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陳武魁
-
2 # 梁文慶2
從純哲學角度切入談矛盾問題,我們不得不回到西方哲學思辨的世界。矛盾對立問題是西方思辨之學從一到二,止步於一分為二,僅在二分世界裡討論世界的存在,思辨著墨最多的,集中在一分為二和合二為一問題上。在純哲學範圍內可指認的就是對立統一律!矛盾的雙方如何相互作用,力量的消長,此消如何彼長,對立、對抗與非對抗、相互間地位互換等等。但世界存在是多樣的,矛盾的存在也是多種多樣的。純粹的對立統一是對對立的雙方而不是多方的思辨,在一分為二和合二為一的範圍之內具有絕對真理性,但在二分為三,三生萬物的多樣性和複雜性思辨上,作為科學哲學的西方哲學思辯以二分法意義給出的對立統一就出現自身固有的思辨侷限性:二分法意義上的對抗與非對抗,在三生萬物上表現為否定之否定,萬變一統,“和與合"為上!馬克思主義哲學意義上的矛盾學說代表西方分析哲學思辨的最高形式,從而也是西方哲學思辨所能達到的最高峰,在此之後,是輪到人類文明延續最長久的東方整體性哲學思辯登場了。一分為三,三生萬物,九九歸一的"合"、"和“思辨將成為矛盾對立統一律的思辨方式!矛盾的對抗與非對抗,彼此的相互轉化建立在三分法,多分法基礎上!我們在矛盾對立統一律上看到的是萬物一統的九九歸一法!
-
3 # 東方雄雞3355
謝謝邀請回答這個問題。偉大的哲學家毛主席在其名著《矛盾論》中指出:“事物的性質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了變化,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同時,毛主席還指出,“矛盾的主要和非主要的方面相互轉化著,事物的性質也就隨著起變化”。“在他們相互轉化的時候,鬥爭的表現更為顯著”。按照毛主席的這些論斷,可以說矛盾性質轉化的條件取決於矛盾的主要方面和非主要方面在鬥爭中如何變化。回答不一定準確,歡迎網友批評賜教。
-
4 # 坦兒tt
哲學這東西很複雜和玄乎,哲學家都是智者。我們不是智者,看不了那麼深刻,搬運別人的著作又不能體現自己的看法,所以就以一個老百姓的角度,淺顯地探討一下這個高深的學科。
哲學和物理在古希臘的時候就被區分開了。
物理沒有錯,只有對。我們研究物理的時候出現錯誤,是認識不夠,驗證不夠,不是物理本身的錯誤,因為它是實實在在地存在在那裡。
哲學是對事物的存在、各種關係的存在的道理的認識和看法,有對錯。
但是到底誰對誰錯呢?直到現在唯心論和唯物論還在爭辯,用老百姓的話說就是婆說婆有理,公說公有理。
矛盾的性質,說白了也是道理的對抗。
比如婆媳之間的矛盾,婆媳都有各自的道理。如果婆婆固執地認為兒媳是個害人精、敗家子,而媳婦也固執地認為婆婆是個老頑固、老封建,那這個矛盾就是對抗性的。只有在家庭的其他成員的干涉或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下,其中一方弱化或放棄自己的道理,認同或被迫部分認同了對方的道理時,這種對抗性的矛盾才能轉化為非對抗性矛盾,從而達到一種平衡。否則衝突和鬥爭會一直持續。
這就要看哪一方取得強勢了,誰取得強勢,就會迫使對方認同自己的道理。這也就是毛主席在其名著《矛盾論》中指出的:“事物的性質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所規定的。
再比如奴隸社會,奴隸主強迫奴隸認同了奴隸生來就是奴隸這個道理,在很長時期維持著平衡。終於有一天奴隸開始反抗,不再認同對方的道理,不斷提出自己的道理,不斷衝突鬥爭,迫使剝削階級認同了“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這個道理,重新又達到一種平衡,奴隸社會也進步到了封建社會。
再比如印度現在還存在的種姓制度。高種姓利用宗教迫使賤民認同“賤民生來就是賤民”這個道理,維持著平衡,社會的穩定。如果有一天賤民們開始覺醒,開始造反,高種姓放棄自己的道理的時候,印度的社會結構才會真正得以改善。
還有現在的富人階級和平民階級之間的矛盾。平民覺得貧富分化不好;富人階級也認為基尼係數過高會引起社會動亂,到時候都完蛋。這樣雙方有個共識,就是貧富懸殊不好。這種非對抗共識導致社會安穩下去。如果哪天富人階級不再認為基尼係數過高是壞事的時候,矛盾開始尖銳,窮人就要鬧事了。
我們生活中有各種矛盾體,大的小的。它們對抗和非對抗之間的相互轉換的條件也各不相同。大的來說,國家內部的主要矛盾,對抗和非對抗轉換的條件應該是世界格局啦、科技生產力發展啦、國家政策啦等等這些,那都是國家智囊團和領導團隊琢磨的事。
-
5 # 生命的追問
否極泰來,非人力所能為。順其自然。矛盾的對抗性,不只相互對抗,還相互依存,一方不存在則另一方也便不存在。非對抗性,不是矛盾已經解決,也不是和諧共處了,而是轉化了:一方轉化為另一方,同時產生另一個新的矛盾對立面。
回覆列表
毛澤東的矛盾論所闡述的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這都是從辯證法所繼續探討世界所遵循的邏輯發展規律。但從世界上的客觀性的東西來認識其存在不是所能解決的矛盾存在的世界。不過毛澤東在他的深入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大廈在他的革命社會實踐繼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於是在他的整個近代革命歷程中,一直正視社會矛盾,而且尤其發生在中國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所採取一系列所遵循社會矛盾的所運用的辯證法,而一直保持社會前進的不斷總結矛盾,而且促進社會前進的不斷運動中來推進和解決社會矛盾。也就是說在親手破壞一箇舊中國,同時在親手建立一個新中國。尤其社會主義時期,他的偉大是正視現實,而且不斷推動社會向前推進,他所運用的方法與他的矛盾論和哲學觀點分不開的。但遺憾的是人們的主觀世界依然不能成為公有制思想所支配。所以唯心主義的哲學原理所探索的人們主觀世界存在的所謂純粹靈魂實質的矛盾存在是永恆的。正如聖經上所說,神的真理是指明人們的人性始終在原罪中行走,而且從亙古直到將來神對世界的最後審判地存在著。所以所謂人的不完全神性的人性,人性的神性只是透過自我意識的有限運動和無限運動的直觀性認識過程才有意義。這是人們主觀性認識的缺陷的永恆存在的。所以神所說,人們自人類始祖亞當犯罪後而同神性格格不入。於是被驅逐與伊甸園。於是人們透過自我意識的人性原罪存在的自我意識的最初否定成為革命性的,才能從而產生這種運動的有限和無限性而進入現象界和現實界的推進來保持這種運動的主觀運動和客觀運動才真正所遵循黑格爾辯證法所謂內容與形式相依附的既是分析中綜合,同時是綜合中分析前進。於是成為真正整個運動過程成為直觀性,而且繼續運動。由此可見,聖經的神的真理和認識神的原理是人性的自我意識,而且人性原罪貫穿在整個聖經內容的始終。所以西方唯心主義是純粹從人們的主觀性認識,而且貫穿在西方哲學史發展的始終。其間中國老子的道德經所謂修道存在人們心意歷程所遵循的法則所謂可道,非常道。不能體現在客觀性現實中的純粹主觀性的心意歷程而導致與佛教同源仍然逃避山林之中,而與世俗隔絕為虛無主義的空虛心靈。這些不過純粹從哲學簡單認識的概述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