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大秦神柱
-
2 # 文史劉磚家
首先秦穆公是一位仁義君主,其次如果追究索賠,必定要殺人,殺人則失民心,對他的統治不利;如果赦免三百人,則得民心,有利於他的統治。而民心,對一個統治者來講是最重要的政治資源。
《史記·秦本紀》記載了這件事:
於是岐下食善馬者三百人馳冒晉軍,晉軍解圍,遂脫繆公而反生得晉君。初,繆公亡善馬,岐下野人共得而食之者三百餘人,吏逐得,欲法之。繆公曰:“君子不以畜產害人。吾聞食善馬肉不飲酒,傷人。”乃皆賜酒而赦之。三百人者聞秦擊晉,皆求從,從而見繆公窘,亦皆推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故事的大意是穆公在歧山養馬,有幾匹馬丟失了,秦穆公派人四處尋找,結果在山下鄉野旁邊找到了馬的骨頭,於是秦國的軍隊把這裡的三百個農民全交給秦穆公定奪。沒想到,秦穆公聽了不但不怒,還說:我聽說君子為人是不會因為牲畜而奪了人的生命,今天我為了幾匹馬就殺了這麼多人,以後誰還敢讓我做國君。況且我的這幾匹名馬肉質精良,吃肉就一定要喝酒。於是還賞賜他們好酒喝。結果這三百個農人都免於一死,對秦穆公也是心存感激。幾年後,秦晉交戰,秦穆公幾乎要陷入絕境。就在這關鍵時刻,三白農人從一旁衝出,救了秦穆公一命,以報當年不殺之恩。
從這裡我們可以分析一下,如果秦穆公因為幾匹馬而殺了這三百人,那麼他作為一國之君以後就會落得個暴君的罪名,威望大跌,秦國的人都認為他是一個不尊重人的生命的人,甚至說是把人的生命看得比畜牲的生命還重的人,不利於他在國內的統治。
反之,如果在這個事情上不計較,赦免這三百人,那麼反而會讓這些人更加感激秦穆公,他可以以德服人,以後傳出去也是一段佳話,他的仁義美德都會被傳遍秦國,有利於他在秦國的統治。
總結起來就是殺人則失民心,如不殺人,則得民心,而作為統治者來講,民心才是最重要的政治資源。
-
3 # 水煮汗青
秦穆公亡馬的故事很多人聽過,說的是秦穆公的馬被“野人”吃了,穆公沒有責罰他們,反而送給他們美酒。後來秦穆公兵敗被圍,這些吃過馬肉的“野人”衝進亂軍之中救出穆公的故事。
這個故事只是歷史中一個小段落,如果只聽這一小段,很多人都不明白故事的前因後果,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說一說這段歷史吧。
秦穆公的故事春秋戰國時期,秦國最開始非常弱小,對於齊國、晉國等大國來說,秦國就是一個荒蠻部落。齊桓公九合諸侯的時候秦國一次都沒有參加,因為沒資格啊!
相比之下,晉國就厲害了,因為晉國是周天子的直系諸侯,當年周成王“桐葉封弟”得來的封地,經歷數代人傳至晉獻公的時候,晉國吞併17國,征服38,江湖地位直逼大齊國。看到晉國日益強大,秦國就想攀這條高枝,於是國君秦穆王就派自己的弟弟前往晉國求親,希望可以用聯姻的方式結交晉國。
秦穆王的弟弟帶著200張狼皮和一些奴隸來到晉國求親,晉國的滿朝文武都嘲笑秦國太沒禮貌了,求親居然這麼寒酸。其實他們不知道,這些禮物對於秦穆公來說可是寶貝了。按理來說晉獻公不會答應這門親事,因為兩國實力完全不對等啊!誰曾想到晉獻公剛好有一位女兒遲遲未能出嫁,已經成為大齡剩女了,正好借這次機會,晉獻公把她許配給了秦穆公。
就這樣秦穆公如願與償地娶到了晉國公主,歷史上稱為“秦晉之好”。
在隨後的日子裡,晉國不是很太平。晉獻公與小老婆生了個小兒子,由於晉獻公更喜歡小老婆,便小“廢長立幼”,把太子廢掉。結果引來一場大動亂,後來大小兒子都死了,排中間的兩個兒子重耳和夷吾逃出晉國避難。
晉獻公死後,晉國群龍無首,這時候秦穆公以女婿的身份來到晉國主持大局。在立國君這件事情上,重耳是首先,但秦穆公害怕重耳登基後會威脅到自己的秦國,便選夷吾為晉國的國君,也就是晉惠公。
秦穆公沒看走眼,這個晉惠公確實不怎麼樣!不但晉華人對他有意見,就連秦穆公自己也被他給算計了。
有一年晉國受災,國內糧食不夠了,就向秦國借糧,秦穆公很爽快就把糧食借給他。第二年秦國也受災,秦穆公想著去晉國把借出去的糧食要回來,順道再借一點。結果晉惠公一聽秦國缺糧,開心地認為這是攻打秦國的好機會!他召集大兵直攻秦國,一連拿下數座城池。
秦穆公被這個小舅子氣得頭髮都豎起來了,急忙點兵迎戰,要給他一點顏色看看。然而秦國缺糧,士兵們食不飽力不足,沒多久就戰敗了,秦穆公被包圍。就在這千鈞一髮之際,突然來了三百多人殺入包圍圈,把秦穆公救了出來!
秦穆公獲救了,但他很好奇是誰救了自己?便問救他的這些人。這些人回答說:“我們當初吃了你的馬,你沒有怪我們,還送給我們酒喝,現在我們是來報恩的!”
原來秦穆公在給周天子養馬的時候,有一次丟了幾匹馬,後來士兵們在山下一個村莊找到,已經被村民們吃掉了。士兵就把村民控制住,趕回來向秦穆公彙報情況,秦穆公說:“馬已經被吃了也救不活了,我不能因為牲畜而害人。我聽說吃馬肉要喝酒,不然會中毒,你們帶些酒給那些村民喝吧,不要為難他們。”就這樣,村民們不但沒有被責罰,反而喝到了秦穆公送的酒,他們銘記這段恩情。當聽到秦穆公被晉惠公包圍的時候,這些村民高舉木棒前去解救,就是為了報恩。
這就是穆公亡馬的整個故事。那些村民為什麼會被稱為野人呢?因為在當時的人看來,城內的百姓就是“華人”,城外的農民則被稱為“野人”。
-
4 # 三橫兩豎的毛
穆公心胸之大常人不及,他知道別人是餓死了不得已而為之,也是真正的大仁。而也就是這些馬酒之兵,之後幫穆公反敗為勝。
回覆列表
《穆公亡馬》出自《資治通鑑》
秦穆公亡馬,岐下野人得而共食之者三百人。吏逐得,欲法之。公曰:“君子不以畜害人。吾聞食馬肉不飲酒者,傷人。”乃飲之酒。其後穆公伐晉,三百人者聞穆公為晉所困,椎鋒爭死,以報食馬之德。於是穆公獲晉侯以歸。秦穆公失了匹駿馬,是岐山腳下的三百多個農民捉得並吃了它。官吏追查並控制了這群人,想按照法律來處置他們。秦穆公說:“有德有才的人不因為畜牲而殺人。我聽說吃馬肉而不喝酒,就會傷及身體。”於是便給酒讓他們飲用。後來秦穆公攻打晉國,三百人聽說秦穆公被晉軍圍困,衝鋒陷陣以死相救,來報答吃了馬肉但未被處死的恩德。於是秦穆公擒獲了晉侯班師回國。
事情就是這麼個事情,都認為這件事表現了秦穆公宅心仁厚,終得福報。
本人倒也不反對,只是另外有些想法。若是這三百人沒有衝破晉軍的能力,之前秦穆公真的會放過?
我認為,當初這三百人表現出過人的魄力與素養,讓秦穆公覺得殺之可惜,有招募之心,但他們終究是犯錯在前,只好先放了他們。招人不成,先收其心。
整件事告訴我們,若想成就一世功名,要先磨礪自己,使己成為強者,機會來臨時,才能抓住機會。若機會來臨時,自己只是菜鳥,恐怕機會也會帶來殺身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