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94598773651

    1、前期

    自分裂期開始到核膜解體為止的時期。間期細胞進入有絲分裂前期時,核的體積增大,由染色質構成的細染色線逐漸縮短變粗,形成染色體。

    2、前中期

    自核膜破裂起到染色體排列在赤道面上為止。核膜的斷片殘留於細胞質中,與內質網不易區別,在紡錘體的周圍有時可以看到它們。前中期的主要過程是紡錘體的最終形成和染色體向赤道面的運動。

    3、中期

    從染色體排列到赤道面上,到它們的染色單體開始分向兩極之前,這段時間稱為中期。有時把前中期也包括在中期之內。中期染色體在赤道面形成所謂赤道板。

    4、後期

    每條染色體的兩條姊妹染色單體分開並移向兩極的時期。分開的染色體稱為子染色體。子染色體到達兩極時後期結束。染色單體的分開常從著絲點處開始,然後兩個染色單體的臂逐漸分開。

  • 2 # 使用者5229862450241

    有絲分裂,又稱為間接分裂,由W. Fleming (1882)年首次發現於動物及E. Strasburger(1880)年發現於植物。特點是有紡錘體染色體出現,子染色體被平均分配到子細胞,這種分裂方式普遍見於高等動植物(動物和低等植物)。是真核細胞分裂產生體細胞的過程。

    【特點】

    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具有周期性。即連續分裂的細胞,從一次分裂完成時開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時為止,為一個細胞週期。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兩個階段:分裂間期和分裂期。

    【過程】

    有絲分裂過程是一個連續的過程,為了便於描述人為的劃分為六個時期:間期(interphase)、前期(prophase)、前中期(premetaphase)、中期(metaphase)、後期(anaphase)和末期(telophase)。其中間期包括G1期、S期和G2期,主要進行DNA複製等準備工作。

    透過有絲分裂,每條染色體精確複製成的兩條染色單體並均等地分到兩個子細胞,使子細胞含有同母細胞相同的遺傳資訊。細胞有絲分裂過程,可以區分為: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不同時期的染色體的形態和行為是各不相同的。從上一次細胞有絲分裂結束到下一次細胞有絲分裂完成之間的一段間隙時間,稱為一個細胞週期.包括分裂間期和分裂期(前期,中期,後期和末期).間期是DNA合成和細胞生理代謝活動旺盛的時期,佔細胞週期的大部分時間。根據細胞內染色體的形態和DNA合成情況,又可將間期劃分成:G1期——此時沒有DNA複製,但有RNA和蛋白質合成。S期——此時細胞內進行DNA合成,將DNA總量增加一倍。G2期——此時細胞裡含有兩套完整的二倍體染色體,不再進行DNA合成。M期(分裂期)——此時染色體真正開始分裂。

    在間期結束時, DNA以染色質的狀態存在於細胞核中,細胞運作正常。

    前期:染色質絲螺旋纏繞,縮短變粗,高度螺旋化成染色體。每條染色體包括兩條並列的姐妹染色單體,這兩條染色單體有一個共同的著絲點連線著。並從細胞的兩極發出紡錘絲。梭形的紡錘體出現,染色體散亂分佈在紡錘體的中央,細胞核分解,核仁消失,核膜逐漸解體.

    中期:染色體排列在細胞中心赤道板位置,其著絲點與紡錘絲相接 此時染色體的形態比較固定,數目比較清晰,便於觀察清楚

    後期:染色體分裂成單染色體,每一條向不同方向的細胞兩極移動。

    末期:染色體到達兩極後解螺旋形成染色質絲,細胞一個分裂成兩個,紡錘體消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圈子不同是什麼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