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豫見一小哥

    (一)使獨具魅力的中國音樂開始走向世界

    中國參加世青節的主打節目是京劇、民族器樂、民族歌舞,也有部分西洋樂。中國藝術團的每場表演幾乎都有轟動效應,經常博得暴風雨般的掌聲。中國京劇、廣東音樂多次獲金獎。中國京劇獲獎達14項之多,而其中《三岔口》曾二次獲金獎。獨具魅力的中國傳統音樂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國悠久的音樂文化,華人民的智慧與美德也體現其中,從而新華人民的嶄新形象出現在世界東方。

    (二)開闢和拓展了與世界各國進行音樂交流的領域和渠道

    為擴大與其他國家民族音樂的穩定交往,中國在參加聯歡節的同時,也開始建立各類專業文藝團體,以擴大與世界各國進行音樂文化交流的領域與渠道。例如:東方歌舞團建立時的媒體專題報道的題目是:“適應中國人民對外文化交流日益發展需要東方歌舞團在京成立”。中國於1955年1月成了中國京劇院、1959年建立了中央芭蕾舞團(1963年改為中央歌劇芭蕾舞團)、1960年2月成立中央民族樂團、1962年1月成立東方歌舞團。這些團體建立以後,開始了組建隊伍、編練曲目的工作,並取得令人矚目的成就。這些團體建立後,使得參加聯歡節的曲目領域更加擴充套件了,專業化水平也更加提高了。

    (三)促使新中國音樂文化體系的形成

    新中國建立之初音樂文化事業還沒有完整的體系,是一個待建的領域。當時的音樂主要體現為:中國的傳統音樂,國統區的音樂,解放區的革命音樂,前蘇聯的革命音樂等。聯歡節對新中國音樂體系形成的促進作用,首先體現在對傳統音樂、解放區音樂的清理與遴選方面。另外50年代初蘇聯專家在中國的音樂教學,也培育了一批能夠演奏西洋樂器的演奏家在聯歡節上嶄露頭角,如殷承宗曾在1959年第七屆聯歡節上演奏鋼琴曲目《黃河》獲金獎。透過參加聯歡節,中國音樂文化汲取了世界各國音樂的精華,逐步構建了服務於世界和平發展的弘揚傳統、融匯中西、囊括亞非拉的新中國音樂體系。這對中國音樂的發展,特別是對於改革開放後中國音樂進一步走向世界,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四)培養鍛鍊了一批具有世界高水平的藝術家

    參加聯歡節的骨幹演員,例如郭蘭英、賈作光、傅聰、周廣仁、劉詩昆、殷承宗、楊秉蓀、李學全、韓銑光、任同祥、夏仁根、王鐵錘、劉明源等數十位藝術家不僅在當時名揚世界,而且在新中國音樂的發展中,他們都成為了不同音樂領域的領軍人物,為中國音樂文化事業的建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五)推動了國內音樂事業的蓬勃發展

    在世青節推動下,全國文藝組織,包括劇團、劇社、文工團等,雨後春筍般地紛紛建立。在全國專業及群眾性音樂事業快速發展的形勢下,1952年10月文化部舉辦了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大會,全國有23個劇種,3000多人參加觀摩。此次觀摩歷時27天,演出25場,全國100多個地方劇種中有京劇、秦腔、崑曲、評劇、越劇、歌劇、滬劇、湖南花鼓等23個劇種,88個節目,共有700多名演員登臺演出。在獲獎名單中,有相當一些是中國參加世青節的獲獎曲目。此次觀摩的其他獲獎曲目,有許多在後來被遴選參加了世青節。

    在世青節的推動下新中國的音樂事業呈現了全面快速發展的局面。除上述一些活動外,1949年到1953年,也就是第二屆到第四屆聯歡節的四年間,全國刊行的音樂期刊共有20幾種,如《人民音樂》、《歌曲》、《上海音樂》、《群眾音樂》(1985年1月,《群眾音樂》更名為《音樂天地》)、《東北歌聲》、《東北新歌選》、《長江歌聲》等,共發行400多萬冊。另據中央人民廣播器材廠統計,從1950年6月到1953年7月底共發行520種唱片,總計銷售200多萬張。此外,編譯出版的以參加世青節的一些國家的音樂理論和技術為主要內容的書籍總共110餘種[6]。

    (六)建國之初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的基本經驗和啟示

    我們所取得的經驗是多方面的。其主要的經驗,是以藝術交流為先導,不但可以迅速提高音樂藝術本身建設與發展的水平,同時也可以全面推進國與國之間的政治的、經濟的、外交的交流與合作。對於建國之初參加世青聯歡節也有一些規律性的啟示在於:首先,黨和國家的內政外交原則和文藝方針的正確指導對於參加聯歡節,堅持開展與世界各國的文藝交流活動,有起到重要的保證作用;其次,在世界青年聯歡節中,只有民族經典傳統曲目,才能贏得世界的認可,才能真正走向世界,即“民族的才是世界的”;第三,透過廣泛的藝術交流達到互通有無,吸納養分,壯大發展本民族音樂,走中西融合之路;第四,演出與交流的真正目的是促進本國音樂事業發展,促進與世界各國友誼的交流,構建和諧世界,走和平發展之路;第五,世青節是中國音樂走向世界的重要渠道,因此中國不但應該堅持參加世界青年聯歡節,並且在適當時機應該爭取承辦一屆世界青年聯歡節。

  • 2 # 藍色雨滴35

    音樂是對人的美的薰陶,淨化人的心靈的,是屬於美育的範疇。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僅是要所示物質上的滿足,更重要的是要有精神上的追求。中國曆來就是禮樂之邦。孔子三月不知肉味、鍾子期、俞伯牙高山流水的故事源遠流長。還有《詩經》本來就是用來吟誦的,是配合音樂的。我們在聽到一首優秀的音樂作品的時候,是會受到強烈的心靈震憾的,比如聽到 瞎子阿炳的《二泉映月>>,我們禁不住會悲從中來;而聽到劉天華的《良宵》《賽馬》立刻就會心情愉悅,感到很振奮.

    中國的《茉莉花>>這首樂曲,也早已傳遍世界,成為中國的一張名片.人們的語言也許不通,但對美好事物的感受是一樣的,都能從優美的樂曲中得到美的享受.日本著名的指揮家小澤征爾跪聽《二泉映月>>,淚流滿面就是最好的證明_---- .音樂是相通的.

    《梁祝》是1958年上海音樂學院的學生何佔豪\陳鋼在越劇《梁山伯與祝英臺》的基礎上創作的小提琴協奏曲.時至今日,已經成為世界名曲.這悽美的愛情故事經由這首優美動人的小提琴曲而傳遍了五洲四海.被改編成了各種版本的樂曲,也成為各國音樂人喜愛的音樂,為傳揚中國音樂作出了貢獻.

    世界名曲我也聽過不少,雖然我自認自已是個樂盲,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對音樂的欣賞.我喜歡聽李斯特肖邦等人的作品,這些年來,中國的音樂家也出了不少,像鋼琴王子李雲迪\郎朗走出了國門,走向了世界.音樂是教化人的,是潤物無聲的,它潛移默化地改變著一個人的氣質.陶冶著人的情操.

    由此我也想到了民國時期的李叔同和豐子愷師生對音樂教育所做的探索和貢獻.近百年來,所有為音樂事業做出貢獻的人們都值得我們去敬仰.還有中國流傳下來的那麼多的古典音樂還需要去傳承,繼承下去.

  • 3 # 土妞在農村

    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比如說我們的國粹戲曲,現在有好多的外華人都喜歡,都來中國學習交流,作為一個華人力挺國粹,想要帶領世界音樂可以先把我們的戲曲推向全世界,把戲曲發揚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乳酪棒不放乳酪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