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庭州行者
-
2 # 四十五度說
一六八八年英國透過不流血不犧牲的光榮革命推翻了封建王朝統治,緊接著次年頒佈了權利法案,以法律的形式對國王的權利進行了明確的限制,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在政治制度上為資本主義的發展保駕護航,經過這一系列變革後的英國在經濟,軍事,文化方面迅速發展。綜合國力日新月異,國際各方勢力對比發生劇烈的變化。而大清帝國實行閉關鎖國政策,任憑外界風雨飄搖,依舊關起門來搞封建小農經濟。
英國崛起之後,透過三次英荷戰爭,控制了制海權,成為了新一代的海上霸主。在十八世紀中葉透過七年的戰爭從法國手中佔領了加拿大,十九世紀初擊敗拿破崙領導的法蘭西第一帝國,英國成為了主導國際事務的超級大國。十九世紀初,英國控制著全球三分之一的陸地和十分之七的海洋,殖民地遍及世界各地,無時無刻都能看到太陽昇起,號稱大不列顛日不落帝國。
儘管英國和中國一個在歐亞大陸的這頭一個在歐亞大陸的那頭,兩者隔著海洋和大陸。但是隨著英國不斷的進行對外擴張,為了開啟中國市場的大門,遲早會將手伸到華人的頭上。而十八世紀的中國正在經歷康乾盛世,整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佔到了世界上的三分之一。國土面積超過了當時英國加上所屬殖民地面積的總和,一共有一萬三千萬平方米,中央集權的統一多民族國家實力足以和英國匹敵。
這也是封建王朝的頂峰,在此之後中國在世界上所處的形勢急劇下降。停滯不前與蒸蒸日上形成了強烈的落差,英國最終超過了清朝,成為了世界霸主,前後發動了兩次鴉片戰爭,用大炮轟開了中國緊閉的大門。
-
3 # 葉克飛
說清朝和英國的對比之前,先來看看清朝和美國的一個對比:乾隆和華盛頓居然是同一個時代的人,並且都於1799年去世。
乾隆在位時,大興文字獄,鉗制言論和思想,編撰《四庫全書》只留便於統治的書籍,大量書籍就此湮滅,文化遭遇大劫難。閉關鎖國,使得中國大大落後於西方。至於華盛頓,他領導美國獨立戰爭,主持制憲會議,促成美國憲法出爐。總統任期內搭建了美國現代政治和自由經濟的基礎。
這個差距有多大,明眼人一看就知道。
再來看看清朝和英國——
1687年,牛頓提出三大定律。也是那個時期,他創立微積分,英國在數學和物理學領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此時的中國,還沒有導數概念和力學概念。
1689年光榮革命,英國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從法律上明確了君主的權力。此時正是康熙年間,康熙正在南巡。
1701年,喬治一世登上英國王位。這個德意志人並不被英華人所認同,但他的王朝到維多利亞王朝的這段時期,正是英國黃金時代的開啟。也是其在位期間,內閣制開始確立。此時的清朝,還在康熙年間。
1776年,亞當·斯密寫出《國富論》,直到今天還影響著整個世界。也是那一年,瓦特發明了蒸汽機,西方世界就此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一年,乾隆還在忙著自己的“十全武功”。
1783年,第一艘蒸汽輪船在英國下水,乾隆正忙著《四庫全書》,打著“全書”的名義,毀掉了無數“有礙統治”的典籍,造成了中華文化的大劫難。
1814年,世界上第一臺蒸汽機車在英國開始執行,清朝的嘉慶皇帝則重啟捐官,以充實國庫。
1831年,法拉第發現電磁感應,這一年,後來的咸豐皇帝剛剛出生。
差距有多大,看看就知道。
回覆列表
這個問題有些籠統,因為清朝一共267年,在從1644年到1911年,都屬於清朝。在這二百多年裡,英國經歷了翻天覆地的變革。所以,題目中所給的“清朝時期”最好還是明確一下時間限制,說明是哪個時間段最好。
那麼,這二百多年裡,英國究竟發生了什麼變化,其社會進步過程又是如何,筆者且在此列舉一番。既然是文明,那麼須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政治,科學,技術,社會,社會化。至於殖民擴張,則不算在其中。
先看政治。政治理論上,約翰.洛克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論,這些理論對現代人而言是相當熟悉:三權分立(確切而言應當是權力制衡理論,法國啟蒙運動時孟德斯鳩將其細化為三權分立),社會契約,天賦人權,最佳政體(洛克當時人為是君主立憲,因為君主立憲滿足他提出的其他理論),以及人民革命權利說(與天賦人權相適應)。這些理論,是現代民主政治體制構建的理論基石,而中國彼時根本沒有產生過任何系統化的政治理論。
而在制度構建上,1689年光榮革命,事實上確立了君主立憲制,從法律上明確了君主的權力,從而限制之。而1701年英國議會通過了《王位繼承法》,明確規定了確立王位繼承人的權力屬於議會。正是這一法案,在後來的一次事件中,發揮了巨大作用。彼時,安妮女王去世,由於其沒有後裔,則王位候選人的範圍擴大了不少。而議會別有用心地選舉了漢諾威選帝侯喬治一世,議會知道此人不會英語且無心政治,故而選擇他。正是從喬治一世開始,英國內閣從向國王負責轉向向議會負責,而內閣制也真正確立。
後來,英國在十八世紀六十年代和19世紀30年代兩次進行議會改革,擴大了選民的範圍,使得議會真正從貴族手中轉移到資產階級手中,民主化程序進一步加速。
而彼時的中國,隨著軍機處的設立,皇權反而加強不少。當然皇權加強,對中國而言,是政治制度慣性產生的必然結果,但就世界文明發展的趨勢而言,這樣做是落後的。
科學上,牛頓在18世紀初期提出了經典力學的牛頓三大定律,同時,牛頓也創立了微積分,英國在物理學和數學領域,取得重大成果。而彼時,中國的數學體系中,尚不存在導數這個概念,更弗論微積分;而物理學,中國根本沒有一個明確的“力”的概念和單位,更弗論力的計算與加速度。而法拉第於1831年發現了電磁感應,從而獲得了產生交流電的原理,彼時的中國,尚且不能使用電力。
經濟領域,在理論方面,產生了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以亞當斯密為代表。他們明確了政府與市場的界限,明確了政府在市場經濟中政府的作用,其具體的理論在此不細述,如有興趣,可閱讀亞當斯密的《國富論》,《道德情操論》,彼時為18世紀50年代,中國正處於乾隆皇帝時期。而在制度方面,資本主義經濟迅速發展,機器取代人力,生產效率提高;同時,金融行業也迅速發展,股票等與金融相關的事物已然產生。
技術方面,在此不加論述,因為實在是太多。就諸位可以想到的,火車,輪船,蒸汽機等,均是在英中國產生並且發展起來的(輪船不是,但是其動力是蒸汽)。
而社會方面,由於資本主義的發展,貧富差距變大,兩極分化嚴重。就日常生活方面,和如今已經沒有太大差別。城市化水平也不斷提高,城市規模不斷擴大,甚至出現了專門的工業城市,如曼徹斯特等。
總而言之,英國在這二百餘年的時間中,時刻發生著巨大的變化,但是中國社會,則處於停滯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