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馬識途183228897
-
2 # 平民之宴
前言
唐朝詩人萬楚傳世的詩歌不多,在高手如林的大唐詩壇,也就屬於跑龍套的一類角色。然而他的七言絕句《驄馬》橫空出世後,被後人所一直推崇,甚至被清朝資深詩評家沈德潛稱之為“幾可追步老杜詠馬詩”。
眾所周知,杜甫是“詩聖”一級的人物,其詩歌造詣可以說是曠古一流。其中他所寫的詠馬詩有12首,篇篇皆是精品。萬楚呢,作為唐朝一位不入流的詩人,沈德潛為什麼如此抬愛他的《驄馬》詩呢?其中緣由在哪呢?
我們首先初步瞭解一下詩歌的全文吧。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
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沙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
縱觀這首《驄馬》詩,筆者認為有三點可以媲美杜甫的詠馬詩。
其一,在吟詠主題上,詩歌意氣風發,飽含進取精神,同“杜詩”一樣,充滿著對仕途對事業的無限嚮往。比如杜甫的《房兵曹胡馬》:
胡馬大宛名,鋒稜瘦骨成。竹批雙耳峻,風入四蹄輕。
所向無空闊,真堪託死生。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
杜甫筆下的這匹大宛馬,“鋒稜瘦骨”,顯得神氣清勁;“竹批雙耳”,好像斜削的小竹筒,賓士生風;四蹄輕竦,猶如腳踏飛燕般迅疾。寥寥數字,便把一匹千里馬的形象寫的活脫而出,詩人的渴望和自信也隨著自然生髮。
同樣,萬楚的《驄馬》中寫到“朝驅東道塵恆滅,暮到河源日未闌”,早晨騎著駿馬賓士著,從長安的大道出發,傍晚到達了黃河的源頭,太陽卻還沒有下山。其中“塵恆滅”、“日未闌”,也表現了驄馬飛奔的神速、銳意進取的雄風,詩人的心情和志向更可想而知了。
杜甫在最後一句以“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結束,這既是對自我能力的自信,也表明了自己的態度,更表達了對理想實現的期冀。
萬楚呢,也在詩的尾聯寫出了對驄馬的信任、勉勵和希望。“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詩人借對驄馬的期望,也同樣表明了自己的決心、壯志和宏願,痴志為國盡職,肩負起橫行關塞、守邊保疆的重任。
其二,在審美取向上,與“杜詩”都用了“歌行體”形式,感情充沛,故事性強。何謂“歌行體”呢?明朝著名學者徐師曾在《詩體明辨》這樣寫到:“放情長言雜而無方者曰歌,步驟馳騁而不滯者曰行,兼之曰歌行”。
一方面,萬楚和杜甫一樣,都是利用七言古體“歌行體”可長可短的自由形式,對馬進行了細緻入微的描繪,同時進行了不受限制、無拘無束的抒情和議論,還使得詩人的感情得到淋漓盡致地抒發。
比如杜甫的《高都護驄馬行》:
安西都護胡青驄,聲價欻然來向東。
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
功成惠養隨所致,飄飄遠自流沙至。
雄姿未受伏櫪恩,猛氣猶思戰場利。
腕促蹄高如踣鐵,交河幾蹴曾冰裂。
五花散作雲滿身,萬里方看汗流血。
長安壯兒不敢騎,走過掣電傾城知。
青絲絡頭為君老,何由卻出橫門道。
另一方面呢,杜甫擅於對馬的形貌、氣質、來歷、遭遇等等,都交代得一清二楚,或描形刻貌或交代來歷,然後在詩的最後,感情才達到高潮。總體上來說,一首馬詩就是一匹馬的故事。比如上文引用的《房兵曹胡馬》、《高都護驄馬行》等都是如此。
同時,萬楚的《驄馬》也從中學到了精髓,傳承了杜甫詠馬詩的特點和意蘊。
比如詩的首句,“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一開篇就在讀者眼前展現了一匹形貌引人注目、氣度不凡的良馬:有著一身青白相間、斑駁有致的色毛,裝飾著金光閃閃的馬絡頭,配以潔白玉石似的馬鞍,主人騎著它,揚著長長的鞭子,在京郊大道上來回奔跑,氣派十足。
再如第三句呢,“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具體描述了驄馬來源和經歷,把它的功業、品格和德性一一呈現在讀者面前,就是一匹汗血寶馬的履歷表。其中“每隨”和“不憚”四個字呢,突出表現了驄馬征戰沙場、出生入死、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和堅強意志。
其三,在命運歷程上,萬楚與杜甫有著一樣的出仕初心,更有著相似的坎坷結局,體現在詩歌寫作上,共同用“馬”的意象來明志述願,選材一致。可以說,這一點很重要,詩歌是言情言志的,更有真實生活的所處所感為基礎,才會使詩歌寫的有韻味、攝人心。萬楚在大唐仕途上是籍籍無名的,雖然杜甫有過一段夕陽般的燦爛,畢竟也是秋風掃地、日落西山。他們有共同類似的心境,所以他們的詠馬詩才抒發了共同的呼喚,強烈的需願。不管實現與否,他們都努力過,期盼過,也最終接受了一生的坎坷。
杜甫有“驍騰有如此,萬里可橫行”,更有“此馬臨陣久無敵,與人一心成大功”,萬楚也有“君能一飲長城窟,為盡天山行路難”,都多麼高昂、多麼豪亢,只有惺惺相惜者,更能體會出寫詩的激情,收穫的慘淡。
回覆列表
《驄馬》唐•萬楚
金絡青驄白玉鞍,長鞭紫陌野遊盤。
朝驅東道恆塵滅,暮到河源日未闌。
汗血每隨邊地苦,蹄傷不憚隴陰寒。
君能一飲長城窟,為報天山行路難。l
略解:首聯、頷聯為一意,寫“馬”之身份高貴、才藝突出。“野遊”一詞,說明“馬”尚未被重用。“朝”、“暮”兩句總言其迅捷。其中“恆塵滅”是“塵久不滅”的意思,意思是隻見煙塵起,不見奔馬影。
頸聯、尾聯為一意,寫“馬”被重用,甘報一飲之君恩。苦、寒以為常,流血、流汗不念,即使“天路”之難,願與君共之!
總觀此詩,用語典實,意境深邃,與杜甫之沉鬱頓挫之風,忠君報國之念相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