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鷲嶺初程

    你覺得400萬很多,那是現在,當時並不算多,而且在歐洲大陸上也要大量兵力。英國當時發動殖民地所有兵員加起來遠多於德國,法國、波蘭等盟國都在英國訓練部隊準備反攻,德國沒有辦法封鎖北大西洋,就無法佔領英國,英國的戰略縱深是全球級的!

  • 2 # 不正經的軍棍

    拿下英國,德國也想,不過,靠什麼拿下?一個英吉利海峽,德國就束手無策了。

    打仗要考慮的不光是打誰,還有就是怎麼打,拿什麼打,能不能打過。而德國在是否拿下英國的問題上,就是這個局面,沒法打,打不過。不是希特勒不想打,是德軍壓根就沒轍啊。

    德國海軍實力有限

    二戰期間,德國是很強,初期在歐洲所向披靡,但是到了英吉利海峽,只能望洋興嘆。德國本身那點領海根本就不夠看,德國海軍也就隨著這個海洋麵積沒啥發展。整個二戰期間,德國海軍的戰績我就那一丁點。U型潛艇橫行大西洋,俾斯麥號一炮擊沉胡德號,其他的沒了。

    很尷尬,德國陸軍很強,坦克部隊已經爐火純青了。但是,你陸軍再牛逼,你也不能遊過英吉利海峽吧,你步兵游過去了,坦克怎麼辦?送人頭麼?德軍想拿下英國,必須進行大規模的登陸作戰,而這種大規模登陸作戰,德軍根本沒辦法。

    二戰中被忽視的英國

    英國雖說二戰期間沒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一個打醬油的角色,但是不可否認,英國其實很強。二戰爆發前,英國一直是世界老大,老牌殖民強國,雖說沒落了,但是實力依舊不可忽視。

    簡單的一個敦刻爾克大撤退,英國幾天就把十幾萬人從法國撤了回來,這就是實力的體現。英國皇家海軍完全可以在大西洋吊打德國海軍。德國也只能依靠潛艇封鎖大西洋,空軍轟炸英國本土,想進一步作戰,抱歉,沒那實力。

    戰爭,不是想打就能打,德國想入侵英國本土,以當時的實力,過去也只是送人頭,給盟軍刷經驗用了。可以說,進攻英國,根本看不到結果,你再有400萬大軍,也不能飛過去。

  • 3 # 薦商12345678

    二戰時期的英國是世界海軍強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大型戰列艦,巡洋艦,驅逐艦,航空母艦的使用也是英華人發明的;德國佔領法國後雖然擁有400萬軍隊,但法國與英國之間相隔一條一百公里寬的英吉利海峽,德軍幾百萬人要對英國跨海登陸,就必須奪得海峽的制空權、制海權,德空軍沒問題,海軍就差遠了,你想象一下:幾百萬人坐幾千艘運輸艦、客船登陸英吉利海灘,而英國強大的遠洋艦隊就在附近,幾千門巨炮轟過來,德軍還剩多少條船?多少人登陸英國?那你說德海軍艦艇可以護航啊?德海軍根本不是英國無敵艦隊的對手!因此,提出本文論題的人基本是軍事門外漢!

  • 4 # 老闆凳008

    美女也愛好戰策軍事。了不起哦。回答你吧。仵堤問太攏統,一場爭不是三言兩語講得清的,我簡單講,戰爭的戰略戰術軍事實力,武器配備,軍人素質,天氣地理,時間節是都直接關糸到戰爭勝與負。二戰時,徳國巜西特勒》野心太大,但能的硝也大。但他輸在了幾線戰場同時大戰,兵力物資樸濟不上,加知受天氣寒冷餓死冷宕機械化武器無油等引響,導致戰爭最後總體失敗。

  • 5 # 鵬哥微妙說

    德國是突然發起戰爭、並且和蘇聯簽過互不侵犯條約,戰爭初期德國憑藉綜合國力以及武器優勢、碾壓了蒙B狀態的蘇聯。但後期戰線過長多國加入盟軍反‘’法西斯"戰場,德國戰略資源逐步匱乏。緩過神來的蘇聯憑藉地理、氣候優勢與卓越的將領指揮反攻德國。

  • 6 # 任有新2

    謝邀。細讀《二戰全史》,您就會發現,希特勒既是一個魔鬼才,又是一個自負的蠢豬。其實,以德軍的實力,特別是舉國一致的精神力量、強大的機械化裝甲部隊和空中優勢,戰勝英國的機會是有的。一次是在英法聯軍敦刻爾刻撤退之時,已是德軍囊中之物。德國對戰爭做了數年精心準備。而英法人民厭戰,政府長期採取綏靖政策,寄希望於馬奇諾防線和強大的法國陸軍,連起碼的精神準備也沒有。恰恰此時德軍沒有宜將剩勇追窮寇,空軍坐失良機。而魔鬼卻以同情和對盎格魯_撒克傑遜人的不忍及‘’尊重‘’來解釋。當英軍儲存了實力,人心得以穩定,全國再戰時化軍事化,憑藉英吉利海峽天險、強大的海軍和全國同仇敵愾,硬是挺了過來。當德空軍以強大的優勢狂轟濫炸之時,己悔之晚矣!第二次是在北非,隆美爾以區區一團,爾後又以一師之裝甲兵力,駕駛著‘’木坦克(起初真傢伙只是區區一營)驅使義大利烏合之眾,竟然使數以十萬的英澳聯軍一洩千里,潰不成軍。如果當時希特勒增派兩個師,在物資供應上稍稍加強一點,德法共佔非洲可成現實,美倫三島孤懸,門戶洞開,美國的軍援被阻斷,物資匱乏,人心難免渙散。偏偏又是希特勒一念之間,成全了蒙哥馬利元帥,使英國又獲得一線生機。當然,歷史的規律沒補如果,一切反動派的非正義戰爭註定會失敗!

  • 7 # 國學故事集

    “二戰”時期,德國有400萬兵力,為什麼沒有拿下英國?且看德軍的“海獅計劃”的前後過程。

    1940年7月至10月,納粹德國出動大批轟炸機,在戰鬥機護航下對英國展開大規模空襲,不列顛空戰就此拉開序幕,德國空軍轟炸機部隊自1940年7月10日起向英吉利海峽中航行的艦隻發起攻擊,為執行所謂的“海獅”計劃做準備。“海獅”計劃規定動用20個師入侵英國。8月1日,希特勒釋出命令:“摧毀英國皇家空軍。”

    老牌海空軍強國英華人對於德華人的戰略意圖瞭如指掌。因此,英華人在戰爭中僅僅呼叫一小部分的軍隊迎戰德軍,並結合英國的本土優勢,逐漸削弱德軍的數量優勢。在這個過程中,英華人的優勢逐漸凸顯出來,它在和平時期建立了強大的飛機制造工業,新戰鬥機能夠源源不斷地送交部隊,可以有效補充戰鬥機的折損,從而逐漸彌補數量上的劣勢。

    德軍的空中計劃本來沒有涉及平民區,但是不利的戰況開始讓希特勒的怒火轉移到了平民身上,從而有了後來舉世聞名的倫敦大轟炸與考文垂事件。但沒有震懾到英華人,反而激發了英華人一致對敵的熱情。英國民眾開始勇敢地走上樓頂,用手中的步話機與空中防禦系統相互聯絡,精準地報告敵機的位置,為英國皇家空軍提供了有力的地面支援。

    最終希特勒的“海獅計劃”流產,進攻英國的圖謀化為泡影。英華人之所以能夠取得抵抗德國的勝利,主要原因在於丘吉爾領導下的英國軍民眾志成城,英國所擁有的軍事防禦體系與戰爭儲備充足,且英軍戰鬥機飛行員在本土作戰,大部分可以在戰機墜落前跳傘求生,這就使得英國有經驗的飛行員戰損率大大低於德國。

    反觀德國,不僅在海軍方面處於絕對劣勢,無法有效輔助空中力量,且飛行員異國作戰,跳傘後戰損率極高。在這樣的優劣對比之下,元首征服英倫的夢想也只能化為泡影。

    因此可見,決定戰爭成敗的不僅僅是人數,更多的是由中國古人總結的“天時、地利、人和”幾大因素,納粹的德國英吉利海峽都拿不下,400萬軍隊只能望洋興嘆了,更別提登陸英國,擊敗對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燃油標號 解釋一下?