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回眸笑歷史
-
2 # 徽客傳奇
是的,古代官員基本上是上早朝的。哪怕沒有什麼事也得白跑一趟。點個卯,算是“簽到了”。當然,這指的都是些京官。也包括到京辦事的外來的地方官員。古代官員的早朝制度是源於人類早期的飲食習慣。現在我們知道是一日三餐。但在古代尤其是宋代以前都是一日兩餐的,這是因為那個時代生產力的發展程度還不足以創造出更多的勞動價值,尤其是糧食問題還不足以完全滿足人民的吃飯問題。由於人們的吃飯習慣是一日兩餐,那麼圍繞“吃”這個大問題展開的人們在工作、勞動、生活上的習慣與現在大不相同。古代的吃早飯時間大致在10點左右,沒有午飯之說;而晚飯在四、五點鐘。至於說夜宵那是一些達官顯貴的事而廣大的人民群眾都是天一抹黑就關門睡覺了。所謂的夜市是沒有的,也只有幾個節假日或者皇上大婚、太后過壽等等全國有幾個像樣的大城市才有夜市。但這樣的夜市也不是天天有。我們經常看到電視上面的繁華場面都瞎編的。即便達官顯貴的宵夜也大多是在自家開辦的夜宴。古代官員上早朝在家都是事先喝一碗粥墊墊肚子,有時朝廷上議事太長拖延了時間,皇帝會在吃飯時間賞賜大臣們酒食甚至會與大臣共餐。吃過飯再接著議。所以,所謂的早朝也就是他們的上午班,之所以叫“早朝”是因為上的早。因為10點就吃飯了而上午九點多左右就下班了,自然班上的就早,都是在臨晨4點左右開始上朝。除特殊情況外,下午大多數情況是不上朝的。皇上還要尋歡作樂,那麼多的妻妾嬪妃還等著他照顧呢!皇帝的“家事”往往比“國事”要多。不上朝的官員們自然都在自家的衙門裡做事,當然各衙門的主官只要不上朝、衙門裡沒有什麼大事也都在自己家裡待著,會賓朋好友。就是說雖然那時人們一日兩餐表面看起來很清苦,但京官們的工作也不是太累。只要不上朝,自家衙門裡的事都是下面的人在幹,樂得一個清閒。請網友們記住,一日三餐是從北宋仁宗時代開始的,這也算是一個劃時代的開創吧。當時的北宋經濟發展水平達到了中國歷史最高水準;也是世界上最好水平。隨著人民生產、生活中活動量的增加尤其是市場經濟的發展、人民交際的增多、活動量加大,人餓得也就快。物質的極大豐富造就了堅實的經濟基礎,當時就有官員提出:現在我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為什麼不能吃三餐而非要一日兩餐呢?於是就有了一些人吃起了第三餐,漸漸地上行下效、相互仿效……於是就有了一日三餐。有了一日三餐,那麼圍繞著一日三餐也就改變了原有的飲食起居習慣和生產勞動工作習慣,直到現在。
-
3 # 凡說歷史
在古裝題材的影視劇裡,我們經常會看到一個場景,那就是每天早晨官員都要上朝。古代達到一定級別的官員一般都要上朝。那麼不禁有人會問:古代的官員每天都要上朝嗎?天天上朝會不會很辛苦?據大明會典記載:早朝時,大臣必須午夜起床,穿越半個京城前往午門。凌晨3點,大臣到達午門外等候。 當午門城樓上的鼓敲響時,大臣就要排好隊伍; 到凌晨5點左右鐘聲響起時,宮門開啟百官依次進入,過金水橋在廣場整隊,皇帝駕臨太和門或者太和殿,百官行一跪三叩頭禮。按照清律,皇帝是五更上朝,即卯時,相當於臺北時間的05:00至07:00。而大臣一般在寅時就會在午門外等候,即臺北時間03:00時至05:00。清朝皇帝一般是十日一朝,並不是像電視連續劇那樣每天都要上朝,但康熙、雍正、乾隆這幾代英主卻是天天坐朝。古代上朝西漢時期,官員五日一朝,每五天休沐(休假)一天,這種制度一直沿用至唐朝。唐朝時期,因國事頻擾,改“五日休沐” 為“十日休沐”,官員們比原來更辛苦了。宋朝時期,由於國家較為安定,頻繁上朝又太累,所以宋朝的皇帝們就暗地裡給改成了單雙號上朝,更有犯懶的皇帝每月只有初五、十五、二十五開一次朝會,意思意思而已。古代朝堂元朝時期,蒙古人當政,他們對朝會不太感冒,除禮節性朝會外,基本不上朝,有事一般御前奏就解決了。明朝時期,由於擁有完備的內閣制度,加上奇葩皇帝又多,所以逢三六九日舉行的朝會硬是被他們玩殘了,奇葩的萬曆皇帝竟然30年沒有上過早朝。清朝時期,滿清入關後很快漢化,康熙時期滿清皇帝開始上早朝,常例是十日一朝,特殊時期五天左右。不過現實中朝會時間多取決於皇帝勤勉程度,但清朝皇帝幾乎都比較勤政,沒有出現過“從此君王不早朝”的事,最勤政的雍正皇帝幾乎天天上早朝,一點不嫌累,只是苦了上朝的官員。當然,官員們雖然要按規定循規蹈矩的上朝,但他們也是有假日的,遇到類似春節、中秋之類的節日一般都會放假,遇到某位皇親國戚去世也可能停朝。此外,有事的話是可以請假的,要是趕上皇帝不在京城外出巡視連假都不用請了。古代朝堂歷史記載早朝是從夏朝就開始了的,所謂早朝,其實一天當中也就這麼一次朝參的機會,只不過是時間選擇在了早晨而已。早朝的官員大都是京官,除了有事情地方官,或者被皇帝召見,再或者進京述職的官員才能去上早朝。古代的上朝叫做“點卯”,指的就是官員上朝的時間,這卯時大約相當於現在的早晨五至七點,這大概就是上班的時間。但是清朝皇帝自小接受了良好的儒家教育,因此大多數勤政,更是嚴格執行,搞得皇帝累,大臣更累。大家都知道上班有時會遲到的,那上朝也一樣,歷朝懲治遲到者甚為嚴苛,處罰措施五花八門,可不像現在僅僅是扣工資罷了。上朝的時間根據實際情況而定,萬一國事繁忙,早朝的時間自然挺長,得上午才九點“散朝”,要是早餐不吃的話,肯定得捱餓,因此散朝後各官員在宮門外可以吃皇帝恩賜的“早點”後,就各自幹日常工作去了。上朝的官員的品級沒有太嚴格的規定,一般會分為京內京外,以清朝為例子,四品以上京城官員都必須上早朝,四品以下以及地方官必須得到皇帝的傳召才能上朝。第二個就是根據職位來上朝,像都察院御使雖然品級不高,一般是六七品,但是御史臺負責監察百官,所以要隨事向皇帝稟告官員的情況,以便於皇帝瞭解官員的情況,總的來說每天早朝的官員大約也就是三四十人而已。
回覆列表
各朝代的京官一般都有資格上朝,而地方官就有等級區分了,各個朝代的規定也不盡相同。唐朝規定所有九品以上京官必須早朝,但唐朝三品就已經可以是宰相,地方官縣令入京也可以上朝覲見。宋朝官多,能參加朝會的官階都比較高。門下省起居郎以上,中書省起居舍人以上,尚書省侍郎以上,御史臺中丞以上,每日都必須參見皇帝。
而明朝,規定在京官員都能上朝奏事,六品以上是必須早朝。一般而言,大學士為一品,六部尚書一品或二品大員,六部侍郎是三品,而六部給事中僅是七品。都察院御史一般也只是六品或七品,也能上朝奏事。地方官則規定四品以上才能上朝,四品大約是巡撫,與現在省部級相當。三品以上大員包括三大學士和六部尚書、侍郎,以及十三省的布政使、監察使。除開武將不算,三品以上文官全國約有120位。六部給事中總計70位左右有事時才上朝。都察院的御史大約20多人。可以估算出每天早朝的官員大約50人左右。
清朝時期的官階與明朝類似,但是親王、貝勒能夠上早朝。大殿開始不夠站。一品站殿內,二品、三品站門口,三品以下一般都不用早朝了,但特定的地方督撫可以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