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7
回覆列表
  • 1 # 長風浩蕩

    家庭,是一個小“國家”,就形成了一個“組織”,就有了內外。

    無論是男人還是女人,組成家庭是為了形成一個自己的根據地,是為了找一個最無私親密的伴侶和戰友。

    反正既然是合作,最高效就是分工。有了家庭,主要就是兩大類事務,就分內外,就有“內政”與“外交”。人盡其才,那兩口子就根據各自特點,自行分工吧,誰適合主內,那就主內,誰適合主外,那就主外。橫豎內政外交都讓一個人獨攬,那可不利於“制衡”。若雙方不能等量齊觀,那就沒法陰陽和合、水火既濟,那可不長久。

    而無論誰執掌“內政”,都得做點未雨綢繆、有備無患的準備吧。

  • 2 # 網路鍵盤蝦

    當代女性起來是好事 女性都很優秀 很獨立 有能力 而且還要繁瑣家裡事 其實女性男性也都累 要有下意識的互相分擔 而不是一味交給女方去做

  • 3 # WILLSON39

    成於勤儉敗於奢。無論貧富,都應該量力而行,勤儉持家,否則再富有也會坐吃山空,更遑論因奢侈之風而導致破產的呢?

    勇猛聰慧的商紂王的敗國便是由一雙筷子開始的。紂王做了一雙象牙筷子,其叔父箕子憂心忡忡,言此為不祥之兆,箕子說:有了象牙筷子,就不會用土碗、銅酒鼎了,就得配金碗、犀牛角杯,再就不會吃煮豆、粗麵了,再就得建豪華房子、釀造美酒、獵取山珍海味,就得盤剝民眾了。果不其然,未過五年,為了美女、美酒、美言,商朝滅亡。

  • 4 # 紹興李珍

    你覺得當代女生需要勤儉持家嗎,為什麼?

    “勤儉”是千萬年接力的話題,不為因為時代不同而會有所改變。儘管現代“金幣稀釋”已成定局,作為普通人,不論“金幣稀釋”成何種模樣,正象臺灣星雲大師所說:捐款100元,那怕有1元給了困難戶,困難戶總算也有1元收入,好過沒有。

    就算借貸之款項,可以全免不還,也大可不必委屈,因為勤儉是對社會而言,是對地球資源而言。

    世上所有資源都不是什麼無窮數,而是有限數;而人的慾望是有無窮數,有限的資源是滿足不了無窮的慾望,所以需要勤儉持家,勤儉持家不是靠家中一人之力,而需全家之力,持家者以身作則、統一明確安排就可以了,勤儉是每個家庭成員應擔負的職責。家國之理相通也。敬奉!2019.12.2

  • 5 # 榴花照

    勤儉持家是一種傳統,被視為中華文化傳統美德。

    其實勤儉持家是相對揮霍浪費而言。

    畢竟家中有金山銀山也扛不住各種奢侈浪費。

    那麼女生需不需要繼續勤儉持家呢?

    最初看到這個問題,會下意識的想,為什麼勤儉持家這個事情總是跟女生捆綁在一起?

    雖然現在女生越來越獨立,家庭事業兩手都能抓的起來。

    可是千百年來的傳統“女主內,男主外”讓觀念中一直存著“勤儉節約是女生的事情”,然後就覺得一戶人家過得怎麼樣,就看“當家主母”會不會精打細算了。

    一個家庭最需要勤儉持家的人,難道不是兩個人一起嗎?

    一個人縮衣節食,另一個人揮金如土,那這個家庭的經濟狀況肯定達不到“勤儉節約”的目的。

    而且久而久之兩人之間還會出現怨氣,繼而影響彼此的感情。

    勤儉持家,女生需要,男生也需要。

  • 6 # 慧光2787

    數千年來,無論朝代如何更替,制度如何改變,勤儉持家這一理念從未有變。

    你把它作為一個問題,說明它就是問題。

    其原因,也許是這一傳統美德被超前消費及智商致富所取代。

    那麼,能不能以智商替代勤勞?富了就不必節儉了呢?我不當裁判,只舉幾個真實的事例,由各自辨別。

    第一個故事是喬家大院。

    說起喬家大院,因電視劇之故,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喬家的富,放在今天,也毫不遜色,說他富可敵國,並不誇張。但喬家富後又是怎麼持家的?照樣是勤儉持家。喬家對各院每年的開支都有嚴格的限額,以防驕奢淫逸,出敗家子。山西很多大家族都有戲臺,但喬家沒有,以防後人玩物喪志。喬家"報本堂"有喬家第一代先祖的泥塑,旁邊放著先祖要飯的藍子和打狗棒,以警示子孫,先祖是窮苦人出身,不要過了幾天好日子,就忘本。子孫浪費糧食,無不責令跪誦:"一粥一飯當思來自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直到認錯,磕頭謝罪,喬致庸才作罷。喬致庸常教誡子孫:"有錢不能浪費,浪費則對錢不敬。不敬則得罪錢,得罪錢則受窮。"

    第二個故事是一日不作,一日不食。

    唐代高僧百丈禪師,在禪宗史上具有極高的地位,他是馬祖門下的三大士之一。溈山曾問仰山:"馬祖出入十四人善知識,幾人得大機?幾人得大用?"仰山回答說:"百丈得大機,黃檗得大用,餘者盡是倡導之師。"中國佛教千百年來所遵循的"百丈清規",就是由百丈禪師所創立。膾炙人口的"野狐禪"之典故,說的就是一狐狸向百丈禪師求解惑而脫狐身之事蹟。這樣一個功德蓋世的高僧,責己甚嚴,他倡導"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並率先垂範,身體力行,"凡作務執勞,必先於眾。"弟子們不忍心年邁的師父勞作,懇請老人家不要隨眾出坡。百丈禪師回答說:"我無德勞人,人生在世,若不親自勞動,豈不成廢人。"見勸阻不成,弟子們便將禪師的鋤頭、扁擔等勞動工具藏匿起來。叵料,百丈禪師便不吃飯。弟子們問為什麼不吃?禪師說,沒有勞動,怎麼能吃飯?弟子們只好又把工具還給了師父。

    第三個故事是惜福、習勞。

    弘一法師在他所撰的"青年人應該注意的:惜福、習勞、持戒、自尊"一文中說:"我們縱有福氣,也要加以愛惜,切不可把它浪費。諸位要曉得,末法時代,人的福氣是很微薄的;若不愛惜,將這很薄的福享盡了,就要受莫大的痛苦。古人說樂極生悲,就是這意思啊。"

    他說:"我記得從前小時候的時候,我父親請人寫了副大對聯,是清朝劉文定公的句子,高高的掛在大廳的抱柱上,上聯是:"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我的哥哥常教我念這句子,我念熟了,以後凡是臨到穿衣或是飲食的當兒,我都十分注意,就是一粒米飯,也不敢隨意糟掉。而且,我母親也常常教我,身上所穿的衣服當時時小心,不可損壞或汚染。這是因為母親和哥哥怕我不愛惜衣食,損失福報短命而死,所以常常這樣叮囑。"

    他說:"諸位可曉得,我五歲的時候,父親就不在世了。七歲我練習寫字,拿整張的紙瞎寫,一點不知道愛惜。我母親看到,就正顏厲色的說:"孩子,你要知道啊,你父親在世時,莫說這樣大的整張紙不肯糟塌,就連寸把長的紙,也不肯隨便丟掉呢。"母親這話,也是惜福的衣思。"

    他說:"諸位要看看自己的身體,上有兩手,下有兩腳,這原為勞動而生的。若不將他運用習勞,不但有負兩手兩腳,就是對於身體也一定有害無益。換句話說,若常常勞動,身體必定康健。而且我們要曉得,勞動原是人類本分上的事,不唯我們尋常出家人要練習勞動,既使到了佛的地位,也要常常勞動才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寶寶便秘哪些益生菌好一點,求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