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京京說歷史

    在康熙年間,當時的貨幣兌換是1兩白銀≈1200銅錢=1吊錢。一文錢可以買醬醋油酒各一碗,兩文錢可以買一升大米,可以說當時一文錢還是挺值錢的。但是到了清末期,九文錢只能買一碗酒。

    在明朝的時候,一兩銀子理論上能兌換1000文。

    大米白銀1兩=2石 即377.6斤。 合人民幣1.75元/斤。

    上等豬肉白銀1錢六分=8斤 合人民幣13.2元/斤。

    上等羊肉白銀1錢二分=8斤 合人民幣9.5元/斤牛肉五斤白銀七分五釐 合人民幣9.9元/斤五斤重大鯉魚價白銀1錢 合人民幣13.2元/斤

    栗子五斤價白銀6分五釐 合人民幣8.6元/斤

    活肥雞一隻價白銀4分 合人民幣26.4元/只

    白布四匹價白銀8錢 合人民幣元132.2元/匹

    綿花一斤價白銀6分 合人民幣39.6元/斤

    高階紅棗100斤價白銀2兩5錢 合人民幣16.5元/斤

    會試用黃絹傘二把價白銀六分 合人民幣3元/把刑部用鐵鍬五把價二錢五分 合人民幣33元/把官用桂圓重二斤八兩價一錢二分五釐 合人民幣29.5元/斤

    以上物價跟據明代萬曆年《宛署雜記》。

    在唐朝的時候,一文錢大概能買0.6兩酒。宋真宗宴請百官,問起唐朝酒價,大臣丁謂說:“唐朝一升酒賣三十錢。”真宗問有什麼憑據。丁謂說:“我讀過杜甫的詩,‘早來就飲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一斗是10升,一斗賣300錢,一升自然賣30錢。”宋真宗聽了很高興,誇丁謂有學問,腦子好使(參見《玉壺清話》卷1)。

  • 2 # sunjin6278

    出門在外,身上帶著錢倒沒有什麼,但一旦自己身上沒有一文錢了,那就麻煩大了。不是有句俗語叫“一文錢難倒英雄漢”嗎?秦瓊賣馬,就是因為自己出差在外,住店生病了,身上的錢沒有了,受盡了店小二的刁難。最後多虧碰到了好朋友單雄信,才沒把自己的寶馬和家傳金鐧賣掉,不然秦瓊就沒有趁手的傢伙什闖天下了。我們今天不是有首《朋友》的歌嗎?裡面有句“千里難尋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也許就是從秦瓊賣馬中悟出的吧。

    古代的一文錢,在六、七十年代,大概相當於我們的一分錢:到八、九十年代,大概相當於我們的一元錢;現在則最少也得相當於我們的十元錢吧?魯迅小說《孔乙己》裡寫道:做工的人,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銅錢,買一碗酒,——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現在每碗要漲到十文,——靠店外站著,熱熱的喝了休息;倘肯多花一文錢,便可以買一碟鹽煮筍,或者茴香豆,做下酒物了,如果出到十幾文,那就能買一樣葷菜。想一想,一文錢能買一碟鹽煮筍或茴香豆,十幾文能買一樣葷菜,現在一塊錢能買一碟茴香豆嗎?

    古代的貨幣,分銅錢、銀錠、金錠,銅錢是流通最廣最長時間的貨幣,從先秦一直到清末,都用銅錢作為基本流通貨幣。秦朝以前的銅錢有刀形幣、布幣、圓錢等,後來統一為內方外圓的孔方兄圓錢了。銅錢分“文”和“貫”,一文就是一枚銅幣了,一貫大約是一千文,用一根繩子穿起來,稱一貫,相當於一兩銀子,少一些的稱一吊或一串。大概一貫等十吊吧?沒研究過,有懂得的可以糾正啊。古代一文錢能買些什麼?這也要隨社會的安定和混亂來看,社會安定,一文錢就能多買些東西,社會混亂,一文錢就買不了什麼東西。唐貞觀年間,一斗小米十文錢;天寶年間杜甫有詩“早來就飲一斗酒,恰有三百青銅錢。”到了清朝,《清史稿.食貨志》有記載,清初十文錢可以買一斤大米。康熙時米價最低時,二文錢就可買大米一升,相當於一斤半。

    一文錢雖買不了什麼,但財富都是從一文錢開始積攢起來的,我們不應該小看一文錢,要珍惜自己用血汗賺來的每一文錢。不要看到別人在賭博場上大把大把贏錢,就帶僥倖隨意拿自己或父母的血汗錢去賭,不要看到路邊野花就揹著妻子費盡心思花錢去採。同時,在一些日常生活中,也不能過貪錢財,不能太看重錢財。人為財死,鳥為食亡。太看重錢財,太貪,太吝嗇,都可能讓你犯罪,甚至為此失去生命。當今社會,這樣的例子太多了,不枚勝舉。明代《醒世恆言》裡《一文錢小隙造奇冤》中,少年邱長兒拿著替母親買胡椒的一文錢與小夥伴賭博,不成想竟輾轉引發一場大案,害了十三條人命。一文錢也能釀大禍,切不可小覷。這正是:相爭只為一文錢,小隙誰知奇禍連;勸汝舍財兼忍氣,一生無禍得安然。

  • 3 # 杏林董奉57

    在大清年間,壽光縣神醫李莪華在九巷村懸壺濟世。生前,九巷村村民給李莪華李老爺立生祠。李老爺體恤老百姓疾苦,先貧後富。靠精湛的醫術,為老百姓服務。在乾隆年間,中過秀才第一名。他是壽光的活神仙。一文錢,在乾隆年間,只夠買一個燒餅。神醫李莪華有家規。在《神醫李莪華》有記載。

  • 4 # 堅持信仰的老頭

    古人說這個人一文不值,所以說一文錢最低,能買一個人。還有證據說一文錢,難倒英雄漢。一個稱得上英雄的人為一文錢折腰,可想而知,當時的一文錢是一筆相當大的財富。

  • 5 # 歷史這件事

    正所謂說:“一文錢難死英雄好漢”。一文錢,也就是一枚銅錢。那麼,一文錢能有多少呢?一文錢能買到什麼東西?這個問題,應該分成兩個時期來看,明清之前的銅本位時期,以及明清時銀本位時期。民以食為天,以各個時期的糧食價格為例,我們來看看一文錢在古代的購買力為多少。 明清之前,黃金和白銀尚未進入流通領域,主要的交易貨幣仍為銅幣。在中國封建社會的第一個盛世,“文景之治”時,這期間歷任皇帝大力發展生產力,社會和平、輕徭薄賦、人民安居樂業。根據《漢書》記載,文景之時“粟每石十餘錢”,石”是在秦朝和漢朝時作為質量單位使用。三十斤為鈞,四鈞為石。一石為一百二十斤。漢代一斤大約有258.24克,一石大概為31公斤,換算成現在的秤來秤一下,大約是62斤左右,也就是說,在漢代時,一文錢能買五六斤米。

    唐朝貞觀之時,社會又迎來大治。 根據司馬光《資治通鑑》記載“(貞觀年間)天下大捻,鬥米不過三四錢”。按照如今的單位換算,一升米現在重1.25斤,10升米為一斗,一斗重12.5斤,=6.25千克 。一文錢,大概能買四斤米左右。

    宋代是中國古代最為富庶的朝代。在宋代最為平和的北宋初年,按照記載,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九月,京西、京東、河北、河東、江淮、兩浙、荊湖、福建、廣南路都獲得大豐收,官方報告每鬥米的價格為7至8文,宋代的一斗約為現在的5.92公斤,一文錢也就能買一斤多米。

    明清後,白銀大量湧入中國,中國也逐漸轉變為以銀本位的貨幣制度,銅幣逐漸貶值。明萬曆年間,一斤大米差不多要六文錢。而清代所謂的康乾盛世,即使在米價最為便宜的康熙年間,一斤大米也差不要十文錢。由此從古至明清,銅幣是逐漸在貶值的。一文錢,也逐漸變得“分文不值”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雅思口語成績差,該如何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