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話海說
-
2 # 火器工坊
近代盔甲的淘汰,是因為火器更新換代的速度太快,快到最後笨重的盔甲再也無法抵擋子彈的威脅。
火槍發明之後,因為其成本低廉(比弩),訓練快捷(比弓),因此很快就在各國軍隊中被使用。後來人們發現,火槍越長,口徑越大,破甲能力就越好。
當然這一火器改制並沒有讓盔甲馬上被淘汰,反而進一步強化的盔甲的防禦能力。幾乎在火器廣泛應用的同時,歐洲的板甲也盛行了起來;而在東方,防禦火器效果更好棉布鐵甲也成為了流行防禦性甲冑。
在15世紀-17世紀,歐洲步兵方陣興起,大規模的長矛拼刺和火槍對射迫使君主們給自己計程車兵裝備了堅硬的胸甲。更加有錢的貴族為了保護自己不被敵人的絞盤弩射殺,還加厚了板甲的厚度,當然,這就嚴重影響了自己的活動力。在中東和南亞,奧斯曼人、波斯人、印度人嘗試在鎖子甲上面增添甲片來提高防禦力。在中國,明代的將領們裝備於逼格超高的山文甲,而北方的精銳部隊則裝備了大量的棉布鐵甲,棉布可以緩衝子彈和弓箭,而鐵札甲和鎖子甲則可以徹底擋住這些攻擊。
事實上火槍和盔甲的競爭就像矛盾之爭,當然到了最後,自然是火槍這把“矛”取得了勝利。到了17世紀晚期,燧發槍和火繩槍技術發展成熟,使得正常人能夠承受的最沉的甲冑也無法阻擋子彈的殺傷了之後,盔甲開始淘汰出軍隊。首先是步兵,在中國,盔甲最後只是八旗軍閱兵時的華麗服裝,而在西北的戰場上,綠營軍的戰士們早已穿著更為輕便的棉布馬褂手持火繩槍和來自準格爾的敵人們拼殺著。歐洲也淘汰了厚重的盔甲,轉而走起了華麗軍服的路線。
最後淘汰盔甲的是騎兵部隊,不管是歐洲的胸甲騎兵、土耳其的血騎兵、馬穆路克騎兵還是中國八旗騎兵都還裝備有鐵質盔甲,裝備盔甲是因為騎兵更多的是近戰拼殺,盔甲還是有很強的保護作用的。但是當1750s之後燧發槍在各大戰場普及之後,騎兵盔甲也開始衰落下去,最後也就只有法國的胸甲騎兵更注重美觀還裝備有大塊的胸甲,像普魯士的胸甲騎兵只是圖有名號,身上早就沒了胸甲的蹤跡。1820s之後,盔甲除了個別落後地區,已經幾乎見不到蹤跡了,而這一切原因,都歸功於人類對火槍殺傷力的不斷追求。
-
3 # 愛而吻
子彈和炮彈的殺傷力太大達不到必要的防範效果,而且太笨重影響行動,防彈衣也可以承擔一些,最好的幾副鎧甲都被聖鬥士、奧特曼之流用了,剩下的就得有灰太狼一樣的身體素質“我還會回來的!”
-
4 # 冷兵器研究所
近代盔甲的被淘汰,主要是火器的迅猛發展。
當然,面對火器的出現,盔甲一開始還是抗爭了一下的,基本模式是加重加厚鎧甲。
比如17世紀的神聖羅馬帝國手槍重灌騎兵的四分之三甲,其平均重量就達到了過去哥特式全身板甲的重量(25公斤)。當時有部分盔甲,為了正面完全免疫火槍的攻擊,重量甚至提高到了40公斤。
而且面對火器,其實穿著盔甲還是有一定防禦能力的。
比如美華人做過實驗,COLT和平締造者單動手槍發射現代無煙火藥的COLT .45平頭無覆銅手槍彈(槍口動能527焦耳),射擊用1MM鋼片製成的,市面銷售的"仿蒙古式"札甲,有些子彈還是被擋住了。
札甲尚且如此,板甲面對早期火器確實能抗一下。所以17世紀流行重灌騎兵近距離騎臉火槍攻擊。
但隨著火器的進一步發展,近代的盔甲由於無法在材料上獲得突破,自然也就抵禦不住火器的打擊。畢竟火槍只要多裝一些火藥,就能提高動能,而為了抵禦這個動能,盔甲就要努力增加全部的厚度。這個在成本上,明顯火槍佔優。
到了最後,能防住火槍的盔甲,肯定是一般人穿不動的,而且成本高,而防不住火槍的那些盔甲,你穿了在17世紀末期到18世紀的歐洲戰場上作用也不大。
於是,18世紀,騎兵輕裝化幾乎在整個歐洲盛行。以重灌騎士而聞名的法國騎兵基本告別了盔甲。普魯士腓特烈二世的“胸甲騎兵”,也僅僅是有一塊塗飾成黑色的護胸甲,背部甲板也趨於消失了,頭盔之類的防護裝備更是完全替換成為軍帽。當時歐洲,幾乎所有的胸甲騎兵除了典禮要求,都不會穿著胸甲。
當然,拿破崙時代,胸甲頭盔之類也曾重新出現,不過也是針對冷兵器格鬥,沒人指望它們能對抗火槍了。而到了一戰,最後的胸甲騎兵也被淘汰了,最多是禮儀場合出現了。
不過,隨著材料的進步,現代盔甲又以防彈衣的形式重新出現了。
-
5 # 星空下的凱旋歌
第一,近代火藥輕武器與火炮的進步,使哪怕是後期防禦極其完備的米蘭和馬克西米利安系板甲的防護愈發捉襟見肘
第二,步兵專業水平提高,瑞士方陣,西班牙大方陣,古斯塔夫方陣等專業步兵方陣的出現,中世紀時期,騎兵之所以佔據主導地位,是因為世界各國普遍忽視重步兵的資源投入,導致專業化步兵的缺乏,因此中世紀的槍陣多數時候難以對抗重騎兵的衝擊,但到了近代,尤其是西歐地區僱傭兵和常備軍制度的興起,大量高素質的步兵被投入戰場,哪怕是經過職業化改造的近代早期重騎兵,都難以對抗諸如西班牙和古斯塔夫等步兵與火槍手混合的方陣,(列陣和射擊)是對那個時代戰爭的主題,哪怕是在許多戰爭中獨立取勝的最精銳的法國敕令騎士,在己方步兵方陣崩潰的時候,多數時候也會撤退
第三,成本問題,實際上,在大多數時期板甲等頂級鎧甲對火藥武器的防禦還是十分可觀的,但是,隨著軍隊質量和數量的上升,國家間的戰鬥愈發慘烈和宏大,伴隨戰爭烈度增加,士兵損失率也迅速提高,因此人們開始輕化板甲,例如四分之三板甲和胸甲等裝備的獨立應用,最終,在前面幾點的綜合作用下,人們最終放棄了盔甲
回覆列表
主要是火槍的興起。
在火槍之前,對騎士威脅最大的是弓與弩,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則是英國長弓。英國長弓無疑是現代以前弓箭發展巔峰之作。英國長弓長1.7米至1.9米之間,弓背經常以彈性良好的木材——如紫杉木——樹心部分製成,箭長約90公分, 粗約1.3釐米,配鐵箭頭。拉力約一百斤以上,最大射程360米,主作戰距離為180米。英國長弓秒殺板甲之前一切鎧甲。
而為應付長弓的威脅,並捍衛騎士的尊嚴——主要是面子,歐洲的騎士大老爺們選擇了極其保守的方式——板甲。板甲固然抵擋住了長弓的犀利,但長弓很快就被火槍替代。
早期火槍對於弓箭來說並沒有太大優勢,然而隨著技術水平提高,在射速與射程上都可以替代弓箭的時候,騎士大老爺們就尷尬了。板甲不僅防不住火槍子彈的攻擊,反而由於鎧甲被擊穿產生的碎片而加重了傷勢。著甲反而不如不著甲,不著甲由於獲得了更大的機動能力與靈活性反而減少了被擊中的風險。這樣鎧甲基本就被淘汰掉了。
其實火槍的發展不僅淘汰了鎧甲,連發槍的出現甚至讓騎兵不不敢去是戰場上的主角,並逐漸淘汰了大兵團的騎兵作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