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wubin168857121
-
2 # 94310417小云
這種君子太多了,春申君,信陵君,孟償君等多如牛毛,當時的人們注重德行修養和仁義道德,這群君子也養了許多門客,包括雞鳴狗盜之徒,。
-
3 # 大鵬說國學
春秋時期君子小人都是一堆,還有一些智者!
說說君子!重諾,千金一諾,答應的事情,就是死了也要完成!就像豫讓!君子不器,君子不能以固定的東西來衡量!
說說誰是君子,我最佩服的是秦穆公!稱霸西戎!宅心仁厚,重用蹇叔百里奚!多次幫助晉國立國君!愛老婆!崤之戰失敗後沒有怪罪任何人,爸責任都攬在自己的的手裡!說自己沒有聽從百里奚和蹇叔的建議,雖然也是如此,但是他絲毫沒有顧忌自己的面子,敢於承認錯誤!
第二個,孔子吧,一生沒有放棄自己的夢想,而且始終相信自己仁政的信仰和治國方略!有教無類,教了三千多弟子,七十二賢,有十哲!子貢,顏回,子夏等!
第三個,楚莊王吧,不鳴則已一鳴驚人,不飛則已一飛沖天!邲之戰戰勝晉國之後,不對晉國士兵趕盡殺絕!而且不建立景觀,紀念自己的功績!還悟出了和平才是兩國最需要的真理!
第四位,趙衰,晉文公重耳的老師,冬日之日,給人溫暖!三次讓出中軍帥!所有晉國君臣的稱讚!
其他的應該還有一些,跟他們比感覺還是差了很多!
-
4 # 德厚致遠
孔子生活的年代正是春秋時期,正是華夏大分裂時期,周王室開始衰微,只保有天下共主的名義,而無實際的控制能力。中原各諸侯國間爭奪霸主的局面出現了,各國的兼併與爭霸此起彼伏、動盪不安,春秋時期,禮崩樂壞,從韓、趙、魏三家滅掉智氏,以三家分晉為標誌。各諸侯群雄紛爭,天下大亂,子弒父、臣弒君,滅國五十二,弒君三十六,不能保全家國流亡在外的諸候國(王)更是不計其數,最後僥倖的是齊桓公重用管仲,經濟發展,國力大增,曾經一匡天下,九合諸侯,召集各諸侯國,舉行諸侯國際會議,號召各國要擁護周王室宗主地位,用以安定當時的中國社會。遲於管仲出生的孔子,也很感嘆驚佩地說:‘微管仲,吾其披髮左衽矣’。意思是說,當時如果沒有管仲出來救世救人,恐怕我們早已淪落為沒有文化與文明的野蠻人,披頭散髮邋里邋遢還破衣亂衫身著異服了。齊桓公因有管仲的輔佐而成為春秋霸主,齊桓公、晉文公、宋襄公、秦穆公、楚莊王相繼稱霸,史稱春秋五霸(另一說認為春秋五霸是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吳王闔閭、越王勾踐。)
所謂的春秋時期,君子遍地,恐怕又有家貧出孝子,國亂顯忠臣的味道,像雞鳴狗盜之輩也出了名氣。正因為社會亂象叢生,存在有不仁不義、不忠不孝的老毛病,所以孔孟為代表的儒家,才周遊列國,倡導仁義忠孝禮智信。要求克己復禮,以德服人。
要說君子也有,讓我首推的管鮑之交,鮑叔牙與管仲有知己的交情,有通財之義,有舉薦之恩,管仲臨死稱道:‘鮑叔牙,君子也。’還有’俞伯牙摔琴謝知音‘’,‘’陶朱公(范蠡)三散家財‘’,‘’柳下惠坐懷不亂‘’。有介之推作為晉國的忠臣,不慕虛名,不計報酬,有如“割股奉君”、“功不言祿”、“功成身退”的寒食節的來歷之故事傳說,後演變成清明節。
-
5 # 把書讀薄
春秋遍地是君子,這個,就太誇張了。
如果君子有那麼多,大概就不會有那麼多爭權奪利了,也不會有那麼多戰爭了。
不要忘了人性。
不過,春秋還是有一些看似很“傻”的行為的。
比如“季札掛劍”的故事:吳國有一個公子叫季札,國王派他出使晉國。出使途中路過徐國時,他拜訪了徐國國君,兩個人非常投緣成了好朋友。季札注意到,徐國國君總看他腰間的寶劍。季札讀懂了他的心思,想把這把劍贈送給他,但是,當時有一個規定,作為外交使者,身上必須佩劍。他想,等出使完了再把劍送給徐國君。然而,等他從晉國歸來再到徐國時,卻得知徐國君得急病死了。季札想把寶劍送給徐國君的繼任者,但是繼任者說,國君活著的時候沒跟我交代過這件事情,所以這麼貴重的禮物不能收。無奈,季札去祭拜了徐國君,祭拜完事後,他從腰間解下寶劍掛在了徐國君墓邊的樹上,然後揚長離去。
崔杼為獨攬朝政殺害了齊莊公,立莊公的弟弟為國君。國事安排已畢,他對太史伯說,前幾天,主公調戲我的夫人,結果被人殺了,為了照顧主公的面子,所以你在記錄歷史時要這樣寫,“先君害病身亡”。結果那個太史伯不為所懼,寫道:“夏五月,崔杼弒君莊公”。崔杼大怒,把他殺了。然後繼任者再上來,還是寫“崔杼弒君莊公”,又殺,連殺好幾個,後來崔杼服了,把最後一個史官給放了。而齊國南部一史官聽說史官都被殺光了,怕史書沒人寫,抱著竹簡要到朝中去寫史,走到半道上,聽說最後一個史官被放了,才折返回去。
還有急子和壽子,這對同父異母的兄弟。
衛宣公和父親的姬妾夷姜私通,生了急子。衛宣公把急子託給右公子撫養,又為他在齊國娶妻,這個女人很美,衛宣公就自己娶了她,生了壽和朔,把壽囑託給左公子。
宣姜和公子朔誣陷急子。衛宣公派急子出使到齊國,指使壞人在莘地等著,打算殺死他。
壽子把這件事告訴急子,讓他逃走。急子不同意說:“丟掉父親的命令,哪裡還用得著兒子!如果世界上有沒有父親的國家就可以逃到那裡去了。”等到臨走,壽子用酒把急子灌醉。
壽子車上插著太子的旗幟走在前面,壞人就殺了壽子。急子趕到,說:“他們要殺的是我。他有什麼罪?請殺死我吧!”壞人又殺了急子。
不鼓不成列的宋襄公雖然有點迂腐,但是,他能夠將君位讓給庶出的哥哥,也是很難得的。
宋桓公得了重病,太子茲父再三請求說:“目夷年長而且仁愛,君王應
該立他為國君。”宋桓公就下令要目夷繼位。目夷推謝說:“能夠把國家辭讓給別人,還有比這更大的仁愛嗎?下臣不如他!而且又不符合立君的順序。”
然而,春秋這個時代,還是被孔子說成禮樂崩壞的,其實,也不見得周朝就會比春秋時代人心好多少,孔子不過是託古來實現自己的社會改良罷了。
-
6 # 麥子麥子在一號
春秋時期有很多諸侯國,諸侯需要發展自家勢力,又需要抵禦外來侵犯,極為注重人才。所以春秋戰國時期,文人辨士很吃香。張儀即便被打成豬頭三,還要問老婆一句,舌頭還在嗎?舌頭在就有翻身的本錢。燕昭王修築黃金臺,招攬人才;國君可以跪下聽從名士的說教;拿出家產供養門客成為佳話,從而有了四君子,這些都促使崇尚風骨君子蔚然成風。
馮諼客償孟嘗君,無論孟嘗君富貴還是貧窮,不離不棄,最終幫助他重新獲得齊國尊貴。豫讓為了報智家知遇之恩,不惜打掃廁所,生吞火炭,扮成乞丐刺殺趙襄子。管鮑之交,成為一段佳話,皆是鮑叔牙不存嫉妒之心一力提攜管仲,成就他名相之路。
回覆列表
春秋時期的‘君子’指的是國君的兒子們,也就是說各諸侯國國君的兒子都可稱為君子!要說故事整個一部左傳都是君子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