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大寶現在大班,明年小學!目前在學的興趣班有:英語、數學、硬筆書法、拼音識字、樂高、嘟都城綜合素質訓練營!就怕他上小學跟不上學習進度,把他一週的時間都排滿了!會不會給他太大的壓力了?大家有什麼好的辦法度過幼小銜接這個坎嗎?
10
回覆列表
  • 1 # 夢卡拉

    關於幼升小,有好多家長都會比較擔心,孩子到時跟不上學習進度怎麼辦,所以給孩子報了很多的興趣班,殊不知,幼兒園的孩子接受能力有限,興趣班過多會讓孩子更難掌握所學的內容。

    讓孩子能夠順利的度過幼小銜接這道坎,可以在幼兒園大班或者學前班的一年中,慢慢讓孩子熟悉從少量家庭作業到小學中的作業量這樣一個過程,這樣做的目的是讓孩子能夠在剛上小學時減少作業量的不適。

    關於學習內容,把小學中學習科目作為重點,當做幼兒園學習的重點,而興趣班作為孩子的興趣去培養,如孩子確實在某一方面有很好的興趣及天分,可以適當增加訓練量,不要將興趣班當做一個主要課程去學習。

    幼小銜接重要的還是銜接,而不是生搬硬套把所有的興趣班都報完,這樣孩子可能因為學的過多過雜而更不容易度過幼小銜接!

  • 2 # 小數課代表

    確實,孩子的報的興趣班有點多了,孩子會感到吃力的,其實興趣班不用報太多,2-3門比較好!

    現在好多家長都以為孩子的幼小銜接就是片面的知識銜接,其實並不是的,幼小銜接最重要的就是對於孩子的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的銜接工作!

    知識銜接

    主要是對孩子進行一些書本上的知識,還有一些數字之類的教學!

    思維能力銜接

    培養孩子的各項思維能力,開發孩子的智力,對於孩子以後的學習和發展有很大的作用!

    學習習慣的銜接

    鍛鍊孩子的學習習慣,讓孩子在將來的小學,初中的學習中養成良好的習慣方式!

    火花思維還挺適合孩子進行幼小銜接的教育的,在國內是比較專業並且全面性發展的,包括運算能力,思維能力,學習習慣等;課程也比較多元化,能夠更容易讓孩子理解接受!線上教學模式,也讓孩子的學更加方便,適合3-12歲的孩子!

  • 3 # 愛貝兒之家

    一、關於幼小銜接

    1.規則意識的建立。

    從幼兒園到小學,首先需要建立非常明確的規則意識。雖然幼兒園大班也會有規則,但是幼兒園階段規則的彈性是比較大的,進入小學就不一樣了。初入小學是小朋友真正的進入社會群體生活,必須遵守相應的秩序和規則,很多都是硬性規定。所以幼小銜接一定要讓孩子學會適應規則和秩序,這樣會讓孩子更快更容易適應小學的生活和學習。

    2.習慣的培養。

    a·基本的握筆姿勢,寫字姿勢,讀書姿勢,要具體的一步步培養成好習慣。

    b·良好的學習態度。課堂上認真聽講,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配合老師完成學習任務和課後作業。學會與老師和同學們的溝通和協作。

    c·適應入學的作息習慣。早睡早起,合理膳食,勞逸結合。

    3.知識的銜接。

    基本的數數能力(0-20),拼音的基本認知,簡單的漢字認讀。不要大量系統的學習很多,但是要有基本的認知和概念,這樣入學之後可以更快的銜接到小學的教育。

    切記幼兒園大班不要把小學知識學得太多,否則失去新鮮感,孩子入學後反而會感到無聊和自滿。

    幼小銜接重要的是孩子入學意識和態度的轉變,認可自己小學生的身份,對自己有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成長期待。知識的銜接學習是必要但次要的,只要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上進心,有好的學習習慣做保證,孩子的學習一定的循序漸進的進步的。

    二、關於課外特長班

    對於課外特長班,宜精不宜多,要看自己孩子的接受程度。

    有的孩子特別懂事或者特別順從,從小很聽話不會反抗,這樣的孩子家長給他/她報很多特長班他們也不會抗拒,都老老實實去學。但是其實每一門科目要學好都需要課後花費精力。每個人的精力都是不一樣的,有的孩子精力充沛接受起來很順利,有的孩子沒有那麼多的精力,如果又不會拒絕家長的安排,其實內心是面對著很大的學習壓力的,那麼長期下去孩子的身心會出現問題的。

    還有的孩子,非常積極上進,也懂得配合家長,學習每一門科目都很投入,不僅課內的作業積極完成,課外的特長作業也都高效的完成。但是他太忙了,週中週末幾乎沒有空閒的時間,總是在各種趕場子學習,會發現這個孩子狀態非常的急躁,總是處在一種著急忙慌的狀態中,做事情也急促馬虎,即使用心也很難提高自己。因為孩子的心神是不定的,總是在“忙”,在“趕”,心神沒有喘息沉澱靜下來的機會,這種“慌”的狀態反而讓他做什麼事情都事倍功半,很讓人心疼。可是家長很多時候都找不到問題所在。

    所以,家長給孩子報特長班一定要“宜精不宜多”,要深入的觀察孩子的狀態,是否能夠吃得消,吃的透。否則盲目的趕場子學習,只能是害了孩子。

  • 4 # 無錫貝佳爾

    幼升小的銜接不只是知識上的銜接,更多的是要給孩子培養學習習慣。

    因為對孩子來說,上小學後、甚至對他一生學習更為重要的、更有長遠意義的東西是學習力。

    首先,家長不能只關注孩子會什麼,更應該重視自己為孩子做什麼。

    跳出幼升小焦慮,把眼光放的長遠一點就會發現:學習這件事並不只在上小學了才開始,也不只是幼升小時候才重要。

    如果從一開始,我們就把力氣花在培養孩子對學習的自信和熱情上、也幫他做好了面對未來挑戰的準備,那還有什麼可擔心的。

    另一方面,幼升小的孩子也可以有自己喜歡的事情。而只有發自內心的熱情,才會讓孩子真正愛上學習;而只有熱愛,才是保持終生學習真正的動力。

    其次,要陪幼升小孩子一起去完成一些他不喜歡、不感興趣的事情。

    這是為了讓孩子在上學後克服畏難情緒。

    從幼兒園以玩為主的環境,過渡到小學以學為主的環境,就是要把原來一切從興趣出發,轉變為任務→完成的模式,這其實是很苦的。這麼苦的事,孩子最需要的是支援和陪伴,而不是指令和指責。

    最後,補充一點需要培養的好習慣

    1. 上小學前,要完成分床分房睡的過程,這是孩子走向獨立的一大指標。

    2. 穿脫衣服、繫鞋帶、擦屁屁……熟練掌握這些基本生活技能,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3. 養成自己睡覺、起床、穿衣、吃飯等獨立自律的生活習慣,90%會遷移到學習習慣中。

    4. 閱讀與理解能力是學習的基礎能力,每天一定要抽時間陪孩子讀書。

    真正該為幼升小做好準備的,不是孩子的能力,而是家長的思想。作為最瞭解孩子的家長,去發現他的優點,及時肯定和鼓勵;尋找他的短板,想辦法提升和補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評價綜藝《我們的歌》第六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