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外國人對中國龍的認知是怎樣的?
5
回覆列表
  • 1 # 英國英鳥

     龍在中西方人眼中的文化代表是完全不同的,在中國文化中,龍往往指的是一種能夠行雲布雨,具有強大力量的神獸。而在西方,dragon被通常被定義為是怪獸,是一種形似鱷魚,身披鱗甲,長有巨爪和翅膀,能游水能飛行,還能噴火的怪獸。它兇猛異常,破壞力極大,因此在西方dragon屬於邪惡的動物。下面我們就詳細的比較一下。

      西方的龍文化 西方的龍分為虛幻和真實這兩種。絕大部分的西方龍文化都源於現實,也就是說唯物主義比較嚴重,更確切的來說西方的龍是現代恐龍部分的延伸,乃至於意義也是如此。而且《聖經》中將龍描述成為了一種怪獸,這就導致了在他們的思想中就認定了龍就是一種邪惡的生物。

     中西方的龍文化對比  

      而在中國,龍基本上被認為是一種祥瑞之獸。華人心中的龍常常是神,或者是神人的坐騎,《禮記·禮運篇》中,龍被稱為“龍、麟、鳳、龜”四靈之首。

      在中國,龍的歷史源遠流長。1987年在河南省淄陽發掘了一處距今6000多年的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人身邊出土了一條用蚌殼堆塑的龍,人稱“中華第一龍”。內蒙古還出土過一個樣子很漂亮的玉龍,它的身體細長,彎曲成C形,龍頭很像豬。這個豬頭形玉龍也有5000多年的歷史了。

      商周時期,龍常常出現在青銅器和骨器上。那時的甲玉龍(中國西北部的內蒙古出土)骨文中就有“龍”字,“龍”字的寫法有100多種。

      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期,龍多次被生動地描繪在帛畫上。到了漢代,龍的樣子就跟我們今天見到的龍差不多了。以後,經過各個朝代的加工,龍的樣子越來越威武神氣了。

      “角似鹿、頭似駝、眼似兔、項似蛇、腹似蜃、鱗似魚、爪似鷹、掌似虎、形似牛”,龍的樣子不同於自然界中的任何一種動物。這樣的形象是怎麼形成的呢?

      有人說這來源於鱷魚,還有人說這來源於蛇,也有人認為來源於豬,甚至有說法稱最早的龍就是下雨時天上的閃電。現在許多專家認為龍是以蛇為主體的圖騰綜合物。這種看法展示了一幅遠古社會的生活圖景:在遠古氏族社會時,以蛇為圖騰的黃河流域的華夏族戰勝了其他氏族,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聯盟,同時吸收了其他氏族的圖騰,組合成龍圖騰。

      東方的龍,通常顯得仁慈友善,惡龍的比例小於善龍。龍被賦予極高的地位,是一種神獸,帶給人們雨水、豐收和生命。多數人對於龍這一形象,都有一種非常積極的感受。

      不過,在西方的神話傳說中,龍卻象徵著一種需要靠力量和智慧征服的獸性。

      西方dragon的概念是想象的會飛行的爬行動物,有各種不同種類,但常被描述為“長著翅膀的蜥蜴,並且會噴火”。西方龍的構成中最明顯的是西方的龍有著一對翅膀,這對翅膀是比較類似蝙蝠的肉翅,並且這些龍從頸部到背部一直延伸到尾部都有尖銳的刺做防護,它們可以從嘴裡噴出火焰或強酸等,用來防禦或攻擊,它們可能十分友善,但也可能十分兇惡。

      在中國神話裡,龍一般居於深淵或大海中,不食人間煙火,如果環境不清幽,則騰空而去。而西方的龍則喜歡居住在巨大的洞穴、火山口以及湖泊或海洋中,常以人或動物為食,喜歡呆在儲藏金銀和寶藏的地方,如果有人侵犯了它,就會進行瘋狂的報復。

      於是,在中世紀,歐洲出現了大量屠龍的神話故事。故事中騎士與龍的搏鬥則被認為代表了善與惡之間的較量,在基督教傳說中,就有很多聖徒與龍交過手,其中最著名的要算聖喬治了。在這個神話故事中,聖喬治是生活在公元4世紀的一位羅馬將軍,也是位基督徒,他在旅行到某地時聽說當地湖裡有一條巨龍。這條龍要求當地人每天向它奉獻一名少女,否則就要切斷他們的水源。就在巨龍要吃掉當地最後一名少女時,聖喬治出現了,他只用了一槍就把惡龍刺死。惡龍死後,鮮血灑遍大地,長出了一朵朵嬌豔的玫瑰花。直到今天,生活在西班牙東北部的加泰羅尼亞人仍然用鮮紅的玫瑰來紀念聖喬治。

      聖喬治的故事在歐洲各國影響很大,它宣揚了保護弱者、直面侵略者和不畏犧牲的精神。聖喬治也被視為英格蘭的守護聖人,白底紅十字的英格蘭國旗就被稱作“聖喬治旗”。西方龍形象“墮落”有過程。

      西方的龍固然是惡的象徵,但它也有個演變過程。一般認為西方的龍成為邪惡的象徵只是從基督教時代才開始。在中世紀,基督徒把《聖經》中引誘人類祖先偷嚐禁果的毒蛇稱為惡魔,而龍因為與蛇的形似而被影射為邪惡化身。

      但在基督教以前,西方龍善惡兼有、形象各異,比如龍一直是維京人、塞爾特人和撒克遜人的民族象徵,這點和東方龍類似。歐洲很多民族用龍做紋章或戰旗,帆船船頭雕刻龍頭,船桅杆高懸龍旗,象徵力量與威嚴。

      在古希臘神話中,龍還扮演著另一個重要角色——忠誠的守護者,友善的一面。

      由於古希臘文明對西方影響深遠,希臘龍的形象在歐洲各地得到了繼承和發揚,義大利、德國、北歐諸國和英國等地的神話傳說或民間故事中,陸續出現了龍的身影。那時這些龍的形象不全是貶義的,而是中性甚至是褒義的。不過,大約從公元2世紀,歐洲龍的形象出現了比較大的變化,它有毒、能噴火,長著蝙蝠狀的大翅,腆著大肚子,成了貪財、狡詐、殘暴的象徵物。

  • 2 # 在下翩竹

    中國的龍是圖騰文化,是源於本民族的信仰崇拜圖騰到傳統元素形象的轉變,是民族文化和權力的象徵;西方的龍是舶來之物,象徵著外族侵略和暴力,兩者完全是不一樣的存在。

    中國的龍文化早在石器時代便已經形成了,在龍山文化遺址中出土的玉器與石器裡,有不少的龍形飾物存在。龍文化自華夏文明起源伊始便伴隨著漢民族的擴張、延續而演化,自漢代游龍、唐代走龍到明清時期漸成形制的五爪龍形象,中國的“龍崇拜”與“龍圖騰”一直以來都是帝王與民族信仰崇拜的象徵,幾乎沒有發生過較大的變相。

    西方的龍卻是有別於主流文化的舶來之物,西方龍“dragon”的字根源於古希臘語“drakon”,原意是指希臘神話中擁有注視即能令人死亡的蛇形海怪,與現今兩翼、四爪的典型西方龍形象相去甚遠。

    西方龍文化的真正興起是在公元8世紀以後,隨著北歐海盜維京人的出現,龍也進入了西方大眾的視野——北歐人的神話中有典型的西方龍形生物(如《尼伯龍根之歌》中的巨龍法夫納),並且北歐人的船頭喜愛用龍形等異形生物來作為裝飾,因而這一時期,有關“會擄掠少女與金銀財寶,燒燬鄉村城市的惡龍”的傳說開始在歐洲大陸上興盛蔓延(犯下事實罪行的其實是維京海盜),著名的“聖喬治屠龍”傳說便是在這一時期定型的,也因為如此,西方龍在西方主流信仰文化中,一直是偏負面與邪惡的存在。

    綜上所述,中國的龍形象一般都是正統的、權威的,有信仰價值與文化傳承的;而西方的龍卻是血與火的代表,兩者不可同日而語。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個六歲的孩子說自己長得好醜,穿的衣服也不好看,是什麼樣的心理?應該怎麼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