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杉杉同學
-
2 # 微風輕談
中學生時期的青少年,是人生髮展的一個階段。人生的每一個階段都有每一個階段的行特徵,所以,中學生裝“成熟”是有一定的原因的。所以,我們要了解為什麼會這樣?我們就能知道怎樣正確的看待。
“中學生”階段的青少年在生理發展、心理發展和社會性發展的表現在生理發展上中學生的各項生理機能發育處於兒童與成人之間的水平,生殖系統和第二性徵已經基本發育成熟。中學上往往面臨這些生理上的變化,比如,男性的聲音開始變得粗狂,開始長鬍子和出現遺精;女性乳房開始發育,出現月經等。出現生理特徵的變化時,對沒有任何相關經驗以及知識的中學生來說,他們就開始用一些行為來掩蓋因生理上出現變化而帶來的尷尬。裝“成熟”就是其中的行為表現之一,比如在討論一些生理上變化的話題時會變得沉默,避而不談,就會讓你覺他在裝“成熟”。需要做的就是正確看待中學生的這些變化,不要刻意去討論。這個時候作為父母需要和孩子一起面對,積極樂觀的去教導。
在心理發展上中學生的情緒發展是比較豐富和強烈的,容易出現兩極發展。這就是為什麼大多數中學生都會比較叛逆,追求個體的情緒獨立,想減少對父母以及他人的依附。同時,隨著生理的迅速發展,青少年的性心理也會有相應的發展,一個主要的表現就是性意識的發展,對異性的好感會逐步增加,內心產生對性的渴望,就會開始作出一些行為吸引異性的注意力,以滿足內心的需求,這也是所謂的裝“成熟”。父母在性的知識和情緒處理處理上需要及時正確引導,避免中學生違法犯罪的發生。
在社會性發展上中學生的自我意識和社會交往得到進一步的發展。喜歡獨立的同時又希望在朋輩交往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這個時候環境的優劣是對中學生成長最大的影響。在學校環境裡,中學生在朋輩中會更加註重表現自己,希望自己得到老師,同學的認可;在家庭環境裡,中學生會更加註重父母對自己的評價,如果父母不能正向的看待和評價,就會導致中學生變得叛逆或者消極;在社會環境裡,為了想更好的在社會里找到自己的位置,中學生出門會注重對自己的打扮,開始喜歡化妝,穿著會喜歡相對成人裝扮的衣服。但稚嫩的臉龐掩蓋不了那份稚氣,導致看起來是在裝“成熟”。
我們需要做到的就是正確看待與引導中學的行為表現,給予中學生的這些裝“成熟”行為空間,避免過度看待導致對中學生造成一定的傷害。
-
3 # 沐愛情感專線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進步,當今中學生首先在體格和樣貌的發育上速度加快,一些成人化的特徵較早出現在了還是學生年齡的人身上,對此首先是要接受客觀事實,並適當做好學校、家庭關於身心發展和衛生方面的教育和開導。其次,由於當今資訊傳遞渠道很多,學生們對於成人世界的瞭解也是多式多樣的,那麼就會激發他們更多地好奇心,可能會用“裝成熟”去體驗成熟。這種行為可能被一些成年人詬病,但實際上也是未成年人探索世界、探索自己的一種方式,需要進行適當地引導,而不是一味地不屑和擔憂。做為成年人,我們自己首先要科學地定義成熟,再加以引導:
1、成熟是內在的,注意個人修養,遇事多思後行,培養穩健的性格和處世態度;
2、成熟也是外在的,著裝要得體,符合自身特點,大方,不要奇裝異服;
3、成熟是責任和義務。凡事要有責任心,遇事要履行一定的義務。
-
4 # cuihuijing
孩子表現出裝“成熟”時期預示著孩子青春期的來臨,是青少年時期顯著特徵,家長應該為孩子感到高興,因為他們馬上要成為大人了。當然,這時的孩子也是讓大人最頭疼的時候,裝“成熟”表現為偷著吸菸、喝酒、談戀愛甚至打架鬥毆等等。關鍵這時候的孩子還不好管,來硬的他不怕你了,講道理,他比你還有理。
家長們看到這就有些害怕,其實大可不必。孩子裝“成熟”是有了自我意識的表現,他們有了想法,做事有了自己的主見,這是好事。首先,家長要轉變教育方式。以前孩子小,我們的教育別管是嚴厲還是和風細雨式的講道理,我們都是以長輩的身份自居。現在孩子變了我們不變,我們的教育還會有效果嗎?怎樣變?由長輩變成夥伴。比如就一件事孩子有自己的看法,我們大人要耐心傾聽,聽完後不要批評指責,不妨你也說說你的觀點讓孩子自己選擇。孩子是明辨是非的,怎樣選擇他自己清楚。如果他堅持自己的意見也無妨,撞了南牆他自然回頭了。
其次,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遠大的理想。因為孩子有了自我意識,他們會想我將來要有一個什麼樣的生活,有遠大理想的孩子,他們顧不上抽菸、喝酒、打架這樣的雜事。
第三,這時候孩子的交友很重要。青春期的孩子交到一個壞朋友將毀其一生。而交到積極向上朋友,會幫他平安度過這一關鍵期。
第四,家長自己要不斷學習,更新自己的理念,這樣教育孩子才有說服力。不要一個道理說一萬遍,別說孩子煩,自己不感到噁心嗎?比如,孩子早戀問題,你還用三十年前的理論:時間早;成不了;影響學習這樣的觀點已經說服不了孩子了。但如果你學習了“愛情三要素”你的教育不僅輕鬆而且有效。
以上是我的粗淺見解,不當之處多多指正。
回覆列表
中學生正處在一個特殊的時期,一方面,在生理上已經接近成人了,很多孩子的身高已經超越了自己的父母,看起來已經是一個大人;另一方面,心智還不夠成熟 ,對自己的定位會出現偏差,極力想要表現得成熟 ,也就出現了所謂的“裝成熟” 。
閨女開學上初一,前天打籃球回家的路上跟我說 :“媽 ,今天跟我一起打球的女孩 ,開學上初二的那個 ,她說她喝過酒 。”
我有一瞬間的錯愕 ,覺得莫名其妙 ,喝過酒還要跟人到處說?
然後我就反應過來了 ,這是在向周圍的孩子展示自己的“成熟”呢。
她大約是想表達這樣的意思:“看 ,我喝酒了,我酷吧?只有我們這些大人才喝酒 ,小孩子喝奶 。”
我跟閨女說:“你也喝過酒的 ,你不記得了 ?一天三次 ,被媽媽逼著喝的 。”
經我提醒 ,閨女立馬想起了慘痛的過往 。
幾個月前 ,閨女的右手食指被夾傷 ,指甲下面有淤血 ,並有輕微的感染 ,為了不拔指甲 ,每天外用消炎 ,再口服雲南白藥膠囊 ,溫黃酒送服 ,一天三次 。
她真的是喝過酒的 ,而且感受實在不太美妙 。
對於喝酒這件事情 ,大約很難讓她覺得“酷”了 。
“裝成熟 ”本身不是問題,因為想要表現得像成年人 ,所以刻意的模仿成年人的行為 。
雖然有些行為並不值得模仿 。
我比較喜歡“免疫療法 ”,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適當的嘗試可以讓孩子自己去感受一下 ,避免被 "裝成熟"的同齡孩子誇大的說詞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