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愛歷史的小蝸牛
-
2 # 使用者振華
朱允炆為明朝第二位皇帝,其父懿文太子朱標英年早逝後,明太祖朱元璋將其封為皇太孫,洪武31年朱元璋駕崩,朱允炆繼位,年號為建文,大家一般稱之為建文帝,朱允炆上臺以後,對於那些手握大權的藩王叔叔們極度不放心,如芒在背寢食不安,開始削藩,在這種情況下燕王朱棣以清君側為由起靖難之役,經過三年苦戰,朱棣攻下南京,朱允炆不知所蹤,朱棣逆襲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
剛開始明成祖朱棣逆襲成功後,將朱允炆的記載抹去,根本不承認有過這個皇帝,近二百年後,被明神宗萬曆帝承認了存在過,當然僅僅只是承認,而且頗有諷刺意義的是,朱允炆失蹤以後駙馬都尉梅殷給朱允炆上的廟號也是神宗,二百多年後,南明弘光政權給朱允炆上廟號“惠宗”,諡號“讓皇帝”,算是恢復了他的皇帝身份,可問題是南明政權本身不為正史承認,同時期的清朝因為統一中國所以才是正統所在,所以清朝乾隆帝時追封朱允炆為“恭愍惠帝”,簡稱明惠帝並記載入明史,被更多人認可,當然南明政權的追封也有人認可,所以朱允炆又稱明惠帝、建文帝、明惠宗、明讓帝。
-
3 # 大城公
歷史上,叫惠帝的,都是帶某種貶義,如漢惠帝、晉惠帝。漢惠帝仁弱,其實是闇弱,他做皇帝沒權的,實權在呂太后掌握!所以司馬遷著《史記》,不寫漢惠帝本紀,改立呂太后本紀。因為是呂太后主政,漢惠帝不過是個木偶擺設而已。
晉惠帝,就是晉武帝那個有點傻乎乎的兒子,皇后是大名鼎鼎的賈南風醜女!
晉惠帝也是個木偶擺設,皇權旁落,先是被外公楊家把持朝政,後來賈南風發動政變,奪回權力。以後,就是賈南風專權了。
明朝建文帝朱允炆掌權無方,坐不住龍椅,被四叔朱棣奪取皇權了!朱棣對建文帝十分憎恨,完全抹殺他的“統治合法性”,把用建文年號記載的文件一概改成洪武年(朱元璋死後,往後加年數,如洪武32、33、34年等)。
到了明朝滅亡,在南方雜七雜八臨時拼湊起來的南明朝廷,為收買人心,給建文帝追贈諡號:讓皇帝,廟號:惠宗。但南明朝廷是個紙紮政權,清朝不認可。
後來清朝乾隆帝為了顯示大度,尊重史實,就大方贈給建文帝一個諡號:惠帝。
為啥叫惠帝?不按南明朝廷說法叫惠宗?叫惠帝是比較符合歷史事實:建文帝死後,牌位沒有了,從沒進過宗廟。何來“宗”?贈他一個諡號就不錯了。
惠帝,這個諡號有特點有意思,有規律可循,不是亂來的:
第一,都是王朝排第二位,漢惠帝是漢朝第二任皇帝;晉惠帝是晉朝第二任皇帝;
第二,這個皇帝都是不正常的:或仁弱無能,或有點弱智,或是失敗者。
史料記載的朱允炆就是一個書呆子。
清朝皇帝也是以成敗論英雄:建文帝朱允炆是失敗者,隨便整個諡號就行了,既然漢朝、晉朝都有“二代”差勁皇帝叫惠帝,那就叫惠帝好了,有章可循,總算對歷史有個交代。
這就是建文帝被叫做惠帝的來由。
在報刊發表文章原用筆名:東山尹,莊滿,鳴白,營種。
1996~2005年在全國暢銷雜誌包括
廣東省《共鳴》《家庭》《深圳青年》《佛山文藝》《江門文藝》《惠州文學》《同舟共進》《炎黃春秋》《家家樂》《金橋》
河北省《文史精華》
河南省《名人傳記》《人生與伴侶》《時代青年》
湖北省《幸福》《治安縱橫》《知音》《警笛》《今古傳奇》
湖南省《康樂園》
廣西《西江月》《靈水》
海南省《青年時代》
四川省《龍門陣》《分憂》《成都商報》
雲南省《女性大世界》
陝西省《家庭之友》
內蒙古《這一代》
上海《青年一代》《文匯報》
安徽省《戀愛婚姻家庭》
北京《婚姻家庭》
吉林省《演講與口才》《做人與處世》
黑龍江省《家庭生活指南》,等等雜誌報紙發表各類文章160多篇;
創作
123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誰主天下》
60萬字長篇歷史武俠小說《還我河山》
39萬字名人傳記《北洋軍閥列傳》
武俠小說在《江門文藝》連載;
撰寫《科學發展觀》理論文章17篇;
創作歷史題材電視連續劇本一部;
深入研究中醫藥和腫瘤學科20年
-
4 # 逍遙三浩
說起朱允炆(建文帝、明惠帝),他是一個可悲的人,他父親朱標在世的時候,朱元璋對其疼愛有加,準備把自己的皇位傳給朱標。然而天有不測風雲,在朱元璋當政期間,朱標就去世了,留下了自己年幼的兒子朱允炆,朱元璋疼愛自己則兒子朱標,同時也疼愛自己的孫子朱允炆。朱允炆的性格和朱標的性格差不多,都是個老好人,性格溫順。最後朱元璋駕鶴西去了,21歲的朱允炆繼位,朱元璋在世的時候,就告誡朱允炆小心自己的幾個叔叔。當上皇帝的朱允炆,開始了名正言順的削藩。同時他的幾個叔叔一直心中不服氣,憑什麼不是自己當皇帝,而是讓一個乳臭未乾的侄子。如果朱標當皇帝還行,但是這就不能容忍,加上朱允炆的削藩政策,導致了矛盾的爆發,朱棣以靖難之變為由,發動了謀權篡位的戰爭。
歷經三年,朱棣拿下了皇位,建文帝倉皇而逃,下落不明(未解之謎)。朱棣一直不承認建文帝的存在,篡改歷史,認為自己是正統,不想背上謀權篡位的勾當。一直到了明末時期,清朝入關,南明朝在南京立了政權,為了鞏固自己的地位,正身了朱允炆(建文帝)的存在。
直到清朝乾隆皇帝,才為建文帝朱允炆正了名,承認他的存在,正式的寫入了歷史。由於朱允炆的遭遇和懦弱,有點諷刺的意味,贈給建文帝朱允炆一個諡號為惠帝。
歷史上有惠帝稱號的有漢朝的第二位皇帝:漢惠帝,晉朝第二位皇帝:晉惠帝。而朱允炆剛好是明朝第二位皇帝,即:明惠帝。
所以其中的深意,可想而知。可悲!
-
5 # 夏有涼風61
朱允炆作為明朝第二位皇帝,被其叔朱棣靖難趕下臺,生死不明,但駙馬“梅殷”為其發喪,追諡“孝愍皇帝”,廟號“神宗”。
當然“明成祖”上位後,不承認朱允炆的帝位,加上後邊的皇帝都是朱棣一脈,“朱允炆”自然是什麼都沒有。
到了南明1644年,朱由崧才定了“朱允炆”廟號為惠宗,諡為讓皇帝。
清入主中原後,根本不承認南明政權。到了清“乾隆”才封的“朱允炆”為“恭愍惠帝”。
明朱允炆稱“惠帝”不稱“惠宗”,因“祖”和“宗”都是“廟號”是其子孫供拜用的號。而“朱允炆”有年號,諡號,沒入皇家太廟,自然沒有廟號,不能稱宗,只能稱帝。
回覆列表
那是因為朱棣當上皇帝之後,剝奪了朱允炆的帝號,並且廢除了懿文太子思宗的廟號,直到南明安宗皇帝繼位後,為建文帝平反,並且追封惠宗皇帝,清乾隆皇帝追封建文皇帝問明惠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