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細微的小確幸
-
2 # 暖陽陽123
《史記》作為二十四史之首,更是被魯迅先生贊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然而,《史記》從誕生到為世人廣泛閱讀,卻經歷了漫長的二十年,這其中是有原因的。
公元前110年,司馬遷的父親司馬談病逝,司馬遷秉承父親的遺願,立志完成從上古皇帝時代到漢武帝時期,共3000多年的人類歷史編纂。從此,司馬遷將全部精力投注到《史記》的創作中。
天有不測風雲,公元前99年,耿直的司馬遷力排眾議,為李凌投降匈奴一事說情,激怒了漢武帝,最終被判死刑。司馬遷想到自己的宏圖大業還沒有完成,依然選擇了屈辱的宮刑,因為他知道人生的價值“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在牢獄中,他揹負著精神和肉體的雙重痛苦,苦苦執著於《史記》的撰寫。
公元前96年,漢武帝大赦天下,司馬遷得以走出牢獄,直到公元前91年,司馬遷終於完成他的曠世之作《史記》。
面對這鴻篇鉅製,漢武帝自然是要讀的,他想看看在司馬遷的筆下,自己是怎樣一位彪炳史冊的帝王。然而,他不看尚可,一看簡直鼻子都被氣歪了。他下令立即將其焚燬,並將司馬遷再次投入監獄。
可憐《史記》的命不好,一出生就遭到毀滅的待遇。
幸好,司馬遷同時刻了幾本《史記》。在得知漢武帝震怒毀書、司馬遷又入獄時,他的夫人讓他們的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分別帶著一本《史記》遠離他鄉隱姓埋名。
直到漢宣帝時代,司馬遷的外甥楊惲覺得社會政治清明,是時候讓《史記》走到Sunny下了。於是,他上書皇帝,列陳《史記》的價值,漢宣帝欣然應允《史記》重返天日。
而此時離《史記》脫稿,已經過去二十年了!
-
3 # 科普的門
«史記»得到後人的好評了嗎?
被史學家譽為"中國二十四史之首"的《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史書。全書共包括五部分:以十二“本紀”,三十“世家”,七十“列傳”三部分為主體,另有十“表”及八“書”兩部分,以五十二萬六千多字記述了從黃帝至漢武帝太初年間三千多年的歷史。尤以七十"列傳"為全書之精華所在,開創了中國傳記文學之先河,是後世的中國文學家的靈感之源。
這部鉅作是它的作者司馬遷竭畢生心血用生命撰寫成的一部經典的史學與文學著作。中國現代的魯迅先生曾讚譽其不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這十字評價,為我們準確認識«史記»的歷史與文學雙重價值奠定了基礎。
«史記»經歷了怎樣的傳播歷史?
後世的史學家們,從歷史角度對司馬遷與«史記»的讚譽,研究,解讀與傳播,使得司馬遷和他的«史記»到了國際史學界的認可。中國漢代歷史學家班固,日本漢學家宮崎市定,法國漢學家愛德華·沙畹等都是其中貢獻之佼佼者。
書籍«漢書»,«宮崎市定解讀<史記>»,可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司馬遷與«史記»,也能助我們更好的理解塑造司馬遷與«史記»的那個歷史時代。
據中國漢代歷史學家班固所著«漢書·司馬遷傳»記載:“遷既死後,其書稍出。宣帝時,遷外孫平通侯楊惲祖述其書,遂宣佈焉。”這即是說,《史記》成書後直到漢宣帝時,才由司馬遷的外孫楊惲將之公諸於眾。
為何«史記»這樣的文史雙料集大成之作卻被西漢的歷史塵封過?
主要外部原因,在於司馬遷與漢武帝之間曾有過的一段不愉快的情緣往事。
主要內部原因,在於司馬遷本人剛正不阿的性格。
讓我們一起看看事情的原委:
公元前108年,司馬遷繼其父司馬談之職,繼續任漢武帝的太史令。直到公元前99年之前,太史令司馬遷與漢武帝的君臣關係都處於和諧的狀態中。公元前99年,太史令司馬遷因一言不當使自己深陷囹圄,被漢武帝打入牢房,後被判死刑。 根據當時的漢朝刑法,死刑有兩種減免辦法:要麼五十萬兩黃金贖罪買命,要麼受“腐刑”成為太監。並不富足的司馬遷為了活下來繼續完成«史記»的編寫,選擇接受"腐刑"。之後,司馬遷便頂著巨大的精神與肉體摧殘用他的生命與靈魂譜寫著他一生的追求--«史記»。
太史令司馬遷,到底說了何言,竟能觸怒於漢武帝?
只因著為名將李廣之孫李陵將軍所說的辯護之言。公元前99年夏,漢武帝派其寵姬李夫人和寵臣李延年的哥哥李廣利將軍領兵討伐匈奴,名將李廣之孫李陵將軍隨從李廣利將軍押運輜重。之所以派李陵押運輜重,是因漢武帝覺得李陵有他祖父李廣之遺風,也是驍勇善戰之將。李陵後因八萬匈奴騎兵的圍攻,經八晝夜的戰鬥並斬殺一萬多匈奴後仍得不到主力部隊的後援而被迫投降。 李陵兵敗投降的訊息傳到漢武帝耳朵裡,漢武帝憤怒添膺,他看重的將軍沒有戰死沙場以殉國激怒了他。滿朝文武官員皆察言觀色,對漢武帝好言好語的隨聲附和著,順著漢武帝的意指責著李陵的罪過。只有太史令司馬遷直抒胸臆,盡力為李陵辯護而開罪了自己的頂頭上司漢武帝,最終導致了其餘生的悲悲慼慼。
司馬遷如此剛正不阿的性格,也使得他編著的《史記》註定遭遇歷史的塵封。司馬遷剛正不阿的作風在《史記》中是一貫而終的,這也是為後世史學家稱道與學習之處。其中,對漢武帝剛正不阿的批判之詞也不在少數,不僅在《孝武本紀》中,在其他篇章段落間也有不少。漢武帝若是看了如此之多的批判之詞,會不會對小小司馬遷來個"焚書坑儒"式的殺人毀書?如果真的那樣的話,豈不可惜?
俗語說,"一日被蛇咬,十年怕井繩"。司馬遷會不會因為漢武帝之故而寧願將自己的嘔心瀝血之作塵封於歷史呢?
只有一代史學家,文學家司馬遷知道真實的原因。也許,這個原因就隱喻在«史記»中,期待著被後世的我們默默體味著。
無聲的歷史中,自有一種冥冥之聲在叩響我們的心門。
回覆列表
《史記》封塵二十年面世有以下原因:一,司馬遷撰寫《史記》時因為上書漢武帝為李陵辯白受到牢獄之災,而因此事,他不僅丟官受罰,而且受到“封殺”。因為政治原因,他只能偷偷的寫書;
二,司馬遷偷偷寫書,寫好之後也不敢光明正大拿出來給別人看,因為得罪了漢武帝。他雖然曾經把書流傳出去,但是反響不大。直到他死後,他的外孫楊輝才把這書儲存並流傳出去,而楊輝在當時的地位頗高,有權勢保障,所以《史記》得以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