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梁者昭日如月

    不知道這個答案是不是你要的:

    首先,這句話是來自於盧梭,對這句話的理解一定要放到盧梭所有著述的整體語境中,而不單單是將之放到一句話的語境中:人是生而自由,卻無往不在枷鎖之中。自以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盧梭眼中的社會自由與社會平等,實質上這裡的邏輯關係十分複雜,一個很好地問題便是,為什麼在盧梭那裡自由和平等之間產生聯接。

    這個問題要從盧梭對自由的理解說起。卡西勒在《盧梭問題》中認為,尋找人類的本質是盧梭的主要關注點之一。作為對古典政治哲學的迴應,盧梭從最基本的人性論處出發界定了人的本質是自由。他將其人的本質稱為自由主動的資質以及心靈的靈性。自由在盧梭看來就是意志的自由,他在《山中書簡》中寫道,自由不僅在於實現自己的意志,而尤其在於不屈服於別人的意志。施特勞斯在《論盧梭的意圖》一文中提到,盧梭將人的本質界定為“自由的施行者”,以取代“人是理性動物的古典定義”。在盧梭眼中,人由自由而非理性來界定本質。而這種自由在盧梭看來只存在於自然狀態之中。在《論不平等》一書中,盧梭為我們展示了人類在自然狀態下的自由場景。在這種狀態下,人與人之間處於一種隔絕孤立的狀態中,不存在任何人與人之間的聯合。這種情況,人們之間不會發生意志上的屈服,也就擁有自己的自由。

    這裡的自然狀態下的自由是一種不發生意志上得屈服的自由,所以與之相對應便是盧梭眼中的不自由實質上是一種個體在意志上依附於人。這裡的自由才真正是和平等聯絡到了一起。平等意味著人與人之間的無差別,因此不會依附,因之便獲得自由。盧梭在《愛彌兒》一書中提出了人的兩個依附,即對物的依附和對人的依附。他認為一旦人類進入了社會之中,便不可挽回地因為財富、權力甚至是生存條件而對他者產生依附,在最根本上,盧梭實質仍舊懷有極大地悲憫認為,人類從自然狀態進入社會狀態之時便永無止境地陷入了墮落的境地而無法自拔,無法返回到他所認為的最初的美好狀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公過生日婆婆託小姑子把禮物帶給我們,小姑子中途把禮物據為己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