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紫菱zhiling
-
2 # 蔚卿
物質豐富,也就是這20、30年的事情,早年的絕大部分人物質都是得不到滿足的。
精神情況可能好一點,畢竟貧窮人家精神豐富的也有,但是得不到滿足比例也是相當大的。
這些物質精神得不到滿足的人最終走上歧途的畢竟只是少數,因為人本身有一定的自我調節能力,也會轉移注意力。
-
3 # 一樹梅家長教練
從小得不到物質和精神滿足的孩子
第一,很自卑。認為自己什麼事情都不如別人。
第二,有嫉妒心。認為自己都沒別人好,容不下別人。
第三,容易受誘惑。別人一點點的恩賜都容易接受。
-
4 # 從林之夢
小孩子的內心其實幹淨的像一張白紙,想法也很純粹,就比如我家寶貝,小綿羊在幼兒園結交了一個好朋友,每天都要互相串門,一起玩玩具,一起畫畫,一起跳舞,有一天,小綿羊說:“麻麻,我覺得我的玩具好少啊,你可以幫我買玩具嗎”?我聽到這個話還是有點詫異,因為她的玩具雖然買的不特多,但是也夠她幾天不重樣的玩,我問她,“為什麼”?她說:“她的好朋友每天都去買新玩具,買了好多好多”,這個時候,我就說了一句,“嗯,你的玩具家裡都還有好多是新買的沒有玩呢,再說,玩具也不能天天買啊”!結果她說了一句:“麻麻,你真小氣,你都不愛我”我忽然意識到,這不是一個單純的買玩具的問題了,如果在物質和精神上我都沒有處理好的話,可能會一直留存一道疤,孩子的想法很單純也很直接,她覺得你沒有滿足她的要求,就是不愛她,不喜歡她,只是一次,孩子的想法就這麼強烈,如果長期壓抑著孩子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心裡可能就會有陰影,甚至扭曲,在好朋友面前,性格上可能會越來越自卑,沒有自信,不再願意跟她來往,這對她的精神上沒有好好撫慰的話,心裡也會留有一個疙瘩,精神上如果長期不能滿足,會讓孩子陷入一種無助和絕望的處境,如果孩子感受不到你的關心,你的在乎,你的愛,那孩子以後可能就會對他人或對你都非常冷漠,什麼事情都以自我為中心,比較自私,也感受不到生活的幸福感!
-
5 # 樹袋寶寶孕嬰坊
自卑怯弱,不敢說,不敢要,不敢爭取,不敢反對,感覺自己什麼都沒資格,沒人喜歡,什麼都比別人差,就算長大了有了一定的物質,被人看不起被人懟也不知道如何懟回去,敏感,脆弱,神經質,總之就是累
-
6 # 巧妙媽育兒
從小物質缺乏而精神上得到滿足的孩子長大肯定也是幸福的。
如果物質與精神都得不到滿足,這孩子就太不幸了。
那長大會變成什麼樣呢,具體不好預測,而心理上肯定會缺少安全感,甚至被扭曲。
安全感缺乏的人,會對這個社會很冷漠,因為他們缺乏關愛,就不會去愛別人,也不懂得真正的愛自己。
安全感缺失的人,一部分人會很勤奮努力,靠自己的成功去獲得他人的認可與愛,但他們心理的依賴性還是很強,所謂的外強中乾。
另一些人會透過破壞、甚至攻擊性他人的行為來保護自己。因為他們害怕別人再次傷害自己,沒有可依賴的物件,就只能自我保護。很多不良行為少年,就是因為缺乏關愛,而以危害社會的方式,達到自我保護的目的。
安全感缺乏的人,在將來面對親密關係時,他們會害怕、擔心,不敢去接觸。即使進入親密關係後,他們也會難以信任對方,害怕再次被拋棄。他們會活得很焦慮,時刻對未來的生活擔憂。
當然,這些都不是絕對,如果在後來的成長遇到尊重他,無條件地關心他的人,也會生活得很Sunny。
如果遇到能理解他、支援他、包容他、引導他的伴侶,會彌補幼年的缺失。
還有的人想自助,讓自己走出童年的陰影,而學習、研究心理學,最後不僅讓自己跳出幼年的傷害,而會去幫助更多的人。
總之,作為父母在孩子幼年時,一定要盡力滿足孩子正常的需求,即使物質上滿足有限,精神上一定要全然的給予,讓孩子從小構建穩定的安全感。
-
7 # 李遇儀
如果孩子在物質和精神上都得不到滿足的話,就像一個人長期吃不飽的感覺,處在餓的狀態,不斷想吃食物,不斷想去尋找。
這是一個人格不健康的狀態,容易形成我們內在的匱乏感,總是覺得缺的,是不滿足的。 這樣的養育模式會深深影響孩子的。
正面地發展的話,孩子會積極去為自己去爭取他想要的,他需要的,他能得到的,他能擁有的。
負面地發展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比不上別人,自己是不好的,得不到自己想要的,不信心的,不敢爭取的。
所以,趁孩子還小,好好去支援他,陪伴他,看見他。一切的教育都來得及。祝福你。
-
8 # 小小思維家
《歡樂頌》裡面有個片段讓人印象深刻。劇中的關雎爾面對玩搖滾的,一看就與她不是一路人的謝童,會情不自禁的被吸引。她很真誠的告訴謝童:
“從小到大,我什麼都聽我爸媽的,好像他們的選擇,永遠都凌駕於我之上,小時候我分辨不出來,久而久之,好像我也習慣了。可是我長大了,我需要作出我自己的選擇,我真的不可能再讓他們來掌控我的一切,尤其是我的愛情。”
她從小到大,一直被保護得很好,所以她善良、溫柔、懂事、上進。所以她也會自卑、畏縮、膽小、沒主見。
一直不被充分傾聽,情感表達慾望沒被充分滿足的孩子,長大後的叛逆似乎是一種必然。關關的叛逆,只不過是在補償童年的自己而已。
樊勝美則更為典型,她從小物質上和情感上都被嚴重虧欠。這種虧欠和不滿足,讓樊勝美始終想透過錢和男朋友來填補。
所以她無時無刻不在焦慮,沒有錢怎麼辦?沒有房子怎麼辦?男朋友沒有錢怎麼辦?而無法拿出100%的努力和熱情去發揮自己的能力,去為自己奮鬥。
很多人都說要“富養”孩子,也有不少人意識到該“富養”妻子,其實,每一個人都是應該被“富養”的。
物質方面,在量入為出的基礎上,儘量讓自己和家人滿足,日子就會過得有品質,有舒適度。
精神方面,在力所能及的基礎上,儘量讓自己和家人滿足,日子就會過得有滋味兒,有幸福感。
這種滿足不是不切實際的攀比和毫無底線的溺愛,相反,這種滿足體現著的,是發自內心的尊重、理解和信任。
當你努力的去給自己和家人建立滿足感,也就等於給自己和家人傳遞了安全感和愛,通常這些時候,焦慮和戾氣也就隨之煙消雲散了。
-
9 # 竹香惠影
我的小舅媽是處女座,從不給兒子買玩具,管教嚴格,兒子內心非常渴望有奧特曼和鎧甲勇士等等這些玩具的,媽媽不肯買,會經常打罵他,他一直是乖孩子,知道自己不能玩,不哭不鬧,待在門口玩泥沙,挖軟土玩,又在外面找兩根木棍放家裡玩。我以前偷偷帶他去吃燒烤,被舅媽發現打了他一頓,我再也不敢了。舅媽的兒子很像同事口中說的一個人,童年得不到滿足,長大了有能力掙錢,家裡收藏好多玩具。也像我,童年沒有像樣的衣服穿,長大掙有錢,就好多買衣服收藏,都是藏著不穿的
回覆列表
也是看孩子的心裡承受能力,有的人會在成年後自己努力奮鬥,有的人會受到打擊,一蹶不振,自卑,感覺自己什麼都不如別人。也有心裡陰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