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戒鬥

    陳宮的謀略自是不說,沒有他,有勇無謀的呂布根本不可能發展成為稱霸一方地勢力。但是,我認為和沮授比,陳宮還是略遜一籌。

    我們來看看沮授為袁紹出過的計策。

    興平二年冬,漢獻帝為李傕等人所迫,受困於曹陽。沮授敏銳地從此事中捕捉到機會,首次向袁紹明確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主張。可是袁紹根本沒采納,在袁紹看來,皇帝不過是個中看不中用的傀儡,留在身邊反而束手束腳。結果後來的事大家都知道了,曹操撿了個大便宜。

    後來,袁紹和曹操爭霸北方,沮授審時度勢,發現曹軍糧草短缺的問題,於是向袁紹獻策打持久戰,謀求拖垮曹操。事實上,曹操確實因為後勤問題發愁,不只是糧食,還有遠在江東虎視眈眈的小霸王孫策。可是心高氣傲、急功近利的袁紹認為自己強於曹軍,沮授此言是“慢我軍心”。於是不僅不採納,反而將其治罪,囚禁于軍中。

    最後,沮授在牢中還冒死簡易袁紹要注意烏巢地動向,袁紹還是沒聽。可以說,袁紹成功避開了沮授一切正確的建議。沮授的謀略只要聽一個,袁紹可能就不會大敗。

    陳宮雖然也富有謀略,但他有一個缺點,反應慢。荀攸說過:“呂布勇而無謀,今三戰皆北,其銳氣衰矣。三軍以將為主,主衰則軍無奮意。夫陳宮有智而遲,今及布氣之未復,宮謀之未定,進急攻之,布可拔也。”也就是說,陳宮計謀是不錯,但是缺乏對時勢的精準判斷。

  • 2 # 老實人王富貴

    個人感覺陳宮更強,沮授輔佐的袁紹要比呂布強很多,呂布充其量也就是個先鋒,讓陳宮輔佐成一方諸侯,袁紹各個方面都比呂布強太多

  • 3 # 溪水西流

    先不說陳宮與沮授二人哪一個謀略更高,他們驚人的相似之處就是:擅於謀略,卻忠於庸主,同樣都是被曹操所殺。要想知道誰技高一籌,就需要分別瞭解一下這兩位謀士。

    “河北多名士,忠貞推沮君。凝眸知陣法,仰面識天文。至死心如鐵,臨危氣似雲。曹公欽義烈,特與建孤墳。”

    沮授廣平人,是袁紹帳下謀士,《三國志》中描述他“少有大志,多權略”,而且《三國演義》中只提到兩個善觀天象的人,其中一個是諸葛孔明,另一個就是沮授了。沮授在書中的出場雖然不及陳宮多,但絕對是頂級的謀士,而且可以說是算無遺策,他為袁紹提出了很多良策,只是由於袁紹的短見薄識以及剛愎自用,一次次棄用沮授的建議,導致他從當時最強諸侯一步步走向衰亡。從以下幾個沮授提給袁紹的重要卻未被採納良策,可以看出最強諸侯袁紹是怎樣把一手好牌打爛的。

    第一 迎獻帝,遷都至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

    在袁紹取得冀州之處,沮授就高瞻遠矚的為他制定了長遠的計劃,其中就包括去長安迎獻帝,恢復在洛陽的宗廟,向天下發號施令,建功立業。之後興平二年(195年),漢獻帝輾轉流亡,沮授又建議袁紹“迎獻帝,遷都至鄴城,挾天子以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但由於郭圖、淳于瓊等人的反對,認為那樣會削弱自己的力量,受限於獻帝,目光短淺按的袁紹拒絕了沮授的良策。第二年,曹操派兵迎獻帝到許昌,佔得先機,袁紹悔之晚矣!

    第二 反對諸子分立

    袁紹有三子依次是袁譚、袁熙、袁尚。他偏愛幼子袁尚,欲立其為嗣,所以將袁尚留在冀州;以長子袁譚為青州刺史,以次子袁熙為幽州刺史,外甥高幹為幷州刺史;沮授極力勸阻,建議應以賢者為嗣,勸諫袁紹諸子分立乃是取禍之道,將來必將引發內亂,但袁紹固執己見。袁紹死後,果然被沮授言中,袁譚與袁尚展開爭位大戰,竟引仇敵曹操為援,結果給袁家帶來滅頂之災。

    第三 建議 “三年疲曹”,反對急於決戰

    袁紹要攻打許都之時,沮授建議袁紹利用己方軍力以及地理位置的優勢,與曹操進行持久戰:“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這樣三年之後就可以使得曹軍疲敝,滅曹定成。但袁紹並未採納,加之郭圖等人趁機讒言誣陷沮授,袁紹本就多疑,對之後沮授的建議都一一否決,並收了他的兵權,導致最終,袁紹兵敗官渡,帶著八百騎兵狼狽逃過黃河,自此一蹶不振。以沮授的謀略,但凡袁紹善聽諫言,也不會有如此下場。官渡之戰後,沮授來不及北渡被俘,曹操深知其才能,想為己用,沮授不降,但仍獲曹操厚待。後來沮授密謀逃回到河北,事敗被殺。殺沮授也是情非得已,曹操感嘆:“孤早相得,天下不足慮。”高瞻遠矚的頂級謀士沮授,因為忠於一個庸主,不能盡展自己的才能與抱負,更是未得善終。

    “生死無二志,丈夫何壯哉!不從金石論,空負棟樑材。輔主真堪敬,辭親實可哀。白門身死日,誰肯似公臺!”

    陳宮是呂布帳下謀士,呂布戰敗後,隨呂布一同被曹操所擒,誓死不降,以死明志。

    助曹棄曹

    陳宮早年為中牟縣令,捉住了刺殺董卓失敗的曹操,慕當時的曹操殺賊之勇氣及救國之高義,以為遇到明主,於是陳宮棄官與曹操一起逃亡;之後依靠自己的人脈、外交及遊說能力,幫助一窮二白的曹操拿下當時無主的兗州;可以說為曹操之後的霸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陳宮可謂居功至偉。之後陳宮離開曹操,是因為他滅呂伯奢全家,原文這樣寫道:“宮曰:知而故殺,不大義也。操曰: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他的極端利己主義讓陳宮默然。陳宮本想殺了曹操,但覺得自己當初為了國家大義而追隨他,殺之不義,於是棄之而去。助曹棄曹的做法表現出陳宮的性情剛直、大義氣節。

    引呂布為兗州之主,但其有勇無謀

    陳宮離開曹操之後,選擇了呂布,是因為呂布作戰驍勇無敵,也念其在誅殺董卓時的功勞,自己又善於謀略,二人配合定能建功立業,於是助呂布進駐兗州。但事實說明陳宮所投又不是明主。合作之初,呂布聽從了陳宮的許多良策,才有了防備曹操偷襲的西寨之援,防止了曹操對西寨的偷襲;還有精彩的火燒濮陽,使人詐降獻城之計,誘的曹操進入濮陽,結果曹軍被燒的七零八落,曹操是“髭鬚發盡都燒燬”,差一點被俘虜,真的是狼狽不堪;這些都證明了陳宮計策之成功!但在佔領徐州之後,呂布謀士帳下進入了陳登父子,他們效忠的是曹操,於是離間陳宮與呂布的關係;加之呂布無謀即使聽妻妾之言,也不聽陳宮之計;導致最後呂布自己被曹操擊潰,陳宮也被一起擒住,面對曹操呂布再三求降,而陳宮則傲然不屈,慷慨赴死。陳普對陳宮的評價真的是一語中的:“何物曾奴董太師,原陵青草正萋萋。一時翔集多知處,獨恨公臺不擇棲。”陳宮未擇明主,計多而謀遲。

    歸根到底還是陳宮雖然善於計謀、大義凜然,卻沒有高瞻遠矚的眼光。相比之下深謀遠慮、算無遺策的頂級謀士沮授格局更高一籌,絕對勝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測孕筆只能使用一次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