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宜靜書法

    不得不說漢字是中國勞動人民的最偉大的發明,漢字在不斷的歷史程序中,最大的變化就是越來越簡單了,有利於書寫了。

    瞭解漢字的變化,就不得不瞭解漢字的起源和歷史變遷,在瞭解漢字的變化過程中,其實,也是瞭解了一部中華民族文明的發展過程。

    遙想古人,那個時代,為了生存下來,不得不過著群居的生活,每天靠狩獵而生存,每天的收穫是多少,怎麼分配,每天看到的事物,就成了漢字的起源,比如他們狩獵時比較大的獵物就在繩子上挽個大疙瘩,比較小的就用小疙瘩來記錄,而這個記事方法不容易儲存,不容易相互交流,所以古人根據對世界萬物的觀察,讓文字又推進了一步。

    古人在生活中,當看到太陽昇起的時候,就是開始準備狩獵的過程,經常看到太陽的升起落下,就把太陽的形狀畫出來,表示太陽,以月亮的形狀來表示形狀,這些字就是象形字,比如山川河流,都是古人觀察世界萬物的結果。

    還有一類字是會意字,比如休息的休,其實就是一個人躺在樹邊睡覺的或者歇息的狀態,也或者是乘涼的過程,左邊一個人,右邊一顆樹。

    其實,古人在造字時,首先是以圖畫記事的,比如山字,其實是看到了一個山,然後就把山的形狀簡單的畫出來,總之就是看到什麼就以什麼的形狀來表示,所以,書畫同源,比如數字五,其實它的本意就是交織的意思,也就是古人看到天地之間的陰陽相交,就用五字來表示,天地之間的發展運動,後來借代為數字,比如萬,它的本意是什麼呢?就是蠍子的意思,後來比作多的意思,丁字,其實就是從上向下看丁字的形狀,後來有了金屬,加上偏旁部首就專門指代金屬的釘子,因為丁是結實的含義,就代指健壯的男性,比如男丁,添丁。所以漢字在不斷的演變中本意也在發生著變化。

    但是那個時候,人類對很多自然現象都不理解,比如風雨雷電,這些自然現象影響著他們的生活,為了讓自己的生活不受影響,就開始進行卜卦,在獸骨或者龜甲上刻畫出要問的事情進行占卜,所以,漢字能流傳下來有很大的程度都是跟占卜有密不可分的關係。

    你想啊,若把圖形表示的漢字寫在龜甲上,有多麻煩啊,就開始不斷的演化。從甲骨文到金文到篆書到隸書,漢字的線條也在不斷的變化,篆書的圓轉變成隸書的平直,而隸書在實際的應用中還是不方便,特別是在石碑上刻字時,就把圓筆變成了方筆,也把圓的線條取直,逐漸形成了楷書,,隨著印刷術的成熟,為了印刷的便利,漢字逐步的規範起來了,我們現在使用的是83年又做的漢字的規範標準。

    有很多的時候,在漢字的利用中,有的字會有好幾個異體字,特別是在書法的運用中,作為我們現在的利用中更要寫規範字,才有利於文字的傳承。比如口字,有的人寫的時候,底部一橫被包裹了起來,其實,最後一筆是不在右豎的左側的,是出頭的。

    特別是作為青少年,在學習書法或者寫字時,要寫規範字,寫工整字,不要隨心所欲的去書寫漢字。

    研究漢字的進化史,其實就是研究人類文明的歷史程序,對於每個常用字的起源研究,能讓我們深刻的瞭解其含義,只有瞭解了其含義,才能更好的使用漢字,才能讓我們在實際工作和生活中更容易交流。

  • 2 # 福吉堂算命運錄

    漢字的發展變化主要體現在哪些方面?

    文字在歷史的存在和使用,世界上主要有兩大文字體系:拼音文字和方塊文字。漢字是方塊文字之一。

    漢字是中華民族偉大智慧的結晶,漢字存在的歷史有7000多年,是“中國文明”的象徵之一。

    漢字的發展變化主要體現在:“由繁至簡”和“由象形(直觀)至抽象”這兩個方面。

    漢字的造字方法,即漢字的構成方法(規則),主要有六種,即“六書”:象形、會意、指示、形聲、轉註、假借。方塊字,是音形義的統一,其中會意、形聲、象形在漢字的構造中佔絕大多數。

    基於六種的構字原則,古老的原始文字,是很“繁”的,象形一個物體外形、形狀,記憶和書寫很麻煩、很困難、很不方便。如:古代的戰馬,用於運輸、騎坐、打仗,馬字的原始形狀,真的很像匹馬,看起來直觀、象形,但記憶、書寫、印刷起來,很“繁”:筆畫多不規則。經漫長的歷史發展演變成現在的“馬”字,但看起來不像實體馬的形狀了,顯得抽象了。這是“象形”文字的演變過程:由“繁至簡”、“由象形至抽象”。漢字發展變化均如此。

    漢字在歷史上,寫法的大致發展演變過程: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楷書——草書、行書。其中意義深遠的有:

    秦始皇統一全中國後(前221年),推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的政策,建立了統一的漢字:漢字小篆。使漢字得到完善和規範。

    新中國成立後(1949.10.1),1950年中央政府有關部門就著手進行漢字簡化工作。1955年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公佈了《漢字簡化方案(草案)》,1956年1月由《人民日報》公佈最終修訂案,頒佈執行。

    1977年12月,中國第二次漢字簡化,公佈了《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執行實施後,由於第二次漢字簡化的幅度較大,導致許多已識字者不適應,要重新學習識字,於1978年宣佈停止使用。

    新中國兩次漢字簡化,也是體現在:“由繁至簡”、“由象形至抽象”這兩方面發展變化的。

    現在中國大陸使用的是1956年的第一次簡化漢字。如中國臺灣及海外一些華人,保留使用1956年以前的一些繁體字。即簡體漢字和部分繁體字並用。

    新中國的第一次漢字簡化,意義重大,進一步使漢字規範化,使識字人數迅增加,徹底改變了“文盲”狀況,使華人民的文化水平提升到歷史新高度。

    漢字是中國的祖先發明創造的,存在及使用之久遠,範圍之廣大,世界上沒有其它文字相提並論。周邊鄰國,如越南、北韓、南韓、日本(還在使用部分漢字)等國家都曾經使用過中國漢字。如南韓曾鬧出笑話:南韓竟然想把中國的漢字,向聯合國申報為南韓的文化遺產,遭到聯合國的反對和鄰國的笑柄。漢字是中國的,歷史上、現在、將來都在使用,別國哪有資格申報什麼遺產?

    漢字在中國的20世紀90年代,由於科學技術發展,電腦、網際網路的興起和普及,漢字的使用也遇到瓶頸。漢字在電腦的輸入受阻,許多電腦軟體為英語版本,軟體程式設計等,擔心影響中國的未來科技發展,令很多人呼籲:停止使用漢字(方塊文字),改用拼音文字(英語)。由於華人民的聰明智慧,廣大科研工作者不懈努力,創造發明了電腦漢字的輸入法:如拼音輸入法、五筆輸入法、智慧輸入法、手寫輸入法、筆畫輸入法、語音輸入法等等。使得漢字進一步適應了時代的發展和進步。

    華人民堅信,漢字是我們偉大的祖先發明創造的,漫長的歷史,漢字沿著“由繁至簡”、“由象形(直觀)至抽象”發展變化到現在,將永遠使用,併發揚光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因為什麼而喜歡陳奕迅的《十年》這首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