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光勝179

    春秋戰國時期,周天子名存實亡,各國互相攻伐。為了鞏固自身利益以及霸主地位,大多采用招賢納士,革新吏治。休養生息,獎勵耕戰的策略。且行之有效。

  • 2 # 小小的喵

    1.春秋時期,周王室的勢力逐漸衰弱,各諸侯國之間相互征伐,雖然戰事連年不斷,但是當時主要的思想還是周王室是天下的共主,因此,諸侯國如果想成為天下霸主,得得到周王的認可,得到周王的冊封,強如齊桓公,春秋五霸之首,想要攻打一個國家也不能隨隨便便的發兵,需要找一個理由,不過一般都不尊敬周王,亦或是不按時朝貢。

    晉文公重耳,也是因為勤王有功得到了周王的封賞,有權利對別國進行討伐,總的來說,雖然當時周王沒有很大的權利,但是春秋的霸主,一般都是受到了周王的認可,雖然那個時代比較亂,但是人們做事一般都要合情合理,合乎理法。

    2.戰國時期,戰國一般認為是從韓趙魏三家分晉以後到秦統一六國的這段時間。

    戰國時期,各諸侯國勢力快速強大,相對周王已經成為了一個可有可無的象徵,這個時候爭霸講的是實力相爭,誰的國力強,誰就有資格做霸主,為了提升國力,各國相繼實行變法,其中以秦國商鞅變法最為突出,戰國前期各國比的是經濟與軍事發展速度,戰國後期,基本上就是秦國吞併六國的歷史,這段時間已經沒有霸主可言!

  • 3 # 欲雲談史論今

    春秋戰國時期,與其說諸侯國要爭取霸主地位,不如說諸侯國強大自身。在戰國時代,諸侯國之間兼併侵伐得厲害,已經談不上所謂的“爭霸”了。只有在春秋時期,才談得上所謂的“爭霸”。爭霸,也是諸侯強大自身的結果:只有本國實力超越周邊諸侯國,才能參與江湖的爭霸。否則,就不過是自取其辱。

    但爭霸顯然不會是一朝一夕之事,光憑某人喊一聲“稱霸”就可達成。春秋史上,任何一位霸主,都不是陡然間就能成為霸主,都是要付出一定代價才能實現“稱霸”目標。

    對於春秋時期的霸主,目前史料最為豐富的,莫過於齊桓公。以齊桓公作為範例,就可知其他各位霸主在稱霸的道路上,需要採取怎樣的措施。

    公元前685年,齊桓公成功回到齊國,搶得了齊國君位。但在這時,齊國並非已經天下無敵。在齊襄公時期,齊國雖然強行吞併了紀國,但卻公然殺死了鄭國國君子亹(音偉),又殺害了前來齊國訪問的魯桓公。吞併了紀國,殺害了兩國國君,使得齊國在東周惡名遠揚。在國內,由於齊襄公的亂政,成天只顧田獵享樂,齊國士兵們卻整天挨餓受凍,只能吃侍妾們剩餘的糧食來養活,國內社會各階層矛盾極大。齊桓公回國之初,別說是參與爭霸,就是穩固國內政局,都是個大難題。

    齊國的混亂,可以從齊國的對外戰爭中表現出來。

    公元前684年春,因為想報復魯國支援公子糾,齊桓公派兵伐魯,結果在長勺戰敗;6月,不服氣的齊桓公與宋國聯手,再次攻入魯國,結果在乘丘再次戰敗!

    兩次大敗於魯國,足見此時齊國的實力對魯國都沒有佔據絕對上風,更不用說東周其他比魯國更加強大的諸侯國了。在經歷這兩次的失敗之後,齊桓公才醒悟過來,開始重用管仲,專注於齊國內政。

    在管仲的輔佐之下,齊桓公在齊國推行了一系列的內政改革:行政區域管理方面,採取“三國五鄙”,以加強內政管理;社會階層方面,採取“士、農、工、商”分工種集中居住,以加強各行業人才的專業化培養;軍事建設方面,採取“作內政而寄軍令”,避免引發周邊國家的軍事競賽;人才選拔方面,建立起“鄉選”、“官選”、“君選”的三選制度,以培養和選拔人才;土地改革方面,採取了“相地而衰徵”的改革方式,以提高人們經營土地的興趣,提高土地生產效率;經濟制度方面,建立起了“官山海”制度,以快速增強齊國經濟實力……。此外,為加強齊國軍事實力,還推出了“輕過而移諸甲兵”的政策,使得齊國鎧甲和兵器迅速很快就充足了。

    在經歷了三、四年的潛心修內政後,齊國綜合國力大大增強,這時才開始對外稱霸。

    公元前681年,齊桓公借宋國南宮長萬內亂之際,首次舉行諸侯會盟,以定宋桓公之位;公元前679年,齊桓公第二次舉行鄄地會盟,就正式宣佈稱霸!此時,距離齊桓公回國,也不過才六年時間!

    由齊桓公的稱霸過程可見,為了稱霸,齊桓公首先是在國內進行了一場大改革,使得齊國綜合實力大大增強之後,才有條不紊地逐步實現了對外稱霸的目標。不僅僅是齊桓公如此,其他任何霸主要想稱霸,都必須得走同樣的道路。

    晉文公流亡海外十九年,回國為君的第二年就救助周王室;第五年就因救宋,在城濮一舉戰勝楚國而稱霸成功。看起來晉文公似乎就沒怎麼在國內進行大的變革,晉國就一舉成為了天下強國。

    但晉文公的稱霸成功,是建立在他之前兩任國君成功改革的基礎之上。

    早在晉獻公時期,他就清除了國內強大的公族勢力,在人才任用方面強呼叫人唯賢而不是唯親。晉獻公的改革,使得國內人才輩出,為晉華人才的湧現剔除了體制障礙。晉惠公時期,雖然在韓原之戰中敗北,卻啟用呂甥進行了“作爰田”、“作州兵”改革。“作爰田”改革,使得晉國土地的生產效率大大提升;“作州兵”改革,使得晉國軍事實力大大增強。當晉文公回國之時,晉國雖然顯得已成低調,但綜合國力經過晉惠公在位期間的休整,已是大大增強。晉文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把晉國鬆散的人心凝結起來,發揮晉國在人才和實力上的巨大優勢,一致對外。在五年的時間內,晉文公成功地做到了這點,所以晉國才能一舉而稱霸天下。

    楚莊王的稱霸,似乎也沒看到他在國內推行了哪些改革。但楚國自楚武王時期開始,就步入了東周強國之列。楚武王所作的一項重大變革,就是創造了縣尹制,使得楚國在不斷向外擴張的過程中,公室的集權程度一直很高,能保證早期楚國國君執政很少遭遇公族的掣肘。因而,早期楚國在楚武王、楚文王、楚成王、楚穆王時期,都能保持高速的對外擴張速度。楚莊王的稱霸,不過是之前歷代楚王努力奮鬥的必然結果。只不過,楚莊王過後,楚國擴張的速度已敵不過公族勢力成長速度,最終造成了楚國國力的中落,而最終失去了霸業。

    其他諸侯國的列位東周霸主,限於資料的匱乏,很難得知他們具體為稱霸而作出了哪些變革。但事理卻是明顯的:如果不在國內作出變革,就很難在東周諸侯國中脫穎而出;所謂的“稱霸”,也就是鏡花水月。從齊桓公、晉文公、楚莊王的稱霸經歷來看,已充分證明了這點。因此,可以推斷出,任何一位霸主的出現,必然是先伴隨著這個國家的內部變革。沒有增強自身實力的國內變革,就不可能有東周爭霸!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怎麼才能讓自己打架很厲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