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國際藝術書畫
-
2 # 字如其人教育
誠然,楷書是基礎,是練好書法的必經之路,但並非唯一途徑。
我們通常說到楷書,首先想到的是歐顏柳趙四大家。這四種書體或者它所代表的派系,就我個人來說,柳最好學,因為多用方筆,且瘦健;顏次之,因為筆畫肥碩,結體寬放,相對來說比較好把握;趙再次之,雖然趙字無真楷,很多筆畫帶有行書筆意,但因為趙綜各家之長,功底如果不紮實,往往只得其形難得其神。最難的,當然是歐,歐不僅對筆畫要求極高,且結體十分嚴謹、險峻,所以,很多初學者堅持一個階段,最後都放棄了。
一、小孩子,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生入門,可以從隸書入手。
因為隸書筆畫相對平緩,極少出現方筆、切筆、轉筆等難度較大的筆法技巧,所以,小孩子學起來十分容易上手,只要用心練習一段時間,都可以寫出比較成形的作品。
二、成年人,可以試著從行書入手。
寫到這裡,很多書友肯定會發出疑問:我楷書都沒寫好,就讓我寫行書啊?行書不是更難嗎?非也,不是這麼回事。
成年人如果沒有拿過毛筆,從零基礎起,那麼難度不亞於一個孩子。孩子在一些方面的領悟或者入門速度不見得比成年人差。既然有難度,且楷書又十分規整謹嚴,那麼不妨拿一支筆信手塗鴉,先練習墨水透過軟的筆尖寫到紙上是一種什麼樣的效果。因為成年人有較多閱歷,多數人都會寫行書,寫得好壞無關緊要,既然有了行書的模板在腦海,那麼拈一根筆管在手塗鴉,就會簡單得多。
塗鴉上一段時間,當然,不是讓你信手塗鴉,而是照著字帖摹形——最初只能限於臨摹形狀,筆性、墨性或者線條入紙深淺以及筆畫的粗細,都有了一定的瞭解和把握後,就可以試著放下,去練習楷書。
最後,楷書雖然不是學習書法的唯一途徑,但是,真正要把字寫好,楷書,必不可繞過。
-
3 # 凡人老胡
經常有些人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學好楷書打好基礎,學篆隸行草都沒壓力,是真的嗎?
一:這些人犯了一個根本性的認知錯誤,那就是把文字體系和書法體系混為一談。中國自秦以來,統一的觀念深入人心,不論是在軍事政治還是文化方面,所謂“車同軌,書同文”,說白了就是天下只能有一種文字。但是呢,這一種文字,卻有多種的表現形式,所謂“秦書八體”也(《說文解字》:“自爾秦書有八體:一曰大篆,二曰小篆,三曰刻符、四曰蟲書、五曰摹印、六曰署書、七曰殳書、八曰隸書。”),這八種字型都是為官方所承認的。
二:“字型”這個概念,在文字體系和書法體系中概念是不同的。在文字體系中,“字型”是為了適應不同場合產生的概念,趨向於實用,那麼在中國“大一統思想”的影響下,必然會出現一種在文字體系中具有統治性普遍性的書體,秦代是小篆,西漢還是小篆,東漢變成隸書,魏晉南北朝楷隸兼用但是總體趨向於楷書,唐代是楷書,到宋代,由於印刷術普及(其實唐代就有了),實用性達到了頂峰,楷書的統治地位基本確定,後面都沒有再變過(有人說為什麼印刷術不用行草?一是工藝會更復雜,二是文字體系是為語言體系服務的,一個成熟的語言體系,配套的文字系統不能太簡化,否則容易產生歧義,英文有26個字母,漢字卻只有永字八畫(有些沙雕肯定又跳出來槓,呵呵不止這八個喲,呵NM幣!有本事你給我湊26種筆畫出來?),這樣少的基礎必須有一定的複雜度才能保證嚴謹,而行草簡化得太過就缺少這種嚴謹性),所以,在文字體系中,說某種書體是基礎或者更嚴格的說是主體是沒有毛病的。
三:而書法體系就不一樣了,書法體系中的“字型”是文字體系“字型”在觀賞性藝術性上的延伸發展,趨向於觀賞。書法體系裡面的字型是相互獨立而又相互影響的,獨立的部分在於它們技法取向不同(書譜:篆尚婉而通,隸欲精而密,草貴流而暢,章務簡而便),相互影響的部分在於它們之間並不存在明顯的界限,會有很多中間衍生體。也就是說書法體系裡的篆隸行草真作為五種成熟的書體其實是地位平等的,不存在誰是誰的基礎的說法,因為藝術性不像實用,並不存在什麼標準,沒人會去制定一個所謂藝術體系確立誰才是正統(很多時候人們說某種藝術風格字型是主流是正統什麼的其實是把字型的兩種不同概念交叉著說的,並不嚴謹),因為不同字型之間的風格本來就是互相交匯的,就算有人吃飽了撐的要去定個標準,肯定也沒什麼卵用。那既然書法系統裡的書體地位平等,憑什麼說楷書是書法的基礎?最後田楷才是書法的基礎,學好田楷打好基礎。
回覆列表
楷書在初學書法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並不唯一。
書法的基礎是“正書”,而非楷書
孫過庭說學書法:初學分佈,但求平正。這個意思就是初學書法的時候,“平正”“分佈”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基礎。所謂平正就是結構穩正,所謂分佈就是布白均勻,無論是章法還是單字。
所以學什麼書體做基礎,沒什麼區別,關鍵是得學“正書”,才能起到“筆法”“結構”的基礎作用。
楷書的基礎作用是什麼呢?
①首先是筆法
學楷書,是因為楷書的運筆速度相對較慢,行筆教穩,適合初學。而且筆法交代清晰,容易學習,比如起筆行筆收筆的變化,在一個相對慢的節奏中變化,學習就比較容易上手。
這些基礎的筆法,如橫豎撇捺等,非常有力的鍛鍊了運筆的技巧,如行筆中的行筆粗細變化,快慢變化,用鋒變化等等。從這些筆畫的“形”上,開始接觸筆法,從而獲得筆法的基礎。
其實篆隸與楷書也是一樣的,都是中鋒運筆,篆書是藏鋒起,藏鋒收,行筆多轉法。隸書是多露鋒或折鋒起筆,運筆中有粗細變化,有露鋒平出,有回鋒收筆。相對篆書來說筆法更豐富了一些,提按的動作多了,折法多,轉法少。
楷書的筆法在隸書上也有一定的發展,綜合了藏露,有了變化,轉折變化,輕重變化更加豐富了,關鍵是運筆簡潔了,書寫速度上有所提升。
所以後代學書法多從楷書學起,因為接觸的法度比較全面,學完楷書之後可以上接篆隸,這是後世都學楷書入手的原因,但是從篆隸入手也並不影響基礎的學習,關鍵是楷書在當時是實用書體,篆隸是實用性不大,科舉不用,所以很少有人篆隸入手。
②結構、章法
其實楷書篆書隸書的結構和章法都是有相同之處的,在結構上:篆書比較挺拔,外拓,圓。隸書比較扁平,內縮,方。楷書就綜合了二者,如顏楷方正外拓,歐楷挺拔內縮。在章法上,都是字字平正分佈的,三者一樣。
這些基礎作用,在行草書中的作用是非常關鍵得,比如章草是隸書省筆,今草是楷書的省筆,如果正書的基礎不好,結構不準確,那麼對草書也是不可能把握的。比如,人穿人衣服好看,但是如果把衣服給貓狗穿上,就不說那回事了,因為“結構”不一樣。
所以楷書或說正書的作用,對書法的學習有著不可忽略的作用,想學行草一定要有正書基礎才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