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黑白文章澤淵詩
-
2 # 老頑童374236889
冠,一般平民百姓戴的帽子,冕,皇帝(秦之前叫天子)百官、士大夫以及豪紳之冠。冕的配飾有多種,最主要的就是旒,即流蘇。據我所知,一般帝王都用九旒,或十二旒。(一說二十四旒,那應該是前後兩邊合計二十四旒)用十旒的很少有聞。總之,旒數越多,表示越尊貴。
-
3 # gzl與世無爭
冠冕堂皇:古代帝王,官員戴著的禮帽。氣派非凡,莊重體面,莊嚴象徵光明正大。中國古代冠冕起源於周代,秦漢隋唐時期皇帝冠冕前後兩排垂簾十二旒之多(每條旒穿上十二顆玉珠)代表最高權力,是帝王的專用禮冠。冠冕前後兩排簾珠長短,條數、玉珠粒數多少粒來區別官職等級。周代帝王在舉行各種祭祀活動時,根據各項典禮形輕重分別穿六種不同樣式不同冕服,稱之六冕,冠冕制從此開始。隋朝以冕的長度顯示身份的尊卑,帝王之旒最長,皇太子和親王的旒要短兩寸。明朝建立後冕制度改革規定皇帝用冕前後各12條旒,每旒上12顆玉珠,太子11旒,每旒11顆珠,親王用9旒,每旒9顆珠。山東搏物館館藏朱元璋之子魯荒王朱檀的九旒冕,是目前古代冠冕儲存實物僅此一件無比珍貴的文物。
-
4 # 石門紅葉滿山谷
有個成語叫冠冕堂皇,形容人故意顯得外表莊嚴正大的樣子。
這裡的冕就出自【冕旒】。
冕冠(冕旒)十旒跟九旒是有區別的。
先說點題外話。
有一年去北京故宮,但見建築宏偉,富麗堂皇,由不得你不產生莊嚴,威嚴,神奇,神聖的感想,感嘆,感概。
然威嚴有餘,溫馨不足。也許是年代久遠,也許是故宮承載的歷史太多,故宮總給人一種沉舊,壓抑的感覺,遠沒有遊長城天壇等地的暢快。
現在想,這是【冕旒】之地,應當如此吧。
冕旒,是古代帝王戴的冕冠,頂端有一塊長形冕板,稱為“延”,前圓後方,象徵天圓地方。延的前後簷,垂有若干串珠玉,以綵線穿組,名“冕旒”,冕旒的多少和材質的差別,是用以區分地位高低,貴賤尊卑的重要標誌。
這是封建社會統治集團的智慧,森嚴的等級制度,猶如雷池,不能跨越。
冕冠上置旒的目的是為了“蔽明”,意思是王者觀察事物,不可“察察為明”,有點“難得糊塗”的意思,就是說,做為一個王者,必須洞察大體,包容細小的瑕疵,不可斤斤計較。
相傳冕制起源於黃帝,到周朝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最貴重者。
旒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隔各1寸,每旒長12寸。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有嚴格的規定和區別。
【1】,按典禮輕重分。
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
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
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
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
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
【2】,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
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每旒貫玉與旒數相等。
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
但到了後來,
旒漸漸只限於帝王,
於是“冕旒”成了帝王的代稱。
這是封建統治者的特權。
看看咱們的毛主席,
1955年9月27日,新中國正式實行軍銜制,毛主席主持元帥軍銜和勳章授予典禮。
而毛主席自己,堅辭不受大元帥軍銜。
主席說,讓我穿上大元帥服,多不舒服呀,到群眾中講話,活動,多不方便呀。
這是有著詩人浪漫氣質的共和國締造者的溫暖話語,
沒有依仗蓋世功勳的驕嬌二氣,沒有恃才傲物,
只有謙虛謹慎與平易近人,
從群眾來到群眾中去,
這就是領袖的卓越氣質!
-
5 # 葉之雄鷹
古代大夫以上的禮冠。頂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周禮·夏官·弁師》)
冕旒,古代中國禮冠之一種。相傳,冕制起於黃帝,至周代時始完備。古時帝王、諸侯、卿大夫參加盛大祭祀所服,冕旒為禮冠中最貴重者。
旒就是用五彩的繅(絲繩)12根,每旒貫12塊五彩玉,按朱、白、蒼、黃、玄的順次排列,每塊玉相間距離各1寸,每旒長12寸。漢代冕服的垂旒卻不限於五色,根據後漢書·輿服制的記載,十二旒為白玉串珠。
冕冠的旒數按典禮輕重和服用者的身份而有區別,按典禮輕重來分,天子祀上帝的大裘冕和天子吉服的袞冕用12旒;天子享先公服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天子祀四望山川服毳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天子祭社稷五祀服希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天子祭群小服玄冕,用3旒,每旒貫玉3顆。按服用者的身份地位分,只有天子的袞冕用12旒,每旒貫玉12顆。公之服只能低於天子的袞冕用9旒,每旒貫玉9顆;侯伯只能服冕,用7旒,每旒貫玉7顆;子男只能服毳冕,用5旒,每旒貫玉5顆;卿、大夫服玄冕,按官位高低玄冕又有6旒、4旒、2旒的區別,三公以下只用前旒,沒有後旒。
凡是地位高的人可以穿低於規定的禮服,而地位低的人不允許越位穿高於規定的禮服,否則要受到懲罰。天子為十二旒,周之諸侯王公之旒有九、七、五之分。但後來旒漸漸只限於帝王,於是“冕旒”則成了帝王的代稱。
回覆列表
加冕這個禮儀是中國古代皇帝上崗前的一項活動,如果沒有正式登基加冕,就算不是真正的皇帝,叫太子儲君什麼的,“加冕”後就意味著責任和權力,威望已經樹立,合法並實行權利,古代儀式也是很隆重,都會朝賀並大赦天下。《禮記》中記載:“夏后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也就是夏朝就設有三公九卿,《周禮·夏官·弁師》中曰:“頂有延,前有旒,故曰‘冕旒’。天子之冕十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從這裡看出來,12是一個權威的象徵,也是一個總和的數字,三公九卿剛好十二,都是天子的,所以天子的帽子有十二旒也就成了必然,象徵著十二個月,十二生肖,寓意著週而復始,一代接一代,代代相傳。當我們看到電視劇有些王公大臣有了豐功偉績,皇帝就會降旨加官進爵,有一項也就是賜九錫,有可能九就是皇帝的吉祥語,天下九州,天下都是天子的,那麼大臣也是天子的,九就意味著下屬,九也有倫理和因果,可以加九錫,賜九旒,也可以滅九族,古代官員端冕凝旒是有嚴格的規定,森嚴的封建制度造就了這樣的等級文明。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社會形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