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4760687905736

    九品中正制是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官吏選拔制度。又名九品官人法,分為九個等級,作為政府選用官吏的依據。

    九品中正制對世風影響很大。九品中正制是國家選拔人才、選拔官吏的重大人事制度,在官僚社會,它直接關係到一個人乃至一個家族的社會地位。因而,九品中正制對當時社會風氣的影響,無疑是直接而重大的。隨著九品中正制種種弊端的產生,特別是在選舉實踐中標準的扭曲,以“門第”為首要的、甚至是惟一的標準情況下,使得天下人異常崇尚門第,而且還助長了門閥世族庸庸碌碌、遊手好閒的生活作風。《顏氏家訓?勉學》道:士大夫多“恥涉農商,羞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消日,以此終年;或因家世餘緒,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就是說,高門世族多依仗門第,不思進取,不經世務,矯情造作。世風每況愈下。

    總之,作為魏晉南北朝時期一種重要的選拔官吏的制度,九品中正制創立不久,就產生了種種弊端,逐漸成為鞏固門閥統治的政治支柱,從而導致了社會上形成了一股崇尚門第、攀權附貴、弄虛作假的不良風氣,但是,九品中正制也客觀上促進了魏晉南北朝時期私學的發展,並對家庭教育產生了很大影響。

    對比九品中正制,科舉制有什麼進步性:

    1.使庶族知識分子進入仕途,登上政治舞臺。九品中正制評定等級的標準是門第,出身豪門者即可評定為上品,出身寒門者只能評定下品,出現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士族”的現象;科舉制是面向全階層的讀書人,實行相對公平的競爭,特別是宋代實行糊名法,門第的作用無法發揮。

    2.有利於選拔出有真術實學的人才。正因為九品中正制評的標準是門第,士族紈絝子弟無真才實學即可授官,寒門子弟即使才德優秀也不能授官。科舉制有著擇優錄取的原則,並且隨著發展也增加了鄉試,省試,會試和殿試。使得士族無真才實學子弟無法透過家族來獲得官位,而庶族地主有真才實學子弟很快得到了提拔,國家也選出了真正有才學的人。

    3.國家掌握了選拔官吏的權力,擴大了地主階級的統治基礎,有利於促進社會的發展。魏晉時,士族勢力逐漸壯大,並且逐漸了掌握了國家的權力,因此,九品中正制名義上是國家指派中正評定等級,但是實際是門閥士族們的操控的晉升工具。科舉制是由禮部統一主持考試,並且經過殿試由皇帝考核,這樣,國家真正掌握了選拔官吏的權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兒子青春期特別叛逆,不學習,不聽話,給他輔導作業總是跟我唱反調,想問問各位家長都是如何給青春期的孩子輔導作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