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Fandy

    兄終弟及,在儒家文化統治的中國古代,皇位的繼承這樣辦而且合法的,不是很多。特別是在皇帝有子嗣的情況下。當然,謀朝篡位的不算,像蒙古滿族那樣的少數民族不算。

    趙匡胤文武雙全,陳橋兵變之後黃袍加身成為宋朝的開國高祖。但令人匪夷所思的是,他沒有將皇位傳給自己的長子德昭,而是傳給了弟弟趙光義。

    據說趙匡胤臨終之時,讓太監王繼恩宣皇子趙德芳,結果卻來了弟弟趙光義。然後就有了燭光斧影的成語。

    趙光義在5年之後,向世人們出示了金匱之盟,大義是皇太后認為周朝孤兒寡母,才被趙匡胤鑽了空子。為了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讓宋朝千秋萬代,建議趙匡胤,自己死後將皇位傳給弟弟趙光義。趙匡胤一代明君,答應了這樣合理的要求。

    當然這是趙光義自己的說法。事實的真相可能非常殘酷。因為如果是合法的,沒必要等到5年之後。也不會等自己死了之後,不把皇位再傳回去。一切的資料都表明,燭光斧影不是空穴來風。

    但天理昭昭,因果迴圈,屢試不爽。187年後,趙構又將皇位傳給了趙匡胤的後人趙慎。野史還記載趙構做了一個神奇的夢。也就是說當年趙光義確實殺了趙匡胤。

    所以說趙匡胤把皇位傳給弟弟,實屬無奈。

  • 2 # Liwenqiang1010

    首先要知道趙匡胤是突然去世的,也就是說還沒來得及處理後事,安排繼位人就死了,而且死得很奇怪,開寶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趙匡胤召其弟趙光義飲酒,共宿宮中;隔日清晨,趙匡胤暴死,享年五十歲,關於趙匡胤的死,《湘山野錄》有“燭影斧聲”的說法大行於世,認為趙匡胤是被意圖篡位的趙光義謀殺。趙光義為了證明自己即位的合理性,提出了世所未見的“金匱之盟”一說,說趙匡胤生前承諾母親杜太后,日後將帝位傳給光義。

    那麼“燭影斧聲”和“金匱之盟”是否可信呢?

    “燭影斧聲

    宋開寶九年(公元976年)十月壬午夜,太祖趙匡胤大病,招晉王趙光義議事,左右不得聞。席間有人看見宮內燭影搖動,彷彿趙光義離座退避,又過片刻,聽到斧子戳地擊物的聲音。當夜,太祖駕崩,宋皇后讓王繼恩去叫秦王趙德芳來。但在這時,王繼恩忽然叫道“晉王來了!”宋皇后見趙光義,大吃一驚!對光義乞求道:“吾母子之命,皆託於官家。”趙光義哭著回答道:“共保富貴,勿憂也!”後晉王光義繼位,史稱太宗,改元太平興國。

    “金匱之盟”

    宋太祖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甲午,太后杜氏崩,太后生病時,與太祖、趙普立下“金匱之盟”,定下在太祖百年之後由其弟光義繼位(《宋史紀事本末》記載說“汝百年之後,當傳位於光義,光義傳於光美,光美傳於德昭(太祖子)”)。後太祖逐漸加封光義直至“晉王”。此間,宰相趙普一直反對光義繼位,主張立太祖之子,973年8月趙普被罷相,同年9月立太祖三弟光義為“晉王”。

    而親王+京尹一直是五代以來皇儲的標配,也就是說早在開寶六年,趙光義就已經是“開封尹+晉王”,完全符合當時的皇儲身份,並且大權在握,參與各種朝中事務。

    與之相反我們再來看看趙匡胤的兩個成年的兒子,趙德昭(26歲)和趙德芳(18歲)卻只是掛名的節度使和防禦使,不僅沒有實權,而且從未參與過國家政務。

    需要注意的是:杜太后去世僅僅一個月後,宋太祖趙匡胤就正式封自己的弟弟趙光義為“開封尹”。五代時期的皇室成員,一旦被確立為京城的府尹,也就是想當於皇儲,皇位的繼承人。如後晉少帝石重貴,後周世宗柴榮,在繼位前的實際職位都是“開封尹”。由此可見,杜太后的《金匱之盟》並非空穴來風。

    最後,杜太后雖然在史書中素有賢名,但說到底,她也是個母親。歷史上,溺愛幼子,希望長子可以把王位或者皇位傳給弟弟的太后屢見不鮮,如鄭莊公的母親,和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等等。因此,杜太后心存私心,溺愛幼子趙光義,希望二兒子趙匡胤日後能把皇位傳給自己最喜歡的兒子趙光義也在情理之中。而且《宋史》《續資治通鑑》等正史也明確記載了:杜太后“尤愛光義”。

    由此可見,趙匡胤傳位於趙光義是很早就安排好的,並非傳言,但是歷史真相究竟如何,也許只有當事人才知道!

  • 3 # 挖了恐龍侃歷史

    第一,燭影斧聲,歷代史家都認為趙匡胤的非正常的死亡是趙光義害死的,《湘山野錄》是最早提出燭影斧聲的。說是趙匡胤意圖傳位給趙德芳,但被太監太監王繼恩出賣,趙光義提前入宮,謀奪帝位,但在書裡只說了趙光義竊取皇位,沒有說趙光義害死趙匡胤。而且此書被後世認為是偽書,不能作為史料。但一代史學大家司馬光在《淶水記聞》記載了相關記敘。司馬光認為趙光義是合法登基不存在謀奪帝位的說法,應該說作為一代大學者的司馬光說法是可信的,宋皇后提前通知趙德芳入宮,卻是違背了趙匡胤的遺命,有私心希望自己兒子當皇帝的目的,但王繼恩秉承了太祖遺命讓趙光義入宮,但宋後就此得罪了趙光義。所以下場很不好。趙匡胤所在的時代,是五代這個中國歷史上特殊時代的延續。在趙匡胤生前,確立趙光義的繼承人地位是個合理的選擇。如果趙匡胤再活個十年二十年,國家穩定後,會有很大機率逐步削弱趙光義勢力,讓自己兒子繼位。但可惜趙匡胤只活了49歲,還沒來得及做這些。

    第二,五代時期是個綱紀廢弛,沒有現在我們一般印象中的中國古代常見的君臣大義之類存在,天子兵強馬壯者為之才是當時的主流思想。一個年富力強有一定軍事經驗和強大黨羽勢力的繼承人,才有可能坐穩位置。老皇帝一紙詔命就能立個太子坐穩位置,在這個時代是不存在的。趙匡胤發動陳橋兵變,篡奪柴家皇位,就是很典型的案例。柴榮英年早逝,繼位的兒子年齡太小。即使不被趙匡胤篡奪,也會被其它實權大將篡奪,基本沒可能保住位置。趙匡胤在位期間,還不能確定自己的大宋會不會也是一個短命王朝,五代變成六代。趙匡胤扶植自己的弟弟趙光義,以免自己萬一像柴榮一樣突然病逝時家族無強力人物繼位,也算是一個合理的選擇。

    第三,陳橋兵變趙匡胤稱帝后不久,趙光義就被封晉王出任開封府尹。按五代慣例,親王加開封府尹已經是繼承人的標準配置。就是說趙匡胤做皇帝后不久,就已經確定了弟弟趙光義按五代慣例的繼承人地位。趙匡胤在位期間,天下還沒完全一統。趙匡胤去世前一年的975年,宋軍才平定南唐。趙匡胤去世時,宋軍還沒平定契丹的附庸政權北漢。此時依舊有讓年長且已經形成自己勢力的趙光義繼位保證能坐穩位置的需要。趙匡胤去世前,雖然趙德昭已經26歲,但趙德昭缺乏軍事經歷也還沒形成自己的班底。趙匡胤想傳位趙德昭的話,需要時間給予趙德昭豐富自己的經歷形成自己的黨羽班底。而趙光義長期已經是實際的繼承人,趙匡胤下決心去削弱趙光義勢力也需要費一番功夫。從歷史上來說,趙匡胤去世前,還沒有下定決心削弱趙光義勢力培養趙德昭。趙匡胤去世時年齡不大,如果多活十年二十年,有很大機率去努力自己讓自己兒子繼位,但歷史沒有給趙匡胤時間。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華田園貓年齡體重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