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濤哥觀歷史
-
2 # 小南史
清朝婚姻時興父母包辦制度,一朝天子也不例外,皇帝要娶誰為皇后這件事,更不能單純由皇帝喜歡誰來做決定。
皇帝到了大婚的年紀,皇太后會召了輔政大臣議婚,根據朝中重臣品級、家族勢力等,選出幾名女子,隨後多方考量後,敲定皇后人選。
皇后人選確定後,皇太后下慈諭,命皇帝娶某女為後,並以此昭告天下。再由翰林院撰寫冊文、寶文,禮部監製金冊、金寶,內務府準備彩禮諸事,欽天監選定納采諸禮的吉日,一切都要按照章程行事。
議婚之後,便需要納采。所謂納采,即下聘禮。皇家聘禮有嚴格規定,需要向皇后家中頒賜江南進貢的雲緞100匹,精細棉布200匹,用10匹鞍轡具全的文馬拉著。
納采當日,負責納采的正副使在太和殿前的丹墀左等候,隨後內務府將聘禮拉過來。待到欽天監定下的吉時,早等在一側的宣旨官走上前,向正副使宣讀皇帝旨書,上曰:“皇帝欽奉皇太后懿旨,納某氏某女為後,命卿等持節行納采禮”。皇帝旨書讀完,由正使叩拜接過,再率副使前行。內務府內官員則趕著文馬,載著聘禮跟在隊伍後面。沿路要鑼鼓齊喧、淨土鋪路,若行經集市,兩側則有官兵把守,路邊百姓也需要行跪拜禮。
此時皇后父親已率闔家眾小在府門口迎接,見到納采隊伍後,全府叩首。正使宣讀旨書並授禮,其父依然叩首接過。禮畢,正副使及內務府官員回宮覆命。
同日,皇后府中也會設宴,宴請家人好友,公主與朝中大臣命婦均會出席,眾人宴罷,再次輪流恭賀一番,各自回府,納采禮到此結束。
緊隨其後便是納徵禮,納徵禮的儀式和宴請方式和納采禮的基本相同,只是這一次皇帝頒賜的禮品規格要更高一些,需要用20匹鞍轡齊全的文馬拉著,車上載著黃金百兩,白銀萬兩,金銀茶器、金銀玉碗、銀盆等各一雙,還有錦緞千匹,冬夏朝服、貂裘皮衣各兩套,還有數不盡的玉石瑪瑙等。
隨納徵禮一起的還有四位來自宮中的教養嬤嬤,大婚之前都會住在皇后府中,教導其宮中禮儀。冊迎禮是皇家大婚諸禮中最隆重的典禮。
大婚前一日,皇帝要派遣官員告祭天地、太廟。大婚當日,鴻臚寺與禮部官員於太和殿外陳設皇帝儀仗和宮廷樂器,殿內則設香案,上面擺著冊封皇后用的金冊、金寶。
宮中處處張燈結綵,一派喜慶景象。在皇后儀駕經過的地方,如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等處,還臨時搭蓋了“囍”字綵棚、彩門。
當欽天監宣佈吉時已到,皇帝穿禮服、乘輿去慈寧宮拜謁皇太后,禮畢,皇帝再回太和殿上,此時鼓樂齊鳴,宣旨官上前讀旨:“皇帝欽奉皇太后懿旨,納某氏為皇后。茲當吉日良辰,備物典冊,命卿等以禮奉迎”等。
宣旨結束後,奉迎正副使對皇帝行叩拜禮,而後率眾出太和門,到皇后府邸奉迎皇后。此日皇后府邸亦披紅掛綵,粉飾一新。
皇后父親率族中男女老幼於府門口跪迎,女官則手捧冠服入院內,皇后在女官服侍下穿戴完畢後,至前廳跪受金冊、金寶,然後登鳳輿,擺儀駕入宮。
皇后父親率族中男女老幼於府門口跪迎,女官則手捧冠服入院內,皇后在女官服侍下穿戴完畢後,至前廳跪受金冊、金寶,然後登鳳輿,擺儀駕入宮。
鳳輿後是浩浩蕩蕩的抬送嫁妝的隊伍。嫁妝有金銀珠翠、服裝、傢俱等,常有數百抬之多,每抬需要兩至四名青壯小夥。
鳳輿經大清門、午門、太和門至太和殿階下止,等在一側的命婦們跪迎皇后入坤寧宮與皇帝行合巹禮。
巹即瓢,民間漢族婚禮時,常將一瓠對剖為兩瓢,瓢內盛酒,新人各用一瓢,稱為“合巹”,寓意夫妻一體,恩愛和諧。
進合巹宴時,皇后在命婦的服侍下淨面、穿戴禮服,帝后面對面坐在新床上,新床掛五彩百子帳,鋪大紅龍鳳雙喜被褥,宴上所用餐具均以紅色為主,並裝飾百子、雙喜等花紋。所食菜點也全所食菜點也全部所食菜點也全部以“龍”“鳳”“呈”“祥”“乾”“坤”“和”“泰”“囍”等字為名。
帝后進合巹宴時,還有命婦在室外念“交祝歌”,祝福帝后多子多福。
是夜,帝后同寢於坤寧宮洞房中,正式結為夫妻。
大婚第二日,皇后著禮服出坤寧宮,乘輿至慈寧宮向太后行朝見禮,即民間的拜見公婆禮,並親自服侍太后盥洗和用早膳。禮畢,皇后乘輿回坤寧宮。
第三日,皇帝率群臣向太后行慶賀禮,禮畢,皇帝及眾朝臣回太和殿,並頒發詔書,將大婚盛典曉諭天下。同日,公主、命婦等女眷則至坤寧宮向皇后行禮,以示祝賀。
太和殿上同樣會舉辦盛大宴會,慶祝皇帝大婚,王公百官均會參加,至此大婚禮成。
以後,皇后由坤寧宮東暖閣遷至東、西六宮中的某宮居住,是為“本宮”。
皇帝大婚也是民間的喜慶日子,大婚前後,全國官民均須穿紅戴綠、張燈結綵,以示舉國同慶。
有歷史照片的皇帝大婚,就只有清末皇帝溥儀的了。當然了,溥儀結婚時期是1922年了,當時已經可以說清帝國已經滅亡了,據說皇帝溥儀為了這次婚禮,變賣了許多東西,差點連《四庫全書》都賣給日本人了。
黑白照片也看不出具體的規模了,當然了,作為末代皇帝的婚禮肯定也是不能同鼎盛時期的相比了。
不僅觀禮的人少了,許多城牆都已經斑駁脫落了,應正了,虎落平陽被犬欺,落魄鳳凰不如雞呀!
-
3 # 濤哥觀歷史
我是農村俗人,我來回答。
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婚姻大事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大事,即使普通人都想把婚禮辦得風風光光的,那麼古代一國之主的婚禮又會是什麼樣子呢?清朝裡現在已經100多年,有幸的是那時候已經有了相機記錄下了一場罕見婚禮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娶皇后婉容的場景。圖為迎婚的儀仗隊。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從老照片可以看出迎婚的隊伍有點死氣沉沉,加上老照片的破舊感,給人一種看恐怖片的感覺,讓人覺得毛骨悚然,瘮得慌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其實當時的清朝已經風雨飄渺,一個偌大的王朝已經到了奔潰的邊緣,照片拍攝於1922年,當時皇帝溥儀變賣了很多珍寶才有錢娶婉容,可以想象當時有多慘,都開心不起來。圖為停放在乾清宮前的鳳輿。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神武門前的婚禮儀仗隊,看起來有點寒酸,當時的晚晴國庫已經被掏空了。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皇后婉容在大婚的時候穿的衣服,雖然老照片看起來不清楚,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婉容的美貌,在當時是很少見的。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溥儀大婚時的打扮,看起來有點年輕,溥儀年幼時就繼承皇位。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婉容和其他女賓的合影。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大婚第二天,溥儀與婉容和賓客合影,老照片裡面好像有外華人,在當時外華人在清朝的地位都非常的高。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婚前的婉容,打扮非常的簡單。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婚前的婉容,旁邊兩個是侍奉她的丫鬟。
-
4 # 小南史
清朝婚姻時興父母包辦制度,一朝天子也不例外,皇帝要娶誰為皇后這件事,更不能單純由皇帝喜歡誰來做決定。
皇帝到了大婚的年紀,皇太后會召了輔政大臣議婚,根據朝中重臣品級、家族勢力等,選出幾名女子,隨後多方考量後,敲定皇后人選。
皇后人選確定後,皇太后下慈諭,命皇帝娶某女為後,並以此昭告天下。再由翰林院撰寫冊文、寶文,禮部監製金冊、金寶,內務府準備彩禮諸事,欽天監選定納采諸禮的吉日,一切都要按照章程行事。
議婚之後,便需要納采。所謂納采,即下聘禮。皇家聘禮有嚴格規定,需要向皇后家中頒賜江南進貢的雲緞100匹,精細棉布200匹,用10匹鞍轡具全的文馬拉著。
納采當日,負責納采的正副使在太和殿前的丹墀左等候,隨後內務府將聘禮拉過來。待到欽天監定下的吉時,早等在一側的宣旨官走上前,向正副使宣讀皇帝旨書,上曰:“皇帝欽奉皇太后懿旨,納某氏某女為後,命卿等持節行納采禮”。皇帝旨書讀完,由正使叩拜接過,再率副使前行。內務府內官員則趕著文馬,載著聘禮跟在隊伍後面。沿路要鑼鼓齊喧、淨土鋪路,若行經集市,兩側則有官兵把守,路邊百姓也需要行跪拜禮。
此時皇后父親已率闔家眾小在府門口迎接,見到納采隊伍後,全府叩首。正使宣讀旨書並授禮,其父依然叩首接過。禮畢,正副使及內務府官員回宮覆命。
同日,皇后府中也會設宴,宴請家人好友,公主與朝中大臣命婦均會出席,眾人宴罷,再次輪流恭賀一番,各自回府,納采禮到此結束。
緊隨其後便是納徵禮,納徵禮的儀式和宴請方式和納采禮的基本相同,只是這一次皇帝頒賜的禮品規格要更高一些,需要用20匹鞍轡齊全的文馬拉著,車上載著黃金百兩,白銀萬兩,金銀茶器、金銀玉碗、銀盆等各一雙,還有錦緞千匹,冬夏朝服、貂裘皮衣各兩套,還有數不盡的玉石瑪瑙等。
隨納徵禮一起的還有四位來自宮中的教養嬤嬤,大婚之前都會住在皇后府中,教導其宮中禮儀。冊迎禮是皇家大婚諸禮中最隆重的典禮。
大婚前一日,皇帝要派遣官員告祭天地、太廟。大婚當日,鴻臚寺與禮部官員於太和殿外陳設皇帝儀仗和宮廷樂器,殿內則設香案,上面擺著冊封皇后用的金冊、金寶。
宮中處處張燈結綵,一派喜慶景象。在皇后儀駕經過的地方,如午門、太和門、太和殿、乾清宮等處,還臨時搭蓋了“囍”字綵棚、彩門。
當欽天監宣佈吉時已到,皇帝穿禮服、乘輿去慈寧宮拜謁皇太后,禮畢,皇帝再回太和殿上,此時鼓樂齊鳴,宣旨官上前讀旨:“皇帝欽奉皇太后懿旨,納某氏為皇后。茲當吉日良辰,備物典冊,命卿等以禮奉迎”等。
宣旨結束後,奉迎正副使對皇帝行叩拜禮,而後率眾出太和門,到皇后府邸奉迎皇后。此日皇后府邸亦披紅掛綵,粉飾一新。
皇后父親率族中男女老幼於府門口跪迎,女官則手捧冠服入院內,皇后在女官服侍下穿戴完畢後,至前廳跪受金冊、金寶,然後登鳳輿,擺儀駕入宮。
皇后父親率族中男女老幼於府門口跪迎,女官則手捧冠服入院內,皇后在女官服侍下穿戴完畢後,至前廳跪受金冊、金寶,然後登鳳輿,擺儀駕入宮。
鳳輿後是浩浩蕩蕩的抬送嫁妝的隊伍。嫁妝有金銀珠翠、服裝、傢俱等,常有數百抬之多,每抬需要兩至四名青壯小夥。
鳳輿經大清門、午門、太和門至太和殿階下止,等在一側的命婦們跪迎皇后入坤寧宮與皇帝行合巹禮。
巹即瓢,民間漢族婚禮時,常將一瓠對剖為兩瓢,瓢內盛酒,新人各用一瓢,稱為“合巹”,寓意夫妻一體,恩愛和諧。
進合巹宴時,皇后在命婦的服侍下淨面、穿戴禮服,帝后面對面坐在新床上,新床掛五彩百子帳,鋪大紅龍鳳雙喜被褥,宴上所用餐具均以紅色為主,並裝飾百子、雙喜等花紋。所食菜點也全所食菜點也全部所食菜點也全部以“龍”“鳳”“呈”“祥”“乾”“坤”“和”“泰”“囍”等字為名。
帝后進合巹宴時,還有命婦在室外念“交祝歌”,祝福帝后多子多福。
是夜,帝后同寢於坤寧宮洞房中,正式結為夫妻。
大婚第二日,皇后著禮服出坤寧宮,乘輿至慈寧宮向太后行朝見禮,即民間的拜見公婆禮,並親自服侍太后盥洗和用早膳。禮畢,皇后乘輿回坤寧宮。
第三日,皇帝率群臣向太后行慶賀禮,禮畢,皇帝及眾朝臣回太和殿,並頒發詔書,將大婚盛典曉諭天下。同日,公主、命婦等女眷則至坤寧宮向皇后行禮,以示祝賀。
太和殿上同樣會舉辦盛大宴會,慶祝皇帝大婚,王公百官均會參加,至此大婚禮成。
以後,皇后由坤寧宮東暖閣遷至東、西六宮中的某宮居住,是為“本宮”。
皇帝大婚也是民間的喜慶日子,大婚前後,全國官民均須穿紅戴綠、張燈結綵,以示舉國同慶。
有歷史照片的皇帝大婚,就只有清末皇帝溥儀的了。當然了,溥儀結婚時期是1922年了,當時已經可以說清帝國已經滅亡了,據說皇帝溥儀為了這次婚禮,變賣了許多東西,差點連《四庫全書》都賣給日本人了。
黑白照片也看不出具體的規模了,當然了,作為末代皇帝的婚禮肯定也是不能同鼎盛時期的相比了。
不僅觀禮的人少了,許多城牆都已經斑駁脫落了,應正了,虎落平陽被犬欺,落魄鳳凰不如雞呀!
回覆列表
我是農村俗人,我來回答。
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婚姻大事是很多人一輩子的大事,即使普通人都想把婚禮辦得風風光光的,那麼古代一國之主的婚禮又會是什麼樣子呢?清朝裡現在已經100多年,有幸的是那時候已經有了相機記錄下了一場罕見婚禮清朝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娶皇后婉容的場景。圖為迎婚的儀仗隊。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從老照片可以看出迎婚的隊伍有點死氣沉沉,加上老照片的破舊感,給人一種看恐怖片的感覺,讓人覺得毛骨悚然,瘮得慌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其實當時的清朝已經風雨飄渺,一個偌大的王朝已經到了奔潰的邊緣,照片拍攝於1922年,當時皇帝溥儀變賣了很多珍寶才有錢娶婉容,可以想象當時有多慘,都開心不起來。圖為停放在乾清宮前的鳳輿。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神武門前的婚禮儀仗隊,看起來有點寒酸,當時的晚晴國庫已經被掏空了。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皇后婉容在大婚的時候穿的衣服,雖然老照片看起來不清楚,但是還是可以看出婉容的美貌,在當時是很少見的。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溥儀大婚時的打扮,看起來有點年輕,溥儀年幼時就繼承皇位。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婉容和其他女賓的合影。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大婚第二天,溥儀與婉容和賓客合影,老照片裡面好像有外華人,在當時外華人在清朝的地位都非常的高。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婚前的婉容,打扮非常的簡單。老照片直擊清朝皇帝大婚全過程:圖為婚前的婉容,旁邊兩個是侍奉她的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