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郭雲華
-
2 # T與J
一、激發朗讀興趣,使學生“樂讀”
心理學研究表明,興趣是激發學習的最現實、最活躍的因素。兒童有了濃厚的興趣,便會對朗讀產生強烈的需要,積極地投入到朗讀之中。
1.創設情境讀。在課堂教學中,運用多媒體、掛圖、錄音和老師的體態語言等採創設課堂情境,學生容易產生身臨其境的真實感。例如教《小壁虎借尾巴》一課時,我讓學生一邊看圖,一邊聽錄音,同學們被優美的情境所感染,好像自己就是小壁虎,在爬呀爬。
2.表演讀。低年級的學生喜歡模仿小動物的表情、動作和說話的語氣,有強烈的表演慾望。教《要下雨了》一文時,為了讓學生融入到故事的情境中,我讓學生戴上小燕子、小白兔、小魚、小螞蟻的頭飾,邊朗讀邊體會這些小動物說話時的語氣、動作、表情,再把它們表演出來,這樣,學生越讀越有動力,越表演越有勁頭。
3.比賽讀。這種方法能調動學生進入最佳讀書狀態,展示朗讀的最高水平。針對低年級學生喜歡競賽的心裡特點,我在班級中進行朗讀比賽,形式有小組賽讀、男女賽讀、挑戰讀等,比誰的聲音好聽,誰讀得美。
二、教給讀書方法,使學生“會讀”
當大多數學生對讀書產生了興趣時,整個班級就會形成一種濃郁的讀書氛圍,這時,教師要趁勢交給學生讀書的“金鑰匙”,變“我要讀”為“我會讀”。學習新課文的時候,我採用更多的是範讀引領法,經常組織學生聽朗讀,包括老師的範讀和錄音帶,讓他們在聽的過程中,形成一個基本的朗讀“模式”,迅速捕捉到朗讀的基調和語氣。
特別是教師動之以情的範讀,定會撥動學生的心絃,產生“老師為什麼能讀得這麼好?”的念頭。這時,教師不失時機地告訴學生,想想自己的生活經驗,把自己當成文中的一個角色,就會有恰當的表情,就能讀出抑揚頓挫。如《胖乎乎的小手》一文,媽媽下班回來,笑著說:“這胖乎乎的小手給我洗過手絹啊!”讀這句話時,想一想,你自己幫媽媽幹完了活,媽媽是怎樣表揚你的?是不是眼睛笑眯眯的,嘴巴 合不攏;聽了媽媽表揚你的話,心裡是不是美滋滋的?想好以後,再來讀這句話,就會笑容滿面地讀出誇獎、喜愛的語氣來。
三、多元化評價,激勵學生“美讀”
卡耐基曾說:“使一個人發揮最大能力的方法是讚美和鼓勵。”兒童尤其喜歡老師和同學們的鼓勵和讚美,哪怕是一個微笑,一個眼神,都足以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悅。
1. 雙向互動,師生互評。
(1)教師評。教師評價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時,要以鼓勵為主,多發現閃光點,多用發展的眼光看學生。因為低年級學生識字較少,閱讀中出現的大多數新字要靠拼讀來解決,這就決定著低年級學生不可能一步到位把文章讀得非常熟練,只要讀得基本正確、流利,就應該得到教師的肯定。如果學生能根據自己的理解讀出快樂、傷心、喜歡、討厭等感情來,就要給他鼓勵。比如請讀得好的同學當“小老師”,給大家範讀,讓他體會當老師的成就感。
(2)學生評。學生之間相互進行評價,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為來自同伴的稱讚和認可,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歸屬感等。學生相互評價的方式很多,可以同桌互評,小組互評,全班互評,也可以找對子互評。
2.學生自我評價。
現代教學理論認為,自我評價能夠消除被評者的對立情緒和疑慮,調動學生參與評價的積極性,還能引導學生以批判的眼光剖析自己,認識自己,在反省中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促進學生個性的健康發展。如一位學生讀完課文後,我請他自我評價一下,他說:“我認為我讀得感情還行,就是聲音有點小。”我說:“再大點聲讀好嗎?”他又讀了一遍,這一回聲音響亮又有感情。
總之,教師應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點和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朗讀方式,不同的評價方法,激發學生讀書的慾望,讓無聲的文字變為一句句動聽的話語、一幅幅絢麗多彩的畫卷,讓學生感受朗讀的無窮魅力。
-
3 # 清風ru夢
如何指導低年級學生的朗讀,我認為應該結合具體的內容來談。
低年級的課文大致可以分為三類:第一類是以識字為主的類似於兒歌的韻文,第二類是以感知、領悟傳統文化為主的古詩或小古文,第三類是帶有簡單情節和人物形象的小故事。
針對不同的朗讀內容,教師可以採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對學生進行指導,幫助低年級孩子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
以部編版一年級語文上冊為例,筆者分別就三類課文談一談如何指導學生朗讀。
第一類,如《識字3》一課中,在學習了“口耳目手足”這五個生字後,有四句簡短的話教學生如何站、坐、行、臥。在教學這個內容的時候,學生才入學兩週左右,認識的字很少,更談不上朗讀技巧。所以,教師可以很簡單地講解一下這四句話的意思,然後讓學生和老師一起做動作,一邊做一邊讀背,主要以肢體語言來幫助學生理、記憶。只要學生正確發音,幾次練習後便能夠記住這四句話了,再要求他們大聲地、帶有節奏感地背誦,便可以了。
第二類,以《江南》這首漢樂府詩歌為例,在教學這首詩時,學生已經認識了一些漢字,詩句的反覆也可以讓學生很快地掌握。那麼在指導朗讀時,教師可以透過PPT演示和學生在課堂上的情景表演,讓學生準確無誤地掌握內容,更要重點指導詩中的方位詞,透過重讀來表現魚兒活動的範圍廣、遊速快,並要求學生以輕快的語調錶現魚兒的活潑,和採蓮人的歡樂心情。
第三類,以《雨點兒》一文為例,教師在指導朗讀時,要考慮到學生的識字量已經明顯增加,朗讀也不能只停留在讀出文字這一淺層次的要求上,更要透過朗讀來表現大雨點和小雨點不同的選擇,以及它們在不同的環境中帶來的改變。那麼,在教學中便可以指導學生抓關鍵字詞,以不同的語氣語調來表現,比如讀大雨點的話時用比較低沉緩慢的語調,讀小雨點的話時就用輕快的高揚的語調,對它們的不同的選擇——“有花有草的地方”和“沒有花沒有草的地方”予以重讀,以這樣帶有角色表演的感覺去讀文章,學生的興趣很自然地被調動起來,也就很容易將課文讀得通順流暢,甚至讀出感情來了。
朗讀包含了很多技巧,但是對於低年級學生來說,理論講得再多,也不如教師身體力行地給出示範,加以引領。低年級孩子真的就像一張張白紙,需要教師以極大的耐心去慢慢地指導,不僅是朗讀,還有其他的許多方面,希望每一位教育者都能“蹲下來”,以最容易被孩子接受的姿態和心態,做好自己的工作,幫助孩子們成長。
回覆列表
對於低年紀學生來說,進行朗讀訓練非常必要。如何進行朗讀教育呢?我認為應該從欣賞朗讀開始,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的的朗讀水平。可以找一些優秀的作品,讓學生體會作品的內容、情感。然後讓學生嘗試朗讀作品,比較一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如語氣的輕重、語速的快慢、重音和節奏的把握等方面進行有針對性的訓練,久而久之,學生的朗讀水平會有質的飛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