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尋天涯

    屈原給我們留下了三天假期,李白留下了一堆作業,你說應該懷念哪個?

    哈哈哈哈,言歸正傳:

    屈原至於江濱,被髮行吟澤畔,顏色憔悴,形容枯槁。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混濁而我獨清,眾人皆醉而我獨醒,是以見放。”漁父曰:“夫聖人者,不凝滯於物,而能與世推移。舉世混濁,何不隨其流而揚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醨?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蠖乎?”乃作《懷沙》之賦。於是懷石,遂自投汨羅江以死。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對前途感到絕望,雖有心報國,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

    李白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所以很明顯,屈原更加值得人尊重。

  • 2 # 賀虹橋1958

    屈原和李白同樣是跳河,為什麼人們的反應不一樣呢?

    因為,屈原是楚國的三閭大夫,受楚國朝廷奸黨的排斥和迫害,流放到湖南汨羅一帶,他憂國憂民,鬱郁不得志,當他聽聞楚國被秦國打敗棄都亡國,悲憤至極,寫下許多悲壯動人的詩篇,毅然投江殉國.

    人們對這樣的忠臣,無比婉惜,無限懷念,每年端午節,人們都包粽子,餈粑,賽龍舟來懷念他,英雄偉人就是不同,他的功德,他的節操,永遠流傳,銘記在人民的心裡.

    李白是詩人,是文化傳播者,政治地位低於屈原,他在採石這個地方投江自盡,有諸多原因,政治上屢屢不得志,官場失意,仕途渺茫,過度醉酒,神經失常,但人們敬重他的才華,欣賞他壯麗的詩篇:誰人江上稱詩伯,錦繡文章借一觀.夜深不堪題絕句,恐驚星斗落江寒.

    歷史是試金石,千秋功過,自由後人評說!

  • 3 # 雅語

    公元前278年,秦國大將白起帶兵南下,攻破了楚國國都,屈原的政治理想破滅,未免對前途感到絕望。雖說他有心報國,但卻無力迴天,只得以死明志。

    屈原投河,皆因報國無門,但他亦有一顆赤子之心,為世人所敬仰。

    而李白卻是在當塗的江上飲酒,因醉跳入水中捉月而溺死,與詩人性格非常吻合。但是不管哪一種死法,都因參與永王李璘謀反作亂有著直接的關係。因為李白流放夜郎,遇赦得還後不久,就結束了他傳奇而坎坷的一生,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所以很明顯,屈原更加值得人尊重。

    李白雖是名人,但其卻是個人行為。

    這樣說吧,在某一時候有兩人在河邊溺死,一個不小心遊泳而死,一個為救另一人而死,你說誰得到的敬重多一點呢?

  • 4 # 王祖蔭1

    曾到採石磯旅遊,聽當地人說李白在一個月光明朗的夜晚,喝醉了酒去泛舟,不知怎麼的,稀裡糊塗掉江裡淹死了。有人說,估計他在船上趁酒興賦詩,沒站穩,落水了。也有人想像他賦詩時看到水裡自已的倒影以為是朋友來了,忙去迎接,掉水了。屈原是憂國憂民,憤而投水自盡。這倒是應了太史公的話,”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詩仙死得太不值,這酒也真害人。

  • 5 # 蜀山精靈

    首先我們要區分兩人的地位,屈原是因為政治改革國家滅亡而死,李白是作為詩人文人因為意外而死。

    屈原在政治上有很多獨到的見解,而且被楚懷王賞識後加官進爵,但由於後期個人太耿直,現實和理想有差距太多,先後兩次被流放,後楚國郢都被破,屈原聽得這個訊息後,悲憤難忍,懷石自沉,以身殉國。屈原的人格魅力遠超同代人,他雖身遭不幸,卻始終如一的心懷故國,尤其是他殉國之舉,令人震撼。按屈原的個人能力及當時的影響力,他完全可以另投他國,另找出路,但是他保守著內心最純粹的愛國情感,始終不渝,相當難得。

    李白呢他一直是個詩人,文人,官職較小,同時他又是意外掉進河中去世的,所以史上意外死去的事情很少知道。

    最後屈原自盡符合華人為國為家的世界觀,從而誕生了端午節受人們敬重!!

  • 6 # 面壁者執劍人

    問題不能這麼問,屈原跳河自盡或許是人人尊敬,但是也不能說李白跳河自盡無人知曉。二者的死,都是中國文學史上很大的損失,但是二者的死還是有區別的。

    先說屈原。

    屈原(約公元前339~約前278)。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楚辭”的創立者和代表作者。本世紀中,曾被推舉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廣泛紀念。屈原也是楚國重要的政治家,早年受楚懷王信任,任左徒、三閭大夫,兼管內政外交大事。,被先後流放至漢北和沅湘流域 。秦將白起攻破楚都郢後,屈原自沉於汨羅江,以身殉國。可以說屈原的死,是具有很濃重的悲情色彩的,所以很多文人墨客都對他的死抱有同情,當然也有對自己處境的不平表達。

    再來說李白。

    關於李白的死,史學屆其實是沒有明確的說法的,目前主要的有三種說法

    1.醉死:《舊唐書》記載李白因喝的酒太多而“醉死”於宣城;

    2.病死:由其他正史以及專家學者的考證說當李光弼東鎮臨淮時,李白不顧61歲的高齡,聞訊前往請纓殺敵,希望在垂暮之年,為挽救國家危亡盡力,因病中途返回,次年病死於當塗縣令、唐代最有名的篆書家李陽冰處;

    3.溺死:這是民間流傳的說法。李白在一天晚上在當塗江上喝酒,喝醉了想要撈水中的“月亮”,結果因為喝醉了不能正常游泳而溺死。

    如果讓我選擇一種說法相信,我會相信李白是因為捉月而溺水死的,畢竟這是一種聽起來很浪漫的死法,李白一生愛月亮,最後因月亮而亡。這不是一種最大的安慰嗎?

  • 7 # 胡哥9372

    屈原是有故事的。

    從前有官員很有抱負,於是王帝就給他出徵。當時正是青黃不接的時候,於是王帝就號召大家包粽子給他做出征戰糧。當時正是端午太陽直射之時,又有大風大雨。出征儀式上王帝對屈原說:“保重吧!”

    出征不久,有人回來報告說,出征的船發生事故了,船沉人沒了。

    發生這起船沉事故後,王帝考量再三,於是就在每年的端午節時,號召大家包粽子,舉行龍舟比賽以提高撐船技術。這就是中華民族端午節時包粽粑舉行龍舟比賽的盛節的來由。其實在出徵之前有人可能對船已做了手腳。因為當時屈原是配劍在身,《離騷》也早就書成。

  • 8 # 白雲3498

    屈原投江,心憂國民。屈原的死氣節是高尚無比,到了五月初五日人們以各種形勢紀念活動,形成了端午節。

    詩人們寫詩自稱騷客,敢當屈原晚輩。

    李白是失足落水,死的很平常。李白出名是李白死了以後,只因全唐詩有壓卷之作,後人尊稱詩仙。

  • 9 # 藝海一粟

    胡說八道,李白是醉酒不小心掉進長江裡淹死的。又不是故意跳江。二者能相比嗎?不要故意造謠吸引眼球。講點道德。

  • 10 # 大才21

    一、屈原是憂國憂民而跳河自殺而死。

    屈原本來可以以貴族身份不問世事,有些事點到即可,可以確保自己的榮華富貴。但他卻為國為民,以死相諫,終被楚懷王謫貶,身死汨羅江。

    留下了許多感人至深的言詞,如:舉世混濁我獨清,眾人皆醉我獨醒;長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艱;豈餘身之憚秧兮,恐皇輿之敗績,忽奔走以先後兮,乃前王之踵武,荃不察餘中情兮,反信讒而齋怒;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等。

    二、李白跳河是狂妄至死。

    “詩仙”李白雖有濟世之理想,卻少有濟世之才。比如:讓高力士脫靴,處處樹敵,這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再如: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這是狂妄至極的表現。

    他的死據說是跳河為撈月而死,是無謂之死。

    綜上,屈原之死感天動地,名垂千古,所以,世人歲多紀念。李白之死,平常之舉,少人知曉也很正常。古人云:“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或就是這個意思。

  • 11 # LRH人與自然

    這兩種根本不能相題並論。屈原是功過為人民,那麼人民自然敬重屈原,而李白只是一個才華橫益的詩人,在當代來說只能屬於明星之類。

  • 12 # 阿川-1

    第一,李白只能叫落水,並不是跳河自殺,性質不同。

    第二,李白掉到水裡以前就已經名滿天下了,落水這件事已經沒有辦法再增加已經高得不得了的知名度了,十分遺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所理解的時尚是怎樣的?怎樣讓平常人變得更時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