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131dz1
-
2 # 秋風細雨1
在我少年時期,最喜歡看的一本書就是高玉寶寫的小說__《高玉寶》,
用現在的話說,在那個時期,這本書非常牛逼。尤其是半夜雞叫那一篇,讓我至今記憶深刻。
書中說道,一個財主叫周扒皮,為了盤剝勞動人民,想出了一個損招,半夜學雞叫,還沒明天,就催促那些長工們,為其下地幹活。
那時,沒有鐘錶,只能以雞叫為準,雞叫,說明天快亮了,就得起來勞作,不是有一句古諺語叫:雄雞一唱天下白嗎?
周扒皮為了多榨取長工們的血汗,每天天還不亮,就偷偷跑到雞窩前,學雞叫,引得別的雞也跟著叫,這就是連鎖反應。這時,周扒皮就堂而皇之地喊起人們,督促下地幹活。人們來到地裡,天還是濛濛蓉蓉,跟本就沒有天亮的意思。
有一次,高玉寶正好跑肚拉稀,半夜出去解手,半路上,看到一個人影走到雞窩。高玉寶以為是盜賊,就偷偷跟了過去。誰知那人影蹲在雞窩前,學起了雞叫,頓時,雞叫聲傳遍整個村莊。
高玉寶大呼上當,把這事告訴了工友,工友們憤憤不平,非得修理修理這個土財主不可。
這一天,天空的星星還在那兒眨眼,東方泛起了魚肚白,周扒皮像往常一樣,來到雞窩前,把頭伸進雞窩內,學起雞叫,這時,背後響起了抓賊的喊叫聲,這聲音把周扒皮嚇個半死。長工們把周扒皮修理了一回,出了出長期被愚弄的惡氣。周扒皮只好吃了個啞巴虧。
做人做事要厚道,缺德壞良心的事,還是不做為好,事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壞事做絕,終要遭到報應。
-
3 # 司南趣園
之所以選擇這個題目作答,是因為它讓我想起了很多的故事。而把這些故事寫下來,本身就是一篇很有意思的散文。
就像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關於少年時代記憶深刻的書,我相信會一千個人也會有一千種答案。畢竟,逝去的時光、成長的環境、接觸的書籍,以及每個人的記憶,都是如此的不一樣。
1
我出生在一個小山村,書籍資源非常貧乏。我唯一慶幸的是,雖然我是一個女孩,雖然小山村重男輕女思想極度嚴重,但我的父母仍然拼盡全力送我上學,接受教育。
家裡很窮,父母種田放牛把我送進學堂,他們不喊我幹活,卻常用自己聽來的或者編造的誰誰讀書怎麼用功最後考上了清華北大的故事來激勵我。
也由此,我最先接觸到的所有書籍僅侷限於課本。
閱讀的貧乏限制了我的理解力,縱然我是老師眼裡的好學生,寫得一首好作文。
記得小學五年級時,老師選我參加鄉里的作文比賽,佈置了三篇作文。我揮舞小筆頭快速寫完兩篇,但是還有一篇的題目我怎樣都無法理解。
媽媽跟著著急,跑去隔壁鄰居家借書給我看——鄰居家的哥哥跟我同年級,他的父親是學校的民辦教師,他家的雜誌書刊很多。母親當時給我帶回來的是兩本少兒刊物《小溪流》。拿到書籍我簡直是如飢似渴地閱讀。那時候,我覺得《小溪流》就是世界上最好的書。
2
中學時,我能得到的書籍仍然只是優秀作文。至今仍記得,班上有位同學買了一本磚頭一樣厚的優秀作文,裡面的文章寫得跟小說一樣,特別好,住校的我每天洗漱完畢早早來到教室,開始醉心的閱讀。現在還記得有篇文章題目為《我家門前三棵樹》,給了我很深的印象。
大概就是這個時候吧,從小山村裡一個愛講故事的老頭家裡突然冒出了一本書:《劉伯溫傳》。我們幾個有閱讀能力的人爭相傳閱。
這本書到了我手裡的時候,我簡直如獲至寶。歷史、傳說交融在一起,構造出一個長篇人物傳,朱元璋、劉伯溫……一個個有血有肉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面前。
這是我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讀一本書。因為它的來之不易,因為它傳奇般的突然降臨,因為它裡面展示的歷史長卷和人物畫,我對它記憶猶新。
但很顯然,不是我選擇了這本書,而是這本書選擇了我。
3
十四歲的時候,我開始讀《紅樓夢》。那時候,我上高中了。
仍然要說說那個年代的山村,窮鄉僻壤,買一個作業本都非常艱難。那時候,人們都覺得應該考個好中專,早早出來分配工作幫家裡減輕負擔。但是,我卻考上了省重點高中。
其實,我也不知道等待我的會是什麼命運。或許我考不了大學。或許我將來一輩子跳不出農門。但很快,緊張的學習任務讓我不再想這麼多。我除了努力學習,寒暑假歸來就幫爺爺奶奶幹農活。
那是一個暑期“雙搶”的日子。中午時分,我和堂弟在他家一樓有風的地方休息。突然瞄見了他手裡的那本厚厚的書,上面寫有“紅樓夢”仨字。我趕緊“預定”:你看完後借給我。
幾天後,這本書到了我的手中。
這是一本盜版書,字特別小,還夾雜著錯字(不得不說,那個年代的盜版技術也很差),讀起來比較費勁。但就是這本書,伴隨我度過了辛勞的暑假時光。甚至因為這本書的緣故,我還額外幫伯伯伯母家幹了好多農活。
山很高,白雲悠悠地飄,窗邊有風,屋裡幽涼,我捲起褲腿倚靠窗前讀著紅樓夢。這幅場景記錄了我少年時代的美好時光。
4
十七歲的時候,我進入了高等學府。並且上了理想中的中文系。
剛入校園,在圖書館裡走不開。恰逢圖書館下面的一樓在搞書展。我摸摸口袋裡的生活費,揣出兩張十元鈔票買了一本書:《簡·愛》。
這應該算是我第一次掏錢買的一本書。我很鄭重其事地用鋼筆在扉頁上寫上:十七歲紀念。
那時候還是一個比較“慢”的年代。那時候,我們還寫信。那時候,我們擁有手機的都不多。那時候,我們校園門口還有個借書店,每本書日租金五角錢。那時候我們的成長似乎也慢。十七歲的年紀,懵懵懂懂並不懂愛情。但是《簡·愛》還是讓我明白了女孩子的獨立與平等,那是一種融入血液裡、長進骨頭裡的自尊自強與自愛。
自此,在室友的推薦下,我閱讀了舉世聞名的《飄》(仍然是一本字特別小的盜版書,真不知道那時候盜版何以如此低劣又猖狂)。瑪格麗特·米切爾幾乎耗盡一生才成就的這本書。戰爭與愛情,艾希禮與白瑞德,斯嘉麗與“明天又是新的一天”……這本書獲得了全宿舍人的喜歡。記得那個學期的期末文藝理論課考試,其中有一道題就是以作品闡釋理論,我用的例子就是《飄》。
《飄》讓我印象深刻的還有作者的寫作方式。不同於我們尋常寫作,從第一章寫起,她是想到哪裡就寫哪裡,有時候是第十章的故事,有時候又回到第三章。如此穿插,完全不顧順序的寫作,讓我覺得特別新奇。
自此,我才真正開啟閱讀的大門,進入浩瀚無邊的書籍海洋,主動選擇要閱讀的書籍,也被動等待更多更好的書籍與我相遇。
回覆列表
《毛澤東選集》《毛主席詩詞》《資本論》《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還有《紅樓夢》《隋唐演義》《封神榜》,其它書想看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