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集眾幫人氣平臺
-
2 # 驍爻侯
是比較好的京劇演員吧?
李少春 李少春(1919—1975),著名京劇藝術大師,河北霸州人,出身梨園世家,工武生、老生、文武老生,京劇李派藝術的創始人。誕辰:1919年11月杜近芳 杜近芳(1932年-)女,京劇旦角。1932年生於北京。是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她曾獲第六屆世界青年和平聯歡節金質獎章。京劇演員,工旦..劉長瑜 劉長瑜,原名周長瑜。江蘇無錫人,1942年1月生於北京。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中國京劇院旦角演員,曾任中國國家京劇院副院長馬連良 馬連良(1901年2月28日 - 1966年12月16日),回名尤素福,原籍陝西扶風,生於北京,字溫如。中國著名京劇藝術家,老生行當的代表性人物之一李維康 李維康,著名京劇演員。女,生於1947年,祖籍北京。就職於國家京劇院,工青衣,是家喻戶曉的京劇界泰斗級人物。曾任中國戲曲學院教授。鄭瀟 鄭瀟,女,1987年出生在山東濟南市。北京京劇院演員,工青衣,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梅葆玖先生的入室弟子。梅蘭芳 梅蘭芳,籍貫: 江蘇泰州 性別: 男 民族: 漢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894年10月22日 星座: 天秤座 去世年月: 1961年8月8日尚小云 尚小云,別名: 三錫 籍貫: 中國河北 出生地: 北京市 性別: 男 民族: 漢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00年1月7日 梅葆玖 梅葆玖(1934年3月29日—)男,祖籍江蘇泰州 ,京劇表演藝術家,國家一級演員。梅葆玖出生在上海思南路的梅宅李勝素 李勝素,女,中國國家京劇院主要演員,國家一級演員,工青衣、花衫。河北省柏鄉縣人。現任國家京劇院一團團長,京劇界領軍當紅名角楊春霞 楊春霞,女,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 ,1943年生於上海,京劇旦角演員。祖籍浙江寧波。她的嗓音清醇,扮相俊秀,唱法宗梅派、張派馮志孝 馮志孝,男,中國京劇院著名老生演員,生於1938年,祖籍北京,於1987年1月榮獲首屆京劇“振興杯”大選賽十佳京劇演員稱號。 尚長榮 尚長榮,上海京劇院演員,中國戲劇界首位梅花大獎得主,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首批傳承人。曾三次獲得上海白玉蘭戲劇表演藝術主角獎宋丹菊 宋丹菊,京劇旦角。1942年9月12日出生於北京。原籍天津市。漢族。1988年榮獲(第五屆)中國戲劇梅花獎。其父宋德珠為京劇四小名旦之一。[黃麗珠 黃麗珠,1973年生,國家一級演員,宗李派。曾畢業於黑龍江省藝術學校,黑龍江省藝術職業學院。先後師從:呂豔霞、趙葆秀、李鳴巖、王晶華.. 董圓圓 董圓圓,女,1964年生,國家京劇院三團主演,梅葆玖的親傳弟子。1975年考入天津市戲校,1984年加入天津市青年京劇團姜妙香 姜妙香(1890-1972)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京劇小生演員。直隸獻縣(今屬河北)人。幼年從田寶琳習青衣,出師後常與王鳳卿、賈洪林同臺合演 葉少蘭 葉少蘭(1942-) 國家一級演員。安徽太湖人。出身於梨園世家,七歲開始隨父親葉盛蘭、姑父茹富蘭學藝。五十年代初考入中國戲曲學校袁世海 袁世海(1916年2月11日-2002年12月11日),原名瑞麟,是中國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大師。 八歲拜許德義為師練功學藝,又向吳彥衡先生學習老生 程硯秋 程硯秋,別名: 程菊儂 籍貫: 吉林通化 性別: 男 民族: 滿族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1904年1月1日 李多奎 4歲隨父來到北京,8歲入慶壽和科班學藝,向賈志臣先生學河北梆子和京劇老生。9歲登臺,12歲便以《打金枝》、《硃砂痣》唱大軸。葉盛章 葉盛章(1912.12.7~1966.8.31),京劇著名錶演藝術家。京劇藝術有史以來首創醜行挑班第一人。李盛藻 李盛藻(1912~1990)京劇老生演員。本名李鳳池,字翰儒。原籍安徽祁門,生於北京。父李壽峰專工老生,叔李壽山也為京劇演員。言慧珠 言慧珠(1919-1966),原名義來,學名仲明;蒙族旗人,祖籍北京,著名京劇、崑曲旦角女演員;其父是民初京劇四大鬚生之一的言菊朋楊寶森 楊寶森(1909年~1958年)京劇老生演員,四大鬚生之一,楊派藝術的創始人。字鍾秀。原籍安徽合肥,祖居北京。孟小冬 孟小冬,女,北平宛平人,梨園世家出身,是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 祖父孟七出身徽班,擅演文武老生兼武淨 裘盛戎 裘盛戎,淨角演員,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於1915年,病逝於1971年,歲未過花甲。1952年獲第一屆全國戲曲觀摩演出演員一等獎。餘叔巖 餘叔巖(1890年11月28日-1943年5月19日),原名餘第棋,又名餘叔言,早年藝名小小余三勝,京劇老生。名第祺,湖北羅田人。余三勝之孫李和曾 李和曾(1921-2001),北京人。他出生在一個貧苦職員家庭,9歲考入中華戲曲專科學校,初學刀馬旦、武生,併為程硯秋先生配演娃娃生。李世濟 李世濟(1933年5月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女,出生於蘇州,長於上海,祖籍廣東梅縣。中國國家京劇院一級演員,工青衣,宗程派。 -
3 # 悉舟
自己沒本事靠關係或者祖宗霸佔舞臺的所謂京劇演員:李薔華、王晶華、馮志孝、譚孝曾、譚正巖、方旭、葉金援等。為了京劇的發展,這批南郭先生可以退出京劇行當了。
數日前,在紀念譚鑫培、譚富英誕辰的演出中,梅派男旦胡文閣被“叫倒好”遭遇引來爭議。這爭議已經超出了演出事故本身,即便是同臺的演員為其解釋和託付,也難以讓眾多戲迷票友信服。
為期十餘天的“紀譚”演出,參演的老生演員流派紛呈,不宗一派;各位老生行當藝術家,不論年齡高低,藝術各有千秋,贏得了觀眾的認可。這種“百花齊放”的盛況與這次“倒好”事件形成了鮮明對比,倒也讓我想起了譚鑫培故去以後京劇圈中的一段舊聞。
老譚故去後,誰能接衣缽,成為譚派掌大旗的,這倒成為了梨園關注的事情。畢竟學老譚的角兒忒多,誰服誰呢?誰要是被捧為“譚派”翹楚,“譚派”領軍,“譚派”掌旗,不容小覷。
評論家丁秉鐩的書裡所寫,譚小培是看不上餘叔巖的,甚至於總是勸阻兒子譚富英向餘叔巖學戲,同時在培養譚富英的過程中,喚起“譚鑫培情結”,樹立譚門正宗。但是譚小培有沒有說過自己的兒子就是“譚派”掌大旗的呢?恐怕老人家也是不大敢這樣妄言的,畢竟自家的事情和藝術圈裡的事情,雖有交叉,但終究兩碼事吧——這就叫做自知之明。
畢竟,像餘叔巖、馬連良、譚富英這樣的藝術大師都曾被觀眾叫過“倒好”,更何況那些有名無實,甚至欺世盜名者?而真正的藝術家,總會想著有一天把“倒好”給找補回來,把觀眾對自己的批評變成觀眾對自己的信任和崇敬;只有沽名釣譽者,才會想著法兒地用各種冠冕堂皇的理由給“倒好”扳“正”吧?不管是用自己的嘴還是借那些老實人和善良人的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