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村野輝哥

    我們那裡的平坦一些的田野,地形起伏不大的稻田,公路附近的稻田的水稻成熟了,都是用收割機收割的。現在農村的收割機已經很普遍了,大大節省了勞動力,提高了收割速度,降低了勞動強度。

    起伏較大,沒有機耕路的水稻田,以及一些山丘梯田,收割機無法到達的水稻田,都是農民人工抬到稻田的那種用人工收割脫粒的機器,我們那裡農村人叫它打穀機,也叫打禾機,有用柴油機帶動的,也有用人工腳踩的,都很辛苦,效率不高,兩個人一天也難收割一畝田。

    不過用大,中,小型的收割機收割水稻,掉落在泥土裡的穀子多一些,多少有點損耗。

    有些農民家裡只種了一點點的水稻田的,就自己用打穀機收割了,反正在家裡閒著,田不多,不用多久就收割完畢,省去了那每畝一百元的收割機費用。

  • 2 # 武陵白小白

    講這個前不經讓我回憶到了小時候。

    那時候暑假 放學後都會幫爸媽“打穀子”,曬穀子,曬玉米。家裡不遠的一處高地上,有5塊很大很平整的青石板,有兩個伯伯和我家分好了,我家分了兩塊小一點的石板,天氣好上學前起早就去把穀子從石板下一個小洞裡搬出來,用耙子把它們散開平鋪分均勻,下午太陽下山了放學回家後第一件事也是再去把穀子收起來,裝好放回洞裡方便明天繼續曬,直到曬乾老媽才來收。有時候老爸在外打工沒時間回來農忙,就是叫我大伯二伯幫忙收稻子,所以老媽一個人比較忙。

    另外一些時間不是很緊的農作物,比如“包穀”,太陽花,高粱,洋芋,紅苕等,基本都是老媽一個人慢慢的一點一點挖好揹回家的,我和哥哥都還小,幫的忙有限。那時候覺得很正常,現在想想一個婦人得多大動力很韌性才能完成。那時候沒有電話,而等爸爸回家則是我們大家都數著日子的事情。

    現在科技發達了,在家農忙的人也越來越少了,基本都在外面打工賺錢,家裡資源有限。而現在還在家裡農忙的人怎麼樣呢?

    現已成家立業的我回家看到的情景則都不一樣了。現在割稻子也基本不用人了,都是機器收割很快,犁地也是機器,連小時候放牛的快樂時光都沒有了。曬穀子還是有很多,不過大多數都改曬到自家小平房頂上和水泥地院壩裡了。

  • 3 # 老蘇聊農事

    傳統的人工收割水稻歷史,在我當地,十年前就已一去不復返了,現在收割水稻,全部是聯合水稻收割機作業。到了收割季節,有專門的收割農機人員上門攬活,價格150元/1畝,這叫出錢換個輕鬆。收割機作業,收割快效率高,還省去了田間搬谷的麻煩(裝袋、運谷一次完成)。服務與被服務,互惠互利,雙方共贏的事,又何樂而不為呢農?現在收割水稻,在我當地,機械化率實現了百分之百,"農業的根本出路,在於機械化",這句話完全正確,農村只有真正完全實現機械化,才是更好、更快發展的根本。

  • 4 # 英子記農

    我們南方的地勢不平,靠近馬路邊的大都用小型收割機。也有些要稻草的用傳統的打穀機配柴油或者汽油動發動機,我們家養了牛,所以用的柴油打穀機自己收的,比較累,但是有大量牛糞種水稻,可以吃到生態大米。

  • 5 # 三農舟樹19580413

    對於這個問題來說,現在農村,農業,農民收穫不發愁了,隨著中國現代化,機械化高速發展,減輕農民痛苦,勞動強度與負擔,全部機械化操作,但是說,中國土地每戶分散承包,零星經營耕作,有其是山區丘陵,不能完全徹底實現機械化只要是地塊能進機械,就能機械化收穫,不過隨著科技發展,小塊地也用上小型機械收穫,但不能一次成粒,割放排子,也減輕勞動強度。我相信在不遠將來,隨著國家對農業發展,大力支援,土地轉型升級,土地整合,大面積耕作,實現農村農業,現代化,機械化,電氣化。不遠了,指日可待,到那時候農民歡欣鼓舞,再也不用那麼痛苦了,瀟灑農業,夢想未來,夢想成真。謝謝大家。

  • 6 # 一個人在普寧打工

    是的,我們那邊收穀子,要到八月十五過幾天才會成熟,因為我們那邊的氣候和別的地方不一樣,我們那邊的氣候比較冷,以前收稻穀都是最原始那種,木板做的四四方方,都用人力打,很辛苦,現在好了,都是用機械化了,又快又省力,只是我們那邊田塊小,又不是在一起,要搬來搬去,機器也不能太重,我們那邊還是選擇半機械化的,不是那種很大的收割機,我們那邊山區田地都在山上,現在也慢慢都在修路到山上了,也有很多田都可以開車去拉稻穀了,省力多了,以前都是靠人挑回家,又遠都是上下山,挑一百多斤來回要休息幾次,我家現在都還有幾塊田都沒有通路,都是我爸媽把稻穀曬乾了,一點一點的挑回家,

  • 7 # 一點三農

    一點作為一個南方農村的90後,對於收割水稻可謂是相當熟悉了,也親身經歷了收割水稻方法從原始到較為先進的過程。

    大概在08年之前,村裡大家“割禾”(收水稻)都是用人工手割純手工把稻穀從稻杆上拍打下來。記得很小的時候,就幫著在田裡撿稻穗,怕熱就跟著“谷閣”(用來拍谷的容器)的陰影裡;稍微大些了就把母親割好成把的稻杆抱到父親手裡“敲禾”;在十來歲的時候就開始幫著母親用禾鐮刀割禾了。

    之後就有了半自動的脫穀機,也是要人工把水稻割好放成捆,在人工抱到脫穀機前,用腳踩著脫穀機的軸承就會旋轉,這個拍谷倒是省力氣不少。

    再後來把腳踩提供動力的脫穀機變成了燒汽油供能的自動脫穀機,腳踩脫谷這道工序也省了。這時候拍谷就快多了,我和母親兩個人割禾都來不及父親一個人拍谷,這時候父親就會把機器關掉,一起來幫忙割禾。

    上面收割水稻的方法流行了幾年,接著就是全自動的收割機了。因為村子裡都是些老人種地,在外工作的年輕人也沒時間回家。所以,他們取了一條折中的方法,到鎮上請收割機進來村裡收水稻。這種方法就很方便了,農戶不用割禾也不用拍谷,只要在田埂上等著把稻穀挑回家就好了。不過缺點就是挺費錢的,一畝地單單收割費用就要200多元,種地的老農民肯定是捨不得的。

    最後可能會出現聯合收割機吧,就是那種只要在家裡等著就會把稻穀收回來的那種。不過因為我們這裡是山區,大型機器運作比較困難,聯合收割機可能會來得晚些,不過未來可期。

  • 8 # 苗竹子

    目前,正是水稻收割季節,到處呈現出一派豐收的景象,水稻收割的方法也是多種多樣。

    收割機

    這是目前農村最先進的收割方法,一臺收割機一天能收割一二十畝地,只要能通公路的地方就可使用,尤其適合成片稻田的收割。這種收割機從割禾到脫粒全自動流程,稻穀直接裝包,工價一般為每包稻穀10元左右,這樣收割一畝稻子的工資在150元左右。

    打穀機

    是一種半自動助力式脫粒工具,在上世紀大集體時代開始普遍應用。必須人工割下稻株,有規律地分成一把一把,再拿到打穀機上脫粒。打穀機一般為兩人操作,勞力少時也可一人操作,由於比較費勁,大多由青壯年勞動力來承擔。

  • 9 # 舒適人生

    當然是用現代化機械收割機,他能夠減輕人工成本壓力,但是由於土地破碎嚴重,出現成熟差別不齊,嚴重影響現代機械化運作,是當代農村讓人最頭痛的大事,因此增加了收割成本壓力,讓農民增產不能增收的關鍵,嚴重影響了農民種糧積極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絕地求生:刺激戰場》怎麼能做到快速開鏡和射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