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私奔m
-
2 # 小怡然lily
宗次郎的作品,第一次聽的時候好驚豔,感覺真是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聞,堪比心靈吸塵器。
好清新,也好傷感,悠揚婉轉,百聽不厭,曲子裡有濃濃的懷念家鄉之感,讓人充滿感動,又充滿希望。
這應該是我最喜歡聽的一首笛子作品,曾經聽過好久,第一次聽的感覺到現在還記憶猶新,歲月靜好,雲淡風輕。
-
3 # 吾皇燈燈燈
宗次郎著名的作品,作者用陶笛悲涼而深遂的音樂帶進一個孤寂荒蕪的世界,體會到一種遠離塵器的疲憊,在淳淳的流水聲中,小提琴和絃低低想起,低沉的音樂伴隨著緩慢而憂傷的旋律,隨後陶笛特殊的音色自然流淌出來,我攀巖在去往 泰山 的最高處,彷彿與泰山融為一體,平和舒緩,自然流淌,它會寧靜滲透到內心深處的每一個角落,深深安慰眷戀的心靈,我家在農村,我一刻也不能離開它
-
4 # 裝修從業人
《故鄉的原風景》聽後感
戀舊的人總是聽老歌,只愛聽老歌。意識到不能就這麼腐朽,於是蒐羅新歌,卻沒有一首聽得下去的,沒有一個歌手能持續我興趣的。為了既不戀舊又不聽不喜歡的新歌,只好不聽人唱歌,只聽人奏曲。於是長時間以來,都只聽沒有人唱的音樂。
情感醇厚的歌和情緒淡然的曲,是我喜歡的。很久以前就開始喜歡聽《故鄉的原風景》(據說曾作為《鹿鼎記》曾柔出場時的簫聲,《神鵰俠侶》也出現過),今天無意看到作曲者宗次郎現場吹奏的影片,聚精會神地邊看邊聽邊想象著音樂的畫面,悠揚迴環絲絲嫋嫋的絮語便一下從耳朵穩穩落到心底,盤踞不移。情緒也從本來冷靜的喜歡變到瘋狂的無法自拔,於是反反覆覆地看,屏息凝神地聽,走不開,舍不掉,像默唸一個人的名字那樣在心裡鐫刻下每一個旋律,每聽一遍都刻得更深。
因為喜歡,就想了解;因為了解,更加喜歡。於是百科了一下,那個樂器叫做奧卡利那笛,內地人跟著臺灣人叫它陶笛,歷史可追溯到6世紀。從1975年到1985年的10年間,作曲家宗次郎在10年間親自塑模、和泥、焙燒,製作了上萬支陶笛,但真正能用的只有幾十支。追求夢想的人一定是有耐心經歷磨練和挫折的,也只有曾那樣用過心的人才能作出那樣感動人心的曲子。
竹笛的聲音是我不太喜歡的,就像不喜歡二胡皮開肉綻後毫無遮掩的苦苦哀求之音一樣。(記得幾年前還曾在老師的要求下寫過二泉映月聽後感,那時倒是寫得情真意切。)但是陶笛的聲音是一聞鍾情,因為這一曲《故鄉的原風景》,她在傾吐但決不是泣訴,她蒼涼穩沉但容顏未老,她孤寂落寞但只如回首過往,憂傷滿懷但不至淚眼婆娑。人的心在這一絲一縷的輕輕牽引下、在淙淙流水和陣陣松風的意象中,緩緩飄遠到無盡,尋找她講述的那個沒有結局的故事。
作曲人說他是用音樂耕耘著空氣,果然,他優雅地將無形、無聲、無味的空氣攪動起來,耕耘成輪廓清晰的故鄉田野,樂浪翻滾的音樂劇,五味雜陳的回憶錄。於是你將無聲聽成了有聲。
他如此遊刃有餘地導演著一切,情節發展得不疾不徐。作曲人的耐心透過清新的聲音傳染給聽者,讓你著不起急來。音樂從來都是聲聲未斷的,但這裡聽出的卻是那樣的寧靜,那樣的幽雅,彷彿根本就沒有任何聲音出現過於是,你又將有聲聽成了無聲。
-
5 # 禕個小跟班
蔚藍的天空下,
一縷綿綿的思念中,
透著一絲淡淡的憂傷,
但又很非常的安逸。
隨著音符進入空靈的狀態,彷彿靈魂出竅的感覺。
整個世界安靜得只剩自己。
-
6 # 幸福的人吧
我家門前群山連綿,,每天和老伴晨練山間,大自然的美景如人間仙境,天然氧吧如世外桃源,溶入其中我們象樹象雨又象風,那種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故鄉的純風景,使人如痴如醉,飄飄欲仙…,做成音樂相簿,唯有《故鄉的純風景》這首浸入骨髓洗滌靈魂的音樂才能與之相配。
摘幾張《故鄉的原風景》音樂相簿圖片和網友分享。
-
7 # 使用者6641241489
在這深秋的季節,滿目凋落的景色中,
回放一曲“故鄉的原風景”,頓時感覺到了思念故鄉的情結又一次的泛濫成災了!這曲調稱不上Teana之音,但是它的音符瀰漫著纏綿不休的情愫。每一個人都會把出生的地方稱謂搖籃,所以我說,即使你去了天涯海角,故鄉的影子總是陪伴著你,歲月安好。即使他鄉的景色多嬌美,故鄉依然在心中美輪美奐。這就是“情人眼裡出西施”吧。
-
8 # 插上音樂的翅膀
作為聽眾,聽到這首曲子,內心的感覺很複雜,即使同一個人在不同的時段和心情下聽這首曲子,都會有不同的感悟,但整體上說,具有共性的是以下四點:
首先,第一印象就是濃郁的鄉愁,催人淚下的那份鄉愁,這是一個遊子闊別故鄉多年,在異國他鄉要聽的一首思鄉曲,曲子旋律悠遠綿長,那正是遊子滿腔的鄉愁,源源不斷地隨著曲子流淌開來。
《故鄉的原風景》總會在夜深人靜的時候,叩開遊子脆弱的心扉,引領著遊子們,跟隨曲子的節奏,去重溫故鄉的那山那水,聽著聽著就會令人潸然淚下。遊子們為了謀生,不得不遠走他鄉,故鄉雖遠在千里之外,但此時此刻,已經一幕幕地浮現在曲子裡,也算是一解遊子的思鄉之愁了。
其次,這首曲子給人很安詳寧靜的感覺,白天忙碌了一整天,晚上回來聽聽這首曲子,將一天的疲憊和壓抑,都沖刷得乾乾淨淨。那清淡靜謐的旋律,宛若一隻溫暖碩大的手,輕拍撫慰著你我受傷的心靈,給你我心靈世界極大的安慰和療愈。
再次,這首曲子旋律簡單,週而復始,陶笛舒緩低沉,略帶著一絲的憂傷,彷彿穿透了你我的心房,直抵心靈的深處。古人云,人生之中,不如意事常八九,可與語人無二三。生活當中,難免會有這樣那樣的憂傷,這樣的負面情緒正需要透過《故鄉的原風景》這樣的曲子,從深藏心底之處被挖掘並宣洩出來,然後方可讓人恢復平靜喜樂的心境。
最後,這首曲子的配器很完美,主角是陶笛,配角是小提琴和樂隊,陶笛作為主旋律貫穿全曲,而小提琴和樂隊作為配角,總是在適當的時候,起到陪襯,穿插和過度的作用,整個曲子銜接得很順暢,聽眾聽起來感覺很舒適,耳膜沒有任何壓迫感,曲子相當協調柔和,適合迴圈播放,而且是百聽不厭。
一首世界聞名的曲子《故鄉的原風景》每個人聽起來,應該都會有屬於自己獨特的感覺,這就是純音樂的魅力所在,音樂是全世界人民共同的語言,《故鄉的原風景》裡流淌著的鄉愁,寧靜,憂傷和舒適,是屬於全世界共同的情感思想和精神財富。感恩來自日本優秀的音樂家宗次郎先生,帶給我們這樣一首經典雋永的純音樂。
回覆列表
酷狗上偶然聽到宗次太郎的《故鄉的原風景時》,不禁呆了,不敢相信自己的聽覺,不敢相信人世間竟然還有如此美妙的音樂。聽了一個下午又一個晚上,來回聽了不知道多少遍,我的思緒隨著那優美旋律此起彼伏,一會兒飄到那遙遠的天際,一會兒來到那靜靜的山林,一會兒徘徊在喧囂的鬧市……
我一般都是晚上聽,有時心情鬱悶不快時,聽到它整個人都舒坦了,彷彿觸動了我靈魂深處的某根神經,我沉浸在這美妙的夜晚,心隨著山林間清爽的風輕輕的擺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