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繡虎思想

    魏國處於四戰之地,被周圍國家包圍著,所以很危險。危險激發鬥志,魏文侯當政時重用李悝變法。李悝主張廢止貴族特權,選賢任能。這樣的變法措施,激發了魏國有能力的人積極活躍,人才輩出。共同促成魏國從弱國到強國的轉變。魏國由弱變強的事實充分表明,變法確實可以強國。而後來商鞅在秦國完成了變法,也快速推動秦國由弱變強。

  • 2 # 男半神

    魏國是戰國七雄之一。三家分晉時魏得到了今晉西南經濟基礎較好的河東地區。魏文侯時期任用李悝變法,奠定了良好的經濟基礎,形成了中央集權的政治制度,軍事實力大增。因此,魏國在戰國初年就首先成為最強盛的國家。

  • 3 # 愚直君

    魏華人口占優,經濟發達,文化也發達地處中原,本身的人才就多。魏國率先發展起來,所以他就有更多的條件去吸引其他的人才。有了人才也有了讓人才發揮才能的基礎。所以他率先發展起來了。但是魏國的地緣太不好了,處於四戰之地中往往是兩線作戰,所以後期就不行啦。

  • 4 # 大意覺迷

    戰國初期的魏國為什麼會成為第一強國,首先是對於“第一”的認定。從實力來說,戰國七雄底子都還可以,稍弱的大概是韓、燕,此外還有宋、衛、魯、中山等緩衝國,烈度超強的大國對決時代還沒有到來,列國的實力也沒有完全釋放。只能說相對而言,魏國給人感覺實力最強。魏國的首位升為諸侯的君主魏文侯在位時間比較長,有五十年之久。他在位期間三晉雖然分家,但依然一心。晉國在春秋末期實際上長期採取中軍將軍輪替執政的模式,所以我們完全可以把魏文侯依然視作晉國的執政官,而且是最後一任執政官。三晉合一將當時的楚國打得大敗,又擊敗了齊國和秦國,滅掉了中山國,幾乎是天下無敵手。魏文侯之後的魏武侯、魏惠王,魏國的三晉領袖地位不斷衰退,三晉分裂後,魏國花了很大力氣試圖統一三晉,卻被齊國打亂陣腳,昔日的輝煌無法再現了。

  • 5 # 華南小星星

    魏趙韓三家分晉,魏處於四戰之地,為何魏卻能最先稱霸呢?強國之道,首先強於君!如果一個國家的君主懦弱不堪,是非不分,不會任用賢明,怎麼強大?而魏文侯便滿足了這最重要的一點。其次,這與國家政策也有極大的關係,文侯時期,對內任用李悝、西門豹改革內製,對外結盟趙韓,將三晉聯合一起,從而擁有一個較為穩定的後方,能夠騰出手來專門對付秦國。另外,任用吳起改革軍制,建立了魏武卒,按現在說就是職業軍人,支出全部由國家解決,賞罰分明!與此同時,列國軍隊還處於募兵制,農時解甲歸田,戰時迴歸,整體上戰鬥積極性不高,無法與此時的魏軍相提並論!所以,這一時期,武器率五萬武卒擊敗了50萬秦軍,並且重挫齊楚,成為戰國時期的第一代霸主!

  • 6 # 積翠古亭

    對於這個問題,首先值得注意的一個點是,在三家分晉之前,魏並不是周天子分封的一個諸侯國,而只是晉國內部崛起的新興卿大夫勢力之一,及至魏、趙、韓三家分晉,周天子下書承認,魏國才完成政治加冠禮,成為正式的諸侯國。雖則如此,在那個極重禮儀的時代,三家分晉事實上是以下犯上的僭越之舉,春秋末期固然已禮崩樂壞,凡是還得實力說話,但從道義上魏趙韓還是心虛的。基於這種背景,新興的魏趙韓要長久維持自己現有的政治地位,鞏固自己的勢力,與其它老牌諸侯國相比,就必須更加努力,更加務實,以國力的強大來彌補這種心理上的虛弱,所以魏趙韓的憂患意識和強國願望自然更加強烈一些。

    與趙、韓不同的是,魏國出了一個魏文侯,也正是魏文侯開創了後來一再被歷史證實其巨大威力的兩條強國之路:

    一是,積極變法。

    二是,重用人才。

    魏文侯在當國二十餘年之後,對當時國際形勢的判斷還是相當準確的:魏氏集團要繼續強大,要在大國戰爭中取得軍事進攻的絕對優勢,就要進行全面變法,以尋求新的歷史出路。

    於是,魏文侯任用當時的法家名士李悝,第一次在戰國時代推行以變更土地制度、以法治代替久遠人治禮治為軸心的大變法。後來商鞅變法的基本面,李悝變法都有涉及,只是其深度和廣度無法與商鞅變法相比。即便如此,作為戰國變法的第一聲驚雷,魏國變法的衝擊作用是巨大的,其實際效用也是實實在在的。

    在變法的同時,魏文侯大批起用當時出身卑微而具有真實才學的新興名士,此所謂“親賢急士”。文侯之世,魏國群星璀璨、文武濟濟,僅見諸史冊的便有:

    才士:李悝、樂羊、吳起、西門豹、趙倉唐;

    儒家名士:卜子夏、田子方、段幹木等

    故舊能臣:翟璜、魏成子等

    至少,魏國初期一舉擁有了李悝、樂羊、吳起、西門豹這四個大政治家,實在是天下奇蹟。以至於秦國想攻伐魏國而被人勸阻,理由是:“魏君賢人是禮,華人稱仁,上下和合,未可圖也!”

    魏國正是基於戰國初期鞏固自身勢力的強烈需要,在一代明君魏文侯的引領下,推行變法,重用人才,開啟了令天下瞠目結舌的崛起之路,從而使得魏國率先成為戰國第一強國。

  • 7 # 微論歷史

    "三家分晉"在歷史上是個大事件,東周由春秋進入了戰國,晉國也從歷史舞臺落幕,取而代之的是趙、魏、韓三個國家,史稱"三晉"。三晉國家也都進入了七雄之列,但戰國第一個霸主,不是楚、齊這樣領土大的國家,而是三晉之一的魏國,魏國地理位置並不是太好,四面都是敵人,卻能成為戰國第一位霸主,這是為什麼呢?

    李悝變法

    當時的魏國,在變法之前面臨的局面是在外部環境上,諸侯之間的征戰日烈,外部的軍事壓力日益增大;內部經濟上,魏國本身就是晉國中相對落後的地區,在富庶程度上,魏國不如南韓,在軍力的強悍程度上,魏國又不如趙國。為了增強魏國實力,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變法圖強。當時李悝主張選賢任能,在賞罰上也要做到十分嚴明,李逵的這一主張促進了魏國農業生產的發展,最重要的則是加強了魏國軍事的實力,李悝變法使魏國迅速強大起來,魏國也隨之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霸主。

    魏武卒

    魏文侯在位期間,對其軍隊進行了改革,士卒是精英中的精英,並配備最精良的裝備,這就是魏國赫赫有名的魏武卒。魏文侯任命吳起為主將,奪取了秦國的河西之地,並後來不斷蠶食秦國的土地,吳起用五萬魏武卒戰勝十倍的秦軍,可見魏武卒強大的實力,這也是魏國初期強大的原因。

    三晉同盟

    從魏文侯開始,便意識到了"三晉同盟"的重要性。因為,以當時的局勢來看,趙、魏、韓三家可以說是剛剛分家,全都處在立足未穩的境地。以至於,"三晉"自誕生之初,列國便已經虎視眈眈,這個時候,"三晉同盟"成為了魏文侯的最佳選擇。魏文侯的存在,完全將"三晉"聚合成為了一股新力量。"三晉"除了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外,還使得魏國的地緣政治壓力驟減。並且,以這個同盟為基礎,魏國當時可以依仗趙、韓兩國,脅迫列國,甚至遏制列國的擴張。只不過,後來到了魏惠王時期的時候,"三晉同盟"走向了崩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歐冠僅剩下最後一輪你認為利物浦和大巴黎誰會順利出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