說的故事背景都發生在古代,人物對白及行文若是太過現代,著實會讓感到突兀。但他的文字也並非當真是白話文,對於當代的讀者而言,尤其是年青讀者,看金庸小說絕對會比看《水滸傳》、《西遊記》等真正的白話文小說順暢得多。

    所以對於金庸先生的回擊之語,我是絕對擁護的。

    王朔的小說我也很喜歡看,但王先生對“文言文”的概念怕是有什麼誤解。

    其實金庸在武俠小說創作中的文字風格,並非一成不變。

    下面節選幾段《飛狐外傳》中的文字

    第一段

    苗人鳳想到當年力戰鬼見愁鍾氏三雄的情景,嘴角上不自禁出現了一絲笑意,然而這是愁苦中的一絲微笑,是傷心中一閃即逝的歡欣。於是他想到腿上傷愈之後,與南小姐結成夫婦,這個刻骨銘心、傾心相愛的妻子,就是眼前這個美婦人。她在身前不過五尺,五尺卻比五千裡、五萬裡的路程更加遙遠。

    第二段

    唉,青年男女的熱情,不一定是美麗的。馬春花早已沉醉了,……於是,誰也沒有進來。百勝神拳馬行空的女兒,在父親將她終身許配給她師哥的第二天,做了別人的情婦。

    第三段

    小妹子待情郎——恩情深,你莫負了妹子——一段情,你見了她面時——要待她好,你不見她面時——天天要十七八遍掛在心!

    像這樣的文字,只在《白馬嘯西風》中出現過一些。

    《白》與《飛》兩作在金庸武俠作品中影響力較低,常常會被讀者淡忘。

    此外金庸也寫過許多散文,還寫過相當多的社論,文字風格又有許多不同。

    所以說,他不是文筆風格單一,只是選擇了自己認為最正確的文字風格。

    最後表明我的觀點是:金庸先生的文筆是第一流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沒有哪部電影電視讓你看了3騙以上在網站上看到有關的短片還忍不住要點進去看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