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我是小金呀01

    簡單一點說吧。

    第一:西漢七國之亂時,西漢國力強盛,經過文帝與景帝的努力,西漢可以支撐大規模戰爭。

    但是西晉被賈南風折騰的國力衰敗,根本就沒有能力支援曠日持久的戰爭,所以八王之亂後緊接著就是五胡亂華。

    第二:西晉社會風氣不好,當時石崇與王愷鬥富,當時的晉武帝還幫助舅舅王愷,真是荒唐,這樣的國家不亡,都沒天理了。

  • 2 # 網路施工隊

    事件的初始爆發方向不同,雖都是地方挑戰中央,但一箇中央是穩固的,另一個是中央不穩。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的緣由

    七國之亂是西漢景帝時期以吳王劉濞為首的發起的諸侯國叛亂,首先挑起事端的吳國劉濞,然後劉濞聯合其他劉氏諸侯國,如,楚王劉戊、趙王劉遂、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等劉姓宗室諸侯王對抗漢朝政府,理由是“清君側”。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時,採用郡縣制和分封制的治國制度,除了重要的地方由朝廷直接管理外,全國其他地方都採用分封制,大肆分封劉姓親王到全國各地。隨著的年代的久遠,諸侯國子孫和皇帝血緣關係漸漸疏遠,比如,吳王劉濞和當今皇帝最近的血緣關係還得追溯到劉邦,吳王劉濞只是劉邦哥哥的兒子,劉濞(bì)和劉邦只是叔侄的關係,當今景帝是劉邦的孫子,那景帝和劉濞算怎樣的血緣關係呢?總之不算近親。而且對皇權經常不以禮儀相待。當時景帝的權臣晁錯看到這些弊端之後,就建議景帝削藩,並發表了《削藩策》。削藩是導火線,吳王劉濞於是聯合其他諸侯六國發起了叛亂。

    八王之亂是西晉初年發生的諸侯王叛亂的事情。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統一全國建立西晉之後也大肆分封司馬式一族為王,和以往的分封制不同,此次分封以郡為國,諸侯王即是藩地王爺,又是郡的最高長官,司馬炎的這次分封的諸侯王完全是國中國,諸侯王不僅擁有完全獨立的軍隊,還是擁有獨立的人事任免權,在封國,諸侯王可以隨意任免自己的官員,而且封王的軍隊又是郡縣的武力部隊,西晉政權對郡縣完全沒有管轄權,而且最致命的是各個藩王可以隨意出入藩地,這無疑為各個藩王結黨營私提供了便利。司馬炎這一切的做法無非是想將全國都在司馬氏的控制下,任何其他非司馬族人都無法深入政權內部。司馬炎本身能力將這漏洞百出的制度治理的妥妥的,因此在司馬炎的治理下,西晉也相安無事。如果司馬炎的接班人是個正常中庸之人,也還能按部就班的執行。關鍵是司馬炎的繼承者司馬衷是個白痴,憑他的智商,完全無能力治理整個國家,因此司馬衷一上位,擁有強大軍隊支援的諸侯王開始蠢蠢欲動。並司馬衷的皇后賈南風又是個不安分的人,在成為皇后後,因自己沒有兒子怕以後當不上太后,對當時的太子司馬遹有廢除之意,於是製造起了一系列的宮廷爭端。在外因內擾的情況下,爆發了八王之亂。

    為什麼兩者最終結局不同

    七國之亂,從爆發到平定,只用了三個月,七國之亂之後,漢朝皇權得到了完全集中,至此漢朝再無內政之憂,這為漢武帝以後的對外討伐匈奴打下了政治基礎。

    八王之亂,從爆發到平息,維持了十六年,八王之亂之後,社會影響嚴重,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破壞,而且西晉政權不穩,最終導致亡國,更致命的是外族政權趁機進攻中原,導致此後近三百年的全國動亂,中國由此進入五胡十六國時期。

    都是諸侯國的叛亂,為啥最終結局不一樣呢。原因有很多:

    1、爆發契機不同。

    七王之亂爆發時,漢朝已經建國近50年,這50年中除了白登之圍這種大規模戰爭,此後再也無大規模的戰爭,經過幾十年的發展,漢朝國力雄厚。而八王之亂在國祚傳至第二代時就已經爆發,西晉統一全國不久,完全沒有實力也沒有準備防止大規模的叛亂。

    2、對諸侯國的態度不同。

    漢朝和西晉都是分封制的實施者,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兩者對諸侯王的態度不同。漢朝政權傳遞幾代之後,早已看到了分封制的弊端,對諸侯王的削藩早已有準備,在文帝時期就已經開始在商量對策,只不過由於時機不成熟,所以沒有不規模的執行。到景帝時,景帝也有主動削藩之心,七國之亂只不過相當於將計劃提前。而西晉的分封制完完全全是一項國策在執行,全國的郡縣都是諸侯國的領地,西晉政權從始至終都沒有想過要削藩。

    3、諸侯國實力不同。

    西漢的諸侯國有能力抵抗中央政府嗎?完全沒有,哪怕是實力最強大,準備最充分的吳國,爆發時舉全國之力,從14歲到62歲的男丁全部聚合,也才20萬人,而其中有多少有戰鬥力,想想便得知。而漢朝政府軍常年都是處於備戰狀態。因此戰鬥力可想而知。而西晉時期,由於司馬炎的決策,西晉政權沒有自己的政府軍,全國防守全靠藩王的私人部隊,而現在各個藩王都懷有二心,因此全國被折騰的一篇狼藉。

    4、中央政府的穩固性不同。

    西漢的七國之亂,說到底還是普通的作亂,只要西漢政權本身是牢固的,再加上指揮者指揮得到,平叛只是時間問題。當時的當權者景帝有名的賢君,政權本身也穩固,手下還有周亞夫等一干名將,因此,如果根上是穩固的,地方上的一些作亂不會傷筋動骨。而八王之亂則完全不同,西晉政權本身不穩定,皇帝白痴,皇后和太子不和,政府各派人員為了爭權奪勢,斗的一鍋粥,政府不強勢,地方藩王又各懷鬼胎,在這種情況下,只會斗的越來越亂。

  • 3 # 劉一千五

    漢朝平定七國之亂是同時進行的,好比歐姆定律中的並聯電路。這次戰役分三個戰場,趙王劉遂在趙地,濟南王劉闢光,淄川王劉賢、膠西王劉昂,膠東王劉雄渠在齊地,吳楚主戰場在梁國,他們同時發動叛亂。

    朝廷分別派三路大軍鎮壓,並派竇嬰將三十六將軍屯滎陽,策應三個戰場。三個月即平定反叛,其後肅清殘餘勢力,毫不手軟。

    八王之亂是歐姆電路里的串聯電路。是由一系列的內亂連線而成,由幾個單元構成的整體叛亂,歷時長達十六年之久。

    司馬炎死後,司馬衷無能控制朝堂,就讓各種野心家爭權奪利,走向前臺。司馬衷的媽楊皇后與外公楊駿與皇后賈南風爭權,賈南風借司馬諱努力殺了楊家一門。任命司馬亮出來撐檯面,司馬瑋又滿司馬瑋就殺了他。賈南風藉口司馬瑋擅自殺害大臣,就殺了司馬瑋,這引起朝臣對賈后不滿。賈南風專權,然後是司馬倫囚禁賈后,司馬囧,司馬穎,司馬顒,司馬義分別爭權殘殺。而每一次的叛亂,少則幾個月,多則好幾年,這一連串地加起來,就達到十六年之久。

    當初司馬炎封了二十七個藩王,這些藩國擁有領地,百姓,軍隊,這就是晉王朝的國中之國。所以,他們就有幹事的本錢,一言不合就造反。

    這兩次叛亂,都是藩王強大後,不遵守藩臣本份,不服從中央法令制度的結果。有鑑於此,以後各王朝幾乎都是先封后削,矛盾激化後,藩臣叛亂。明朱棣,清三藩,莫不如此。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義大利治安如何,自由行安全嗎?有什麼推薦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